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887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包括相邻设置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晶体管层以及发光层,晶体管层设置于衬底上,晶体管层包括位于显示区的互补部、晶体管和走线部,晶体管与走线部间隔设置,晶体管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互补部以及走线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其中,互补部与走线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或者,互补部与走线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叠;发光层设置于晶体管层上,且位于显示区。通过设置互补部,可以降低显示区中的晶体管层的断差,从而提高晶体管层的平坦程度,从而使得形成的发光层的膜厚均匀,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显示器件中,发光层的通常是像素区上采用喷墨(ink)打印形成,ink打印到像素区后是流动的,ink能否均匀良好的铺展,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像素区的平坦程度。如果像素区平坦程度达不到要求,会导致ink铺展不均,导致整个器件的发光效果变差。
[0003]目前晶体管制作完成后会形成高低不一的非平坦表面。通常在晶体管上制作平坦层,以填平晶体管的非均一表面。但是,采用平坦层的平坦化效果有限,无法达到像素区平坦程度的要求,从而导致ink铺展不均,导致整个器件的发光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晶体管层的表面平坦程度低的问题。
[000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邻设置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包括:
[0006]衬底;
[0007]晶体管层,所述晶体管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晶体管层包括至少一互补部、至少一晶体管和至少一走线部,每一所述互补部、每一所述晶体管和每一所述走线部位于所述显示区,每一所述晶体管与一所述走线部间隔设置,所述晶体管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走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互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
[0008]其中,所述互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走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或者,所述互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走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叠;以及
[0009]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晶体管层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
[0010]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走线部包括堆叠设置的控制走线、信号走线和电极走线中的至少两种,所述互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走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
[001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包括有源部,所述走线部包括控制走线和信号走线,所述有源部、所述互补部以及所述控制走线同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信号走线与所述互补部以及所述有源部间隔设置,且所述信号走线与所述控制走线对应设置。
[0012]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包括遮光部,所述走线部包括信号走线和控制走线,所述互补部与所述遮光部以及所述信号走线同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控制走线与所述遮光部间隔设置,所述控制走线位于信号走线的上方。
[0013]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层还包括缓冲层,所述晶体管还包
括绝缘部以及栅极,所述走线部还包括介质部,所述晶体管层还包括层间介质层;
[0014]所述缓冲层覆盖所述信号走线、所述互补部以及所述遮光部;
[0015]所述有源部、所述绝缘部以及所述栅极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且与所述遮光部对应设置;
[0016]所述介质部和所述控制走线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且与所述信号走线对应设置;
[0017]所述层间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所述有源部、所述绝缘部、所述栅极、所述介质部以及所述控制走线上。
[0018]所述晶体管还包括源漏极,所述走线部还包括电极走线,所述晶体管层还包括钝化层以及平坦层,所述源漏极与所述电极走线同层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层间介质层上,且所述源漏极与有源部连接且对应设置,所述电极走线与所述控制走线对应设置,所述钝化层以及所述平坦层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层间介质层、所述源漏极以及所述电极走线上。
[0019]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所述缓冲层、所述层间介质层、所述钝化层以及所述平坦层的厚度之和以及所述走线部、所述缓冲层、所述层间介质层、所述钝化层以及所述平坦层的厚度之和均小于所述缓冲层、所述层间介质层、所述钝化层以及所述平坦层的厚度之和;
[0020]所述晶体管、所述缓冲层、所述层间介质层、所述钝化层以及所述平坦层的厚度之和以及所述走线部、所述缓冲层、所述层间介质层、所述钝化层以及所述平坦层的厚度之和与所述互补部、所述缓冲层、所述层间介质层、所述钝化层以及所述平坦层的厚度之和相等。
[002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走线部包括控制走线、信号走线和电极走线中的一种,所述互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走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叠。
[0022]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包括遮光部,所述走线部包括信号走线,所述互补部与所述遮光部同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信号走线设置于所述互补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面上。
[0023]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互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走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设置有所述互补部的所述晶体管层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与设置有所述晶体管的所述晶体管层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以及设置有所述走线部的所述晶体管层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之间的厚度差值小于400纳米。
[0024]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互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走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设置有所述互补部的所述晶体管层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与设置有所述晶体管的所述晶体管层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以及设置有所述走线部的所述晶体管层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平齐。
[0025]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邻设置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0026]提供一衬底;
[0027]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晶体管层,所述晶体管层包括至少一互补部、至少一晶体管和至少一走线部,每一所述互补部、每一所述晶体管和每一所述走线部位于所述显示区,每一
所述晶体管与一所述走线部间隔设置,所述晶体管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走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互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
[0028]其中,所述互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走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或者,所述互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走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叠;以及
[0029]在所述晶体管层上形成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显示区。
[0030]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包括相邻设置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晶体管层以及发光层,晶体管层设置于衬底上,晶体管层包括至少一互补部、至少一晶体管和至少一走线部,每一互补部、每一晶体管和每一走线部位于显示区,晶体管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走线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及互补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其中,互补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走线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或者,互补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走线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叠;发光层设置于晶体管层上,且位于显示区。通过在不设置有晶体管的区域或不设置有晶体管以及走线部的区域设置互补部,可以降低显示区中的晶体管层的断差,从而提高晶体管层的平坦程度,从而使得形成的发光层的膜厚均匀,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邻设置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包括:衬底;和晶体管层,所述晶体管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晶体管层包括至少一互补部、至少一晶体管和至少一走线部,每一所述互补部、每一所述晶体管和每一所述走线部位于所述显示区,每一所述晶体管与一所述走线部间隔设置,所述晶体管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走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互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其中,所述互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走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或者,所述互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走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叠;以及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晶体管层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部包括堆叠设置的控制走线、信号走线和电极走线中的至少两种,所述互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走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包括有源部,所述走线部包括控制走线和信号走线,所述有源部、所述互补部以及所述控制走线同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信号走线与所述互补部以及所述有源部间隔设置,且所述信号走线与所述控制走线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包括遮光部,所述走线部包括信号走线和控制走线,所述互补部与所述遮光部以及所述信号走线同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控制走线与所述遮光部间隔设置,所述控制走线位于信号走线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层还包括缓冲层,所述晶体管还包括绝缘部以及栅极,所述走线部还包括介质部,所述晶体管层还包括层间介质层;所述缓冲层覆盖所述信号走线、所述互补部以及所述遮光部;所述有源部、所述绝缘部以及所述栅极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且与所述遮光部对应设置;所述介质部和所述控制走线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且与所述信号走线对应设置;所述层间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所述有源部、所述绝缘部、所述栅极、所述介质部以及所述控制走线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还包括源漏极,所述走线部还包括电极走线,所述晶体管层还包括钝化层以及平坦层,所述源漏极与所述电极走线同层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层间介质层上,且所述源漏极与有源部连接且对应设置,所述电极走线与所述控制走线对应设置,所述钝化层以及所述平坦层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层间介质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