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瓦组件层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99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叠瓦组件层压工艺,步骤包括:控制半成品组件依次在不同腔室内进行预交联和层压;在预交联和层压过程中,每个腔室中均包括预加压和抵压操作;在每个腔室中,控制上室层中的硅胶板下行以抵顶置于下室层中的半成品组件;层压过程中,在层压腔室中的上室层充气时其下室层中的真空逐步卸掉。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叠瓦组件层压工艺,层压过程中让硅胶板缓慢下落,减少硅胶板瞬间充气局部下落,组件局部受力,从而缓解了在层压过程中容易起泡的现象,提高了层压质量,并减少组件层压机的能耗。并减少组件层压机的能耗。并减少组件层压机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瓦组件层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叠瓦组件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叠瓦组件层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层压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工艺环节,也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关键管控点,封装的质量决定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使用可靠性,组件的使用寿命、性能及美观都在层压这里定型。在实际的层压工艺中,容易造成一些组件层压后出现气泡,这些气泡会严重影响太阳能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造成湿漏和湿热测试不合格。在真空热压封装工艺中,无论是使用EVA胶膜还是PVB胶膜,都普遍存在组件经常有气泡现象,气泡已成为组件封装不良品中最为突出的一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叠瓦组件层压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层压时硅胶板与材料之间容易有起泡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叠瓦组件层压工艺,步骤包括:
[0006]控制半成品组件依次在不同腔室内进行预交联和层压;
[0007]在预交联和层压过程中,每个腔室中均包括预加压和抵压操作;
[0008]在每个腔室中,控制上室层中的硅胶板下行以抵顶置于下室层中的半成品组件;
[0009]层压过程中,在层压腔室中的上室层充气时其下室层中的真空逐步卸掉。
[0010]进一步的,预加压操作时,先对腔室中的上室层进行充气,以向下室层进行预加压,使上室层的压力增大,以增加施加在半成品组件上的压力。
[0011]进一步的,待腔室中上室层从充气状态变为归零状态时,再对下室层中的半成品组件进行抵压,以使置于电池片两侧的胶膜完全固化。
[0012]进一步的,在预交联过程中,腔室温度不超过100℃。
[0013]进一步的,预交联时的腔室温度为80℃。
[0014]进一步的,层压过程中的腔室温度为140

160℃。
[0015]进一步的,预交联过程时间与层压过程时间相同。
[0016]进一步的,层压过程时间为10

15min。
[0017]进一步的,在预交联过程中,每次预加压之前还包括对腔室进行抽真空。
[0018]进一步的,在抽真空完成后还包括对抽真空进行延长处理,延长时间为5

