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UBI蛋白公司专利>正文

用于延长蛋白质半衰期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899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替换蛋白质一个或更多个氨基酸残基延长蛋白质或(多)肽半衰期的方法。进一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具有延长的半衰期的蛋白质。的具有延长的半衰期的蛋白质。的具有延长的半衰期的蛋白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延长蛋白质半衰期的方法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10月30日,申请号为201680071485.0,专利技术名称为“用于延长蛋白质半衰期的方法”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替换蛋白质的与泛素化相关的一个或更多个赖氨酸残基来延长蛋白质或(多)肽半衰期的方法,且涉及具有延长的半衰期的蛋白质。

技术介绍

[0003]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或(多)肽通过溶酶体系统和泛素

蛋白酶体系统两种不同途径被降解。分解10

20%的细胞蛋白的溶酶体系统,即没有底物特异性也没有精密时序可控性。也就是说,溶酶体系统是一种尤其分解大多数细胞外蛋白或膜蛋白的过程,例如表面蛋白通过内吞作用被细胞摄取,再被溶酶体降解。至于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选择性降解,应涉及泛素

蛋白酶体途径(UPP),在这之中,目标蛋白首先结合泛素结合酶以形成多聚泛素链,再被蛋白酶体识别并分解。大约80

90%的真核细胞蛋白是通过UPP降解的,因此,UPP被认为调控真核细胞内大部分蛋白的降解,且负责体内的蛋白质转换和体内稳态。泛素是一个由76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组成的小蛋白,且它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在泛素的所有氨基酸残基中,第6、11、27、29、33、48和63位残基是赖氨酸(Lysine,Lys,K),且已知第48位和63位的残基对多聚泛素链的形成起关键作用。通常称为E1、E2、E3的三种酶连续作用以促进泛素化,而被泛素标记的蛋白则被ATP依赖的蛋白质降解复合物中的26S蛋白酶体分解。
[0004]如上所述,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由两个分离且连续的过程组成。一个过程是一定数目的泛素分子连接至底物蛋白的蛋白标记过程,而另外一个则是经标记的蛋白被26S蛋白酶体复合物降解的过程。泛素和底物蛋白之间的结合是通过泛素C末端的甘氨酸残基和底物的赖氨酸残基之间形成异肽键,然后再通过一系列酶(泛素激活酶E1、泛素结合酶E2、泛素连接酶E3)在泛素和底物蛋白之间形成硫脂键而实施的。已知E1(泛素激活酶)通过ATP依赖的反应机制激活泛素。被激活的泛素被转移至E2(泛素结合酶)的泛素结合域中的半胱氨酸残基上,然后E2运送被激活的的泛素到E3连接酶处或直接运送至底物蛋白处。E3同样催化底物蛋白的赖氨酸残基和泛素的甘氨酸残基之间形成异肽键。另外一个泛素能够被连接至与底物蛋白相连的泛素的C末端的赖氨酸残基上,额外的泛素部分的重复连接通过一定数目的泛素分子彼此相连而产生多聚泛素链。当多聚泛素链被生成之后,底物蛋白则被26S蛋白酶体选择性地识别并降解。
[0005]与此同时,生物体内有着多种具有治疗效果的蛋白质。这些在体内具有治疗效果的蛋白质或(多)肽或生物活性多肽包括,但不限于,例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生长激素释放肽、干扰素(干扰素

α或干扰素

β)、干扰素受体、集落刺激因子(CSF)、胰高血糖素样肽、白介素、白介素受体、酵素、白介素结合蛋白、细胞因子结合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人生长激素(hGH)、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巨噬细胞肽、B细胞因子、T细胞因子、蛋白A、过敏抑制剂、细胞坏死糖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免疫毒素、淋巴毒素、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抑制因子、
转移生长因子、α

1抗胰蛋白酶、白蛋白、α

乳白蛋白、载脂蛋白E、红细胞生成素、高度糖基化红细胞生成素、血管生成素、血红蛋白、凝血酶、凝血酶受体激活肽、血栓调节蛋白、第七因子、第七因子a、第八因子、第九因子、第十三因子、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尿激酶、链激酶、水蛭素、蛋白C、C反应蛋白、肾素抑制剂、胶原蛋白酶抑制剂、过氧化物歧化酶、瘦蛋白、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管抑素、血管紧张肽、骨生长因子、骨刺激蛋白、降血钙素、胰岛素、心钠素、软骨诱导因子、纤维蛋白结合肽、依降钙素、结缔组织激活因子、组织因子通道抑制剂、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神经生长因子、甲状旁腺素、松弛肽、分泌素、生长调节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肠促胰酶肽、胰多肽、胃泌素释放肽、促皮质素释放因子、促甲状腺激素、自毒素、乳铁蛋白、肌生成抑制蛋白、受体、受体拮抗体、细胞表面抗原、病毒衍生的疫苗抗原、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和抗体片段。
[000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一种糖蛋白,其产生骨髓干细胞和粒细胞,且刺激骨髓分泌骨髓干细胞和粒细胞到血管中。G

CSF是一种集落刺激因子,并且也行使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功能。进一步地,C

CSF还通过增加神经可塑性和抑制细胞凋亡而作为一种神经营养因子,除此之外还对造血作用产生影响。G

CSF受体在脑和脊柱中的神经元中被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中,G

CSF诱导神经元的生成和增加神经可塑性,从而与细胞凋亡相关。因此,G

CSF被研究用于治疗神经元疾病,例如脑梗死。G

CSF可以刺激粒细胞的生成,其是白细胞的一种。进一步地,重组G

CSF可以被用于加快在肿瘤学和血液学中的化学治疗引起的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的恢复。研究报道称G

CSF激活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STAT3从而参与胶质瘤的生长(Cancer Biol Ther.,13(6),389

400,2012)。进一步地,据报道,G

CSF在卵巢上皮癌细胞中被表达,且通过调节JAK2/STAT3通路与女性子宫癌病理性相关(Br J Cancer,110,133

145,2014)。
[0007]与体内稳态有关的蛋白质治疗剂具有各种各样的副作用,诸如增加癌症诱发的风险。例如,已知肠促胰岛素降解酶(DPP

4)(二肽基肽酶

4)抑制剂家族治疗剂会增加甲状腺癌的诱发的可能,而已知甘精胰岛素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进一步地,向遭受生长激素分泌紊乱的疾病的病人持续性或过量性的施用生长激素会被卷入糖尿病、微血管疾病和病人的过早死亡。就这一点而言,有广泛的研究来减少治疗性蛋白的不利和副作用。延长蛋白的半衰期被认为是减少治疗性蛋白的不利和副作用风险的一种方法。为此,大量的方法已经被公开。就这一点,本专利技术人已经研究开发一种用于延长体内和/或体外蛋白的半衰期的新方法,并通过替换治疗性蛋白或(多)肽中与泛素化相关的一个或更多个赖氨酸残基以阻止蛋白或者(多)肽通过泛素

蛋白酶体系统降解而完成本专利技术。
[0008]本文所引用的全部专利、出版物以及参考文献的教导通过引用的方式全部并入本申请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技术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增加蛋白质或(多)肽的半衰期。
[0011]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延长的半衰期的GLP

1,其中,所述GLP

1具有如SEQ No.8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且对应于所述GLP

1的N末端第117和125位的一个或更多个赖氨酸残基被精氨酸替换。2.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贫血和骨病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敬坤白光铉裴成烈金明宣金贤美柳艺恩李兰朴贞炫金贞玉
申请(专利权)人:UBI蛋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