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钻孔孔内遗留套管的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822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钻孔孔内遗留套管的打捞装置。现有打捞工具存在处理成功率低、无法应对复杂事故等问题。本装置中,变径接手的底部连接在锥形管的顶部,锥形管的底部连接在导向杆的顶部,导向杆的底部连接在穿透器的顶部;变径接手、锥形管和穿透器同轴布置;锥形管呈倒圆台形,自上而下外径逐渐减小;导向杆至少设置三个;导向杆顶端分散连接在锥形管的底部,导向杆的底端汇聚于一点并与穿透器的顶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处理孔内遗留套管事故成功率高,适用于复杂情况下的孔内遗落套管事故处理。的孔内遗落套管事故处理。的孔内遗落套管事故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钻孔孔内遗留套管的打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地质取芯勘探
,具体涉及一种工程钻孔孔内遗留套管的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程地质取芯勘探作业中,若钻孔钻进过程遇到严重漏失及破碎的地层,如碎石类土、断层破碎带、强风化基岩层等,下入套管成为稳固孔壁、减少漏失的最高效、最低成本的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应用较多。但套管往往由于丝扣连接问题、孔内地层挤压、真空负压等原因,在起拔时极易发生脱落,造成孔内遗留套管的孔内事故。
[0003]目前,现有打捞孔内遗留套管的工具最常见的为公锥,该公锥呈倒锥形、通过丝扣连接于钻具,下入发生套管脱落的孔内,通过立轴旋转、钻入套管内,再由机头起拔,实现打捞目的。利用该公锥对孔内遗留套管进行打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及操作水平,须精确对准套管中心、并掌握好旋入事故头的距离及力度,一般情况下处理成功率较低。另外,当套管在孔内遗留深度大于50m、钻孔发生轻微偏斜或者孔内出现掉块、坍塌等情况下,该公锥很难抵达套管脱落的事故头位置,无法应对较复杂的孔内遗留套管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钻孔孔内遗留套管的打捞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工具处理成功率低、无法应对复杂事故等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工程钻孔孔内遗留套管的打捞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变径接手、锥形管、导向杆和穿透器;
[0007]所述变径接手的底部连接在锥形管的顶部,锥形管的底部连接在导向杆的顶部,导向杆的底部连接在穿透器的顶部;变径接手、锥形管和穿透器同轴布置;
[0008]所述锥形管呈倒圆台形,自上而下外径逐渐减小;
[0009]所述导向杆至少设置三个;导向杆