6min,以防止半成品组件产生位移。
[0019]采用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叠瓦组件层压工艺,层压过程中让硅胶板缓慢下落,减少硅胶板瞬间充气局部下落,组件局部受力,从而缓解了在层压过程中容易起泡的现象,提高了层压质量,并减少组件层压机的能耗。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叠瓦组件层压工艺的流程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腔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半成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0、半成品组件
ꢀꢀꢀꢀꢀꢀꢀꢀꢀ
11、电池片
ꢀꢀꢀꢀꢀꢀꢀꢀꢀꢀꢀ
12、前胶膜
[0025]13、后胶膜
ꢀꢀꢀꢀꢀꢀꢀꢀꢀꢀꢀꢀꢀ
14、玻璃
ꢀꢀꢀꢀꢀꢀꢀꢀꢀꢀꢀꢀꢀ
15、背板
[0026]20、腔室
ꢀꢀꢀꢀꢀꢀꢀꢀꢀꢀꢀꢀꢀꢀꢀ
21、上室层
ꢀꢀꢀꢀꢀꢀꢀꢀꢀꢀꢀ
22、下室层
[0027]23、硅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9]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叠瓦组件层压工艺,如图1所示,步骤包括:
[0030]控制半成品组件10依次在不同腔室20内进行预交联和层压,其中,预交联是为了使半成品组件10中的前胶膜12和后胶膜13均与电池片11进行热熔粘接;层压是为了使前胶膜12和后胶膜13均与电池片11固化粘接。
[0031]在预交联和层压过程中,每个腔室20中均包括预加压操作和抵压操作,目的是为了在每个腔室20中,控制上室层21中的硅胶板23缓慢下行以抵顶置于下室层22中的半成品组件10,以完成对半成品组件10的预交联控制和层压控制。腔室20结构如图2所示,腔室20中硅胶板23作为隔离层将其分割为上室层21和下室层22,其中,半成品组件10被置于下室层22,硅胶板23会受上室层21气压的膨胀或收缩,以抵压下室层22中的半成品组件10或回弹上室层21中以使腔室20开盖。
[0032]在预交联过程中,需要对预交联腔室20中的上室层21和下室层22同步进行抽真空,而在层压过程中,在层压腔室20中的上室层21充气时,其下室层22中的真空逐步卸掉。其中,半成品组件10在预交联过程和层压过程中,均水平放置在腔室20中的下室层22内,半成品组件10的背面朝上设置,且半成品组件10的结构如图3所述,包括置于电池片11正面的前胶膜12和玻璃14,置于电池片11背面的后胶膜13和背板15。在本实施例中,前胶膜12和后胶膜13均为EAV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透明性、柔韧性、耐冲击性和热密封性,且其熔融温度小于80℃,熔融后流动性较好,故在加热熔融的同时其会发生固化反应。为改善其耐老化性及提高其耐热性,在其成份中添加能使聚合物稳定的添加剂和过氧化物交联剂。当EVA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交联剂产生自由基,引发大分子间的反应,形成稳定的三维网状结构,使EVA胶膜中的胶层交联固化。故在层压之前,需要加热使EVA胶膜交联固化,以有利于下一步的层压粘接。
[0033]具体地,在预交联过程中,步骤如下:
[0034]首先,抽真空操作控制程序。即对上室层21和下室层22同步抽真空,并使其均为真空状态,此时半成品组件10被放置在下室层22中,硅胶板23作为隔离层使上室层21和下室层22分开。抽真空操作控制程序主要是排出半成品组件10中前胶膜12和后胶膜13与电池片11之间间隙的空气,以消除半成品组件10内的气泡。还需要在层压机的内部造成一个压力差,以产生预加压操作控制程序中所需要的压力。
[0035]在抽真空后,对腔室20进行加热,以使前胶膜12和后胶膜13融化,腔室20中的温度不超过100℃。优选地,预交联时的腔室20的温度为80℃。作为前胶膜12和后胶膜13所用的EVA在80℃下,即可完全被熔化,且可达到最佳的熔融状态,为后续预加压控制硅胶板23向下压以排出半成品组件10中的气体奠定条件,同时还可以减少气泡的产生。
[0036]进一步的,在抽真空完成后还包括对抽真空进行延长处理,延长时间为5

6min,由于EVA被熔化后,其流动性较大,抽完真空即控制硅胶板23下压会容易造成半成品组件10位移。所以,为了防止半成品组件10产生位移,延长抽真空的时间,以使更多空气被抽走。
[0037]其次,预加压操作控制程序。即控制下室层22为真空状态,并控制上室层21为充气状态,开始进行预加压操作。增大上室层21中的气压,以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瓦组件层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控制半成品组件依次在不同腔室内进行预交联和层压;在预交联和层压过程中,每个腔室中均包括预加压和抵压操作;在每个腔室中,控制上室层中的硅胶板下行以抵顶置于下室层中的半成品组件;层压过程中,在层压腔室中的上室层充气时其下室层中的真空逐步卸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瓦组件层压工艺,其特征在于,预加压操作时,先对腔室中的上室层进行充气,以向下室层进行预加压,使上室层的压力增大,以增加施加在半成品组件上的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瓦组件层压工艺,其特征在于,待腔室中上室层从充气状态变为归零状态时,再对下室层中的半成品组件进行抵压,以使置于电池片两侧的胶膜完全固化。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叠瓦组件层压工艺,其特征在于,在预交联过程中,腔室温度不超过10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瓦组件层压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良水王鹏王岩
申请(专利权)人:环晟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