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890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涉及同步驱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底板、壳体以及导流槽,底板的外侧安装有驱动电机和装载基体,装载基体的内侧依次设置有轴承和输出杆,驱动电机和输出杆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壳体的外侧设置有油盒,油盒的外侧设置有导杆,导杆与壳体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油盒的内侧安装有限流漏斗和海绵块,装载基体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的中央,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底板的顶部,该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转速较快,齿轮会在啮合过程中产生磨损,从而影响装置整体使用寿命的问题。从而影响装置整体使用寿命的问题。从而影响装置整体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同步驱动装置
,具体涉及了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阳光房是一种为了更好的享受阳光,整体采用玻璃和金属框架配合搭建而成的建筑物,阳光房内的金属框架制作的门重量较大,通常使用双电机进行驱动,双电机同步驱动则是在单个电机驱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一个装置,主要通过二个电机相互配合带动一个输出杆进行旋转,电机与输出杆之间通常使用皮带或者齿轮进行连接,在保证传动力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力的消耗。
[0003]现有的阳光房用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一般是通过皮带传动或者齿轮啮合形成的,通过齿轮啮合形成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整体转速较快,齿轮会在啮合的过程中产生磨损,对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具备方便上油,延长齿轮使用寿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转速较快,齿轮会在啮合过程中产生磨损,从而影响装置整体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包括底板、壳体以及导流槽,所述底板的外侧安装有驱动电机和装载基体,所述装载基体的内侧依次设置有轴承和输出杆,所述驱动电机和输出杆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油盒,所述油盒的外侧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与壳体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油盒的内侧安装有限流漏斗和海绵块。
[000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解决了现有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转速较快,齿轮会在啮合过程中产生磨损,从而影响装置整体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载基体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的中央,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底板的顶部,并以装载基体的中心为原点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靠近装载基体中心的一侧。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驱动电机能配合装载基体进行使用,从而达到同步驱动的目的。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载基体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轴承贯穿连接在装载基体顶部的中央,所述输出杆固定连接在轴承的内侧,且输出杆的底部转动连接在装载基体的内部,所述输出杆的顶部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顶部。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方便了输出杆受到驱动电机传动力的影响进行旋转,减少了旋转过程中力的消耗。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输出杆外侧的底部,并位于装载基体的空腔内,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贯穿装载基体内壁的四侧,并延伸至装载基
体的外侧,所述导流槽开设在底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并位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处的底部。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驱动电机和第一齿轮在旋转时,能通过第二齿轮的啮合带动输出杆进行旋转。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顶部的左右两侧与第一齿轮位置相对处开设有活动通道,所述油盒贯穿活动通道并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油盒顶部的中央一体成型有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贯穿油盒的腔道。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方便了油盒移动,使油盒底部的刷毛能与齿轮的表面进行接触从而到达上油的目的。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流漏斗固定连接在腔道内壁的中央,所述海绵块固定连接在腔道内壁的底部,所述海绵块的底部矩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刷毛,腔道内壁的顶部活动插接有密封盖。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防止润滑油单次添加过多无法全部消耗完,同时海绵块能配合刷毛将润滑油全部涂抹在齿轮表面。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盒正面和背面的顶部一体成型有矩形凸起,所述导杆固定连接在矩形凸起底部的中央并贯穿壳体的顶部,所述导杆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直径大于导杆的限位片,所述复位弹簧固定连接在矩形凸起的底部与壳体的顶部之间,并插接在导杆的外侧。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油盒单次使用完之后能恢复至原位,方便下次使用,并且不会影响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旋转。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技术通过油盒和导杆,配合复位弹簧,使工作人员在维护时,能通过按压油盒的方式配合海绵块上的毛刷完成上油的步骤对齿轮进行维护,减少齿轮啮合时的磨损,通过限流漏斗和海绵块,配合导流槽,使工作人员在维护过程中能对添加润滑油的量进行控制,防止单次添加过多无法完全消耗完,同时海绵块和毛刷能配合齿轮自身转动时的啮合将润滑油涂抹至齿轮表面,防止存在大部分的死角残留,并且导流槽能将滴落在底板上的润滑油引流至壳体外侧,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处理,解决了现有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转速较快,齿轮会在啮合过程中产生磨损,从而影响装置整体使用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复位弹簧与导杆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第二齿轮与转载基体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底板;2、壳体;3、导流槽;4、驱动电机;5、第一齿轮;6、装载基体;7、轴承;8、输出杆;9、第二齿轮;10、油盒;11、导杆;12、复位弹簧;13、限流漏斗;14、海绵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以图示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示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示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8]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包括底板1、壳体2以及导流槽3,底板1的外侧安装有驱动电机4和装载基体6,装载基体6的内侧依次设置有轴承7和输出杆8,驱动电机4和输出杆8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9,且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9相啮合,壳体2的外侧设置有油盒10,油盒10的外侧设置有导杆11,导杆11与壳体2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2,油盒10的内侧安装有限流漏斗13和海绵块14,该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转速较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包括底板(1)、壳体(2)以及导流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外侧安装有驱动电机(4)和装载基体(6),所述装载基体(6)的内侧依次设置有轴承(7)和输出杆(8),所述驱动电机(4)和输出杆(8)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9),且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9)相啮合;所述壳体(2)的外侧设置有油盒(10),所述油盒(10)的外侧设置有导杆(11),所述导杆(11)与壳体(2)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2),所述油盒(10)的内侧安装有限流漏斗(13)和海绵块(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基体(6)固定连接在底板(1)顶部的中央,所述驱动电机(4)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顶部,并以装载基体(6)的中心为原点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一齿轮(5)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靠近装载基体(6)中心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基体(6)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轴承(7)贯穿连接在装载基体(6)顶部的中央,所述输出杆(8)固定连接在轴承(7)的内侧,且输出杆(8)的底部转动连接在装载基体(6)的内部,所述输出杆(8)的顶部贯穿壳体(2)并延伸至壳体(2)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机同步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伟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