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及实现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8519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及实现方法,包括用于收集烟气的集烟区本体,设置的排热排烟门、挡烟垂壁、补风机,以及设置于集烟区本体上的排烟口,设置的集烟罩、排烟管道、排烟风机,设置于排烟管道内的热电偶、烟密度计、气体采样探头,以及与之均相连的烟气监控装置,通过烟气监控装置对接收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进行相应的排烟排热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该集烟排烟排热系统及实现方法,不仅实现了对烟气的准确收集,同时又可以在烟气温度值、烟气密度值、有毒烟气成分含量值超过预设阈值时,能进行相应排烟排热处理,有效防止了烟热对试验装置结构的破坏,确保了试验装置和试验人员的安全。确保了试验装置和试验人员的安全。确保了试验装置和试验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及实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消防工程
,具体地讲,是涉及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及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经济、舒适和快捷的特性,已经普遍为人们接受,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然而随着轨道交通设施的不断建设以及轨道交通工具的大量运行,火灾隐患也随之增加,一旦城市轨道交通发生火灾,不仅会损毁交通设施造成经济损失,更会危害乘客生命安全,同时还会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给城市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0003]为了进行轨道交通工具火灾和消防安全性研究,需要开展针对轨道交通工具的大型实体火灾试验,以获得热释放速率相关燃烧数据以及火灾火焰蔓延规律,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如果设置的集烟装置会产生烟气外溢,就不能对烟气进行准确的收集,对这样的烟气进行采样也就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而另一方面由于未预先布置排烟排热设施,当火灾实验失控时,高温有毒烟气会快速蔓延,给试验装置和试验人员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能够对烟气进行准确收集,同时又可以在烟气温度值、烟气密度值、有毒烟气成分含量值超过预设阈值时,能进行相应排烟排热的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及实现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包括用于收集烟气的集烟区本体,设置于所述集烟区本体一侧的排热排烟门,设置于所述集烟区本体另一侧的挡烟垂壁,设置于所述挡烟垂壁下方的补风机,设置于所述集烟区本体上的排烟口,设置于所述排烟口上的集烟罩,与所述集烟罩相连的排烟管道,设置于所述排烟管道末端的排烟风机,设置于所述排烟管道内的热电偶、烟密度计、气体采样探头,以及与所述热电偶、烟密度计、气体采样探头均相连的烟气监控装置,其中,火灾测试中的轨道交通工具位于所述集烟区本体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排热排烟门包括门本体,竖向设置于所述集烟区本体上的定钢柱,设置于所述定钢柱上的穿芯通轴铰链,设置于所述门本体上的斜拉加强筋,以及设置于所述集烟区本体上与所述门本体相连的推拉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门本体通过所述穿芯通轴铰链与所述定钢柱相连。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推拉控制装置与所述烟气监控装置相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挡烟垂壁包括设置于所述集烟区本体上的卷轴,绕附于所述卷轴上的卷帘,以及设置于所述集烟区本体上的与所述卷轴相连的旋转控制装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控制装置与所述烟气监控装置相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烟气监控装置设有声光报警器。
[0012]进一步地,所述补风机和排烟风机均与所述烟气监控装置相连接。
[0013]基于上述系统的构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根据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火灾荷载特性设置包括集烟区本体、排热排烟门、挡烟垂壁、补风机、排烟口、集烟罩、排烟管道、排烟风机、热电偶、烟密度计、气体采样探头、烟气监控装置在内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
[0015]S2:根据所设置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预设需进行紧急排烟排热的烟气温度阈值、烟气密度阈值、有毒烟气成分含量阈值;
[0016]S3:实验测量时,关闭排热排烟门,放下挡烟垂壁,对轨道交通工具内燃烧物产生的烟气进行收集,并开启补风机防止烟气外溢;
[0017]S4:启动排烟风机,将烟气通过排烟口抽吸至集烟罩,经过集烟罩进入排烟管道,排烟管道内的热电偶、烟密度计、气体采样探头对烟气进行探测,并将分别探测到的烟气温度值、烟气密度值、有毒烟气成分含量值发送给烟气监控装置;
