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84404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5
一种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上模以及与上模相契合的漏斗设备,所述底座中心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入口与上模漏斗的出口上下对应,所述漏斗主体与上模相贴合,所述上模入口和漏斗入口紧密连接并安装在导流槽上部,所述漏斗主体包括外侧支撑部分、内侧的表层以及位于中间的内衬,其中表层上刻有刻度,控制塞安装在所述漏斗主体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定性检测熔体流动性,具有更好地保温性和可重复性,减少实验等待过程中熔体温度下降的速率,使得实验更精确;同时控制塞的加入确保了实验开始前初始条件的稳定,避免倾倒铝液对实验的影响,增加了实验操作的可重复性,漏斗刻度的加入也保证了初始测试熔体体积的稳定。积的稳定。积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铝合金冶炼
,特别是一种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在工业应用中,流动性是衡量合金铸造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精密铸造和近终成形技术尤为重要。
[0003]通常铝液流动性的检测方法分为四种:1、真空抽吸法:真空抽吸法将一根石英玻璃管一端通过软管连接真空泵或者单通橡皮球,另一端放入待测金属熔体中,利用真空抽吸作用使熔体进入石英玻璃管,通过观察U形管液柱上升高度测得金属液进入石英管的长度,确定金属的流动性,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测试简便,但实际操作中遇到以下问题:石英玻璃管固定问题,吸起铝液后,玻璃管温度非常高,难以固定,单纯靠橡皮软管的悬吊力,玻璃管变热后会松动一次测试后遗留在管中的金属清理困难,残留的金属及氧化物使第二次测量数据受到影响铝液顺光滑玻璃管作向上充型运动,热的铝液使管内空气膨胀,引起形管液面上升,测试结果不准玻璃管导热系数低、流道光滑,这与实际生产金属型铸造差别较大,因此所获得的数据与生产中表现有差距。
[0004]2、螺旋流动性试样测试方法:该方法同样是使用漏斗浇注螺旋形的模具,但并没有其它稳定措施,因此结果流动性长度受浇注速度、浇注温度的影响极大,难以得到稳定、可重复的实验结果,浇注样品受浇注的手法影响波动很大,因此得到的数据难以作为可靠的数据支撑材料,此时就急需一种精准控制熔体流动性的检测方法来作为补充,本专利技术就急于此种考虑应运而生。
[0005]3、薄砂板流动性测试模:该方法延续螺旋形砂型测试流动性的思路,只是把砂型用薄砂板代替,使操作灵活性提高,该设计浇杯内制作了堵头,当浇铸开始时提起堵头铝液便进入型腔,这样充型速度比较稳定,该方法的不足在于浇杯内的剩余熔体会把整个浇杯与螺旋形铸件凝成整体,因此取出铸件的过程必须破坏薄砂板和浇杯,实验完毕之后的脱模过程将十分困难。
[0006]4、砂型直流道电阻流速测定法:流速电阻测定法价是砂型直流道流动性测定法的改进,该方法在直流道砂型制作好之后,在直流道部分沿轴线埋设一根电阻丝,金属液充型过程中,依靠测量电阻丝两端电阻变化的大小及快慢,确定金属液的充型速度和充型长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装置及方法,可以定性检测熔体流动性,相比于常规检测装置具有更好地保温性和可重复性。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上模以及与上模相契合的漏斗设备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心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入口与上模漏斗的出口上下对应,所述漏斗主体与上模相贴合,所述上模入口和漏斗入
口紧密连接并安装在导流槽上部,所述漏斗主体包括外侧支撑部分、内侧的表层以及位于中间的内衬,其中表层上刻有刻度,用来反映铝液体积,控制塞安装在所述漏斗主体底部控制铝液流入导流槽。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所述导流槽呈螺旋状,容量为2L。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所述漏斗主体外侧支撑部分为铁质支撑部分,内侧为AlN陶瓷表层,中间内衬为石棉内衬,所述AlN陶瓷表层上有刻度。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所述上模侧面安装有用于夹紧上模的卡扣。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所述控制塞呈倒漏斗状,斜角为45
°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所述控制塞为铁质空心,避免铝液温度下降过快,控制塞上安装有长铁丝。
[001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设备进行铝合金流动性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底座和上模合模,使用卡扣将模具两边箍紧,将所述控制塞放入漏斗底部;步骤二:将取出的高温铝液倒入漏斗,使铝液面与刻度水平;步骤三:使用热电偶实时测量漏斗中的铝液温度,待温度至700℃,快速提起控制塞上的铁线,使铝液漏入下方底座导流槽中;步骤四:待铝液凝固,打开上模使铝锭和模具分离,测量螺旋状铝锭的长度分析所测铝液的流动性,铝锭的长度越长表明铝合金流动性越好。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所述步骤二中铝液比照刻度定量1L。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熔体流动性精准控制设备和方法。可以定性检测熔体流动性,相比于常规检测装置具有更好地保温性和可重复性。漏斗中加入的保温装置可以减少实验等待过程中熔体温度下降的速率,使得实验更精确;同时控制塞的加入确保了实验开始前初始条件的稳定,避免倾倒铝液对实验的影响,增加了实验操作的可重复性。漏斗刻度的加入也保证了初始测试熔体体积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装置主视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装置控制塞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装置俯视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装置底座俯视图。
[0022]图中:1

底座,2

上模,3

漏斗本体,4

控制塞,5

漏斗表层,6

漏斗内衬,7

卡扣,8

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4]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5]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

3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一种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的上模(2)以及与上模(2)相契合的漏斗(3)设备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心设置有导流槽(8),所述导流槽(8)入口与上模(2)漏斗(3)的出口上下对应,所述漏斗(3)主体与上模(2)相贴合,所述上模(2)入口和漏斗(3)入口紧密连接并安装在导流槽(8)上部,所述漏斗(3)主体包括外侧支撑部分、内侧的表层(5)以及位于中间的内衬(6),其中表层(5)上刻有刻度,用来反映铝液体积,控制塞(4)安装在所述漏斗(3)主体底部控制铝液流入导流槽(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8)呈螺旋状,容量为2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3)主体外侧支撑部分为铁质支撑部分,内侧为AlN陶瓷表层(5),中间内衬(6)为石棉内衬(6),所述AlN陶瓷表层(5)上有刻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流动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侧面安装有用于夹紧上模(2)的卡扣(7)。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磊温丽萌杨立国王巍张振栋王立生张亦杰刘海峰刘春海赵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