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8403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所述装置包括:湿地床体;填料层,填充在所述湿地床体中;湿地植物层,种植在所述填料层上;和自动增氧装置,设置于所述填料层中,所述自动增氧装置包括:集水管组件、连通管组件、布水管组件和通气管组件,所述集水管组件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下部,所述布水管组件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上部,所述集水管组件通过所述连通管组件与所述布水管组件相连通;所述通气管组件一端与所述布水管组件相连通,另一端伸出所述湿地床体与大气相连通;且所述集水管组件与所述布水管组件上均设有多个小孔,多个所述小孔呈S型分布。该装置具有传氧能力高、硝化效果好、脱氮效能好的优点。氮效能好的优点。氮效能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生态净化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水环境存在两大主要问题,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我国在工业污染及水污染的防控方面,已有数十年的努力,基本策略还是没有跳出末端处理的老套路,其费用效益是很低的,而且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前所研究的工艺都需要昂贵的设备为载体,所涉及的设备类型多样、成本投入大,运行费用高,动力消耗也大。此外,大多工艺都存在技术要求高、管理复杂难度大的缺陷。自1950年开始系统性研究以来,人工湿地研究日趋深入,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项目的实施,我国人工湿地研究及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多地建成人工湿地系统,并且延伸出前端工艺与人工湿地组合技术,至今已经遍及全国。人工建造的湿地,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并处于人为控制之下,综合处理污水的能力受到人工设计控制,处理能力较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目前世界上低投资、低能耗、行之有效的处理与利用污水的系统工程,是在长期应用天然湿地净化功能基础上发展起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湿地床体;填料层,填充在所述湿地床体中;湿地植物层,种植在所述填料层上;和自动增氧装置,设置于所述填料层中,所述自动增氧装置包括:集水管组件、连通管组件、布水管组件和通气管组件,所述集水管组件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下部,所述布水管组件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上部,所述集水管组件通过所述连通管组件与所述布水管组件相连通;所述通气管组件一端与所述布水管组件相连通,另一端伸出所述湿地床体与大气相连通;且所述集水管组件与所述布水管组件上均设有多个小孔,多个所述小孔呈S型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组件包括:4根平行设置的集水管主管;2根集水管端管,分别设置于所述集水管主管的两端、用于连通4根所述集水管主管;中间管,设置于所述集水管主管的中部、用于连通4根所述集水管主管;出水总管,设于所述集水管端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4根所述平行设置的集水管主管依次包括第一集水管主管、第二集水管主管、第三集水管主管和第四集水管主管,所述中间管包括第一中间管和第二中间管,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水管主管、所述第二集水管主管相连通,所述第二中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集水管主管、所述第四集水管主管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组件包括:4根平行设置的布水管主管;2根布水管端管,分别设置于所述集水管主管的两端、用于连通4根所述布水管主管;进水总管,设于布水管端管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增氧型人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联东李天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