[0018]S5:烟气监控装置对接收值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接收到的烟气温度值、烟气密度值、有毒烟气成分含量值均低于相应的烟气温度阈值、烟气密度阈值、有毒烟气成分含量阈值时,不进行排烟排热处理;
[0019]S6:当烟气监控装置接收到的烟气温度值、烟气密度值、有毒烟气成分含量值任一项高于相应的烟气温度阈值、烟气密度阈值、有毒烟气成分含量阈值时,开启排热排烟门进行紧急排烟排热处理。
[0020]进一步地,所述排烟风机、补风机、推拉控制装置、旋转控制装置均与所述烟气监控装置相连接。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根据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火灾荷载特性设置了相应的集烟区本体,通过在集烟区本体的一侧设置了排热排烟门,在集烟区本体的另一侧设置了挡烟垂壁,以及在挡烟垂壁的下方设置了补风机进行补风以及防止烟气外溢,构成了相对封闭的集烟空间,实现了对烟气的准确收集,同时在集烟区本体上设置了排烟口,在排烟口基础上设置了集烟罩、排烟管道、排烟风机,在排烟管道内设置了热电偶、烟密度计、气体采样探头,以及设置的用于监控的烟气监控装置,共同构成了排热排烟系统,通过该集烟排烟排热系统,不仅实现了对烟气的准确收集,同时当火灾实验产生的烟气过量时,可以进行相应的排烟排热,有效防止了烟热对试验装置结构的破坏,确保了试验装置和试验人员的安全。
[0023](2)本专利技术排热排烟门包括门本体、定钢柱、穿芯通轴铰链、斜拉加强筋、推拉控制装置,形成了非常稳定的结构,很好地将烟气阻挡在集烟区本体内,防止了烟气的外溢,同时在烟气过大时,开启排热排烟门能够快速地排出高温烟气,避免高温烟气可能对实验设施造成破坏。
[0024](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推拉控制装置与烟气监控装置连接,可以自动地对推拉控制装置进行开闭操作,避免了在高温烟气环境下人工操作的危险性。
[0025](4)本专利技术挡烟垂壁包括卷轴、卷帘、旋转控制装置,很好地将烟气阻挡在集烟区本体内,防止了烟气的外溢,在火势过大时,收起挡烟垂壁进行排热排烟,从而降低集烟区
的烟热。
[0026](5)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旋转控制装置与烟气监控装置连接,可以自动地对挡烟垂壁进行开闭操作,避免了在高温烟气环境下人工操作的危险性。
[0027](6)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烟气监控装置上设置声光报警器,可以有效提醒作业人员进行排热排烟操作,另外,将补风机和排烟风机均与所述烟气监控装置相连接,可以通过烟气监控装置自动地进行开关操作。
[0028](7)本专利技术根据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火灾荷载特性,设置了包括集烟区本体、排热排烟门、挡烟垂壁在内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通过将热电偶、烟密度计、气体采样探头采集到的烟气温度值、烟气密度值、有毒烟气成分含量值分别与预设的烟气温度阈值、烟气密度阈值、有毒烟气成分含量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进行相应的排烟排热处理,相比于直接观察,通过参数的检测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从而采取的排烟排热操作更加准确客观,防止了因为误判而导致的实验中止,同时也不会因为未及时排烟排热导致的危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烟气的集烟区本体(1),设置于所述集烟区本体(1)一侧的排热排烟门(7),设置于所述集烟区本体(1)另一侧的挡烟垂壁(8),设置于所述挡烟垂壁(8)下方的补风机(9),设置于所述集烟区本体(1)上的排烟口(2),设置于所述排烟口(2)上的集烟罩(3),与所述集烟罩(3)相连的排烟管道(4),设置于所述排烟管道(4)末端的排烟风机(6),设置于所述排烟管道(4)内的热电偶(10)、烟密度计(11)、气体采样探头(12),以及与所述热电偶(10)、烟密度计(11)、气体采样探头(12)均相连的烟气监控装置(13),其中,火灾测试中的轨道交通工具(14)位于所述集烟区本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排烟门(7)包括门本体(701),竖向设置于所述集烟区本体(1)上的定钢柱(702),设置于所述定钢柱(702)上的穿芯通轴铰链(703),设置于所述门本体(701)上的斜拉加强筋(704),以及设置于所述集烟区本体(1)上与所述门本体(701)相连的推拉控制装置(705),其中,所述门本体(701)通过所述穿芯通轴铰链(703)与所述定钢柱(702)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控制装置(705)与所述烟气监控装置(13)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烟垂壁(8)包括设置于所述集烟区本体(1)上的卷轴(801),绕附于所述卷轴(801)上的卷帘(802),以及设置于所述集烟区本体(1)上的与所述卷轴(801)相连的旋转控制装置(80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控制装置(803)与所述烟气监控装置(13)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火灾测试中的集烟排烟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监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元一
申请(专利权)人: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