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87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其为一有底的圆筒结构;在所述底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底部支撑组件,所述底部支撑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底的中心位置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由所述底向外凸起而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正极集流罩与正极壳之间以及正极集流罩与正极片之间的接触均更加紧密;同时,为正极片的靠近正极罩且远离隔膜的一端的中心位置能够补充吸收电解液提供条件,利于提升电池性能。利于提升电池性能。利于提升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扣式电池结构包括正极壳、负极盖、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所述正极壳与负极盖均呈仅一端开口的筒状,正极壳和负极盖相对扣合形成扣式电池的壳体,正极壳和负极盖之间嵌设有密封圈;所述正极片贴附于正极壳底面的内侧,所述隔膜铺设于正极片上,负极片叠置于所述隔膜上并与负极盖底面接触。为防止正极片向外膨胀,通常还会将正极片放置于圆筒形的正极罩内。
[0003]由于常规的正极罩的外底面与正极壳的内底面的接触不够紧密,加大了电池欧姆阻抗和电池压降。此外,正极片的靠近正极罩且远离隔膜的一端(尤其是该端端面的中心位置)基本上没有多余空间来储存电解液,无法补充吸收电解液,导致电解液的浓差阻抗较大,影响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其与正极壳之间以及其与正极片之间的接触均更加紧密;同时,为正极片的靠近正极罩且远离隔膜的一端(尤其是该端端面的中心位置)能够补充吸收电解液提供条件,利于提升电池性能。
[0005]一种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其为一有底的圆筒结构;在所述底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底部支撑组件,所述底部支撑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底的中心位置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由所述底向外凸起而形成。
[0006]本技术通过在所述正极集流罩的底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底部支撑组件,且所述底部支撑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底的中心位置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由所述底向外凸起而形成,使得装配好的电池中自下而上依次叠置的所述正极壳、所述正极集流罩、所述正极片、所述隔膜、所述负极片以及所述负极盖彼此之间的接触更紧密,降低电池欧姆内阻与电池压降,对提升电池大电流脉冲放电性能有利;同时,所述正极集流罩的底向外凸起形成所述第二凸台的同时在所述底的内表面上会形成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能够储存游离的电解液,利于正极片的靠近正极罩的底且背离隔膜的一端(特别是该端端面的中心位置)对游离电解液的吸收,利于降低电解液的浓差阻抗,提高电池性能。
[0007]优选的,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支撑组件还包括数个第一凸台,所有所述第一凸台均位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周向外侧,且每个所述第一凸台均由所述底向外凸起而形成。更进一步的,所有所述第一凸台以所述底的中心为圆心圆周间隔设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凸台均匀设置。所述底的中心和四周均有支撑,支撑效果好,并且,也增加了与正极壳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储存电解液的空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台的数量优选为四个。
[0009]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凸台均呈长条形,且每个所述第一凸台均沿所述底的径
向延伸设置。
[0010]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第一凸台之间的所述底上开设有通孔。在装配电池时,本技术的所述底的外表面上相邻所述第一凸台之间的沟槽也能够起到储存电解液的作用,并且,储存在所述沟槽内的电解液能够在正极片内的电解液不足时通过所述通孔为所述正极片补充电解液。
[0011]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均不接触,使得在所述底的外表面上相邻所述第一凸台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的沟槽彼此连通形成电解液通道,所述正极片补充电解液更均匀。
[0012]进一步的,第一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二凸台的一端端面为圆弧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台为圆柱形凸台。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控制在0.02~0.08mm
[0015]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均控制在0.02~0.08mm。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的俯视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的仰视结构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结构图,其中的点划线均为正极集流罩的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的最佳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0020]结合图1~图3,一种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其为一有底11的圆筒结构10;在所述底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底部支撑组件,所述底部支撑组件包括数个第一凸台12和一个第二凸台15,每个所述凸台(12、15)均由所述底11向外凸起而形成;所述第二凸台15位于所述底11的中心位置,所有所述第一凸台12均位于所述第二凸台15的周向外侧;并且,所有所述第一凸台12以所述底11的中心为圆心圆周均匀间隔设置。
[0021]使用时,将所述正极集流罩与正极壳、负极盖、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一起组装形成扣式电池,所述正极壳与所述负极盖均呈仅一端开口的筒状,所述正极壳和所述负极盖相对扣合形成扣式电池的壳体,且所述正极壳与所述负极盖之间嵌设有密封圈;所述正极集流罩嵌置于所述正极壳的内侧且所述正极集流罩的所有所述凸台(12、15)均支撑在所述正极壳的内底面上,所述正极片呈圆柱形,所述正极片贴附于正极集流罩的底11的内侧且高于所述正极集流罩,所述隔膜铺设于所述正极片上,所述负极片叠置于所述隔膜上并与所述负极盖的底面接触。
[0022]采用本技术的所述正极集流罩组装的电池中自下而上依次叠置的所述正极壳、所述正极集流罩、所述正极片、所述隔膜、所述负极片以及所述负极盖彼此之间的接触更紧密,降低电池欧姆内阻与电池压降,对提升电池大电流脉冲放电性能有利;同时,所述正极集流罩的底11向外凸起形成所述凸台(12、15)的同时在所述底11的内表面上会形成对应的凹槽(120、150),每一个所述第一凸台(12、15)均对应一个凹槽(120、150),这些凹槽
(120、150)能够储存游离的电解液,利于正极片的靠近正极罩的底11且背离隔膜的一端对游离电解液的吸收,利于降低电解液的浓差阻抗,提高电池性能。
[0023]当然,所述凸台(12、15)的形状和分布结构可以但不限于附图中的具体形状和分布结构,其也可以仅包括附图中的圆周分布的第一凸台12(不设置第二凸台15),或仅包括附图中的圆周分布的第二凸台15(不设置第一凸台12),并且,每个所述凸台(12、15)均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圆形、方形、梯形、多边形、异形等任意形状),所述第一凸台12之间的位置分布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随机调整。
[0024]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凸台12的数量为四个。当然,本技术第一凸台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三个,或多于四个。
[0025]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所述第一凸台12均呈长条形,且每个所述第一凸台12均沿所述底11的径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凸台12也可以与所述底11的径向呈一定角度倾斜延伸设置。
[0026]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相邻所述第一凸台12之间的所述底11上开设有通孔20。在装配电池时,本技术的所述底11的外表面上相邻所述第一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其为一有底的圆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底部支撑组件,所述底部支撑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底的中心位置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由所述底向外凸起而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组件还包括数个第一凸台,所有所述第一凸台均位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周向外侧,且每个所述第一凸台均由所述底向外凸起而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一凸台以所述底的中心为圆心圆周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均匀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扣式电池正极集流罩,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凸台均呈长条形,且每个所述第一凸台均沿所述底的径向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良熺余佑锋谢道生林玉霜全书贵程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南平瑞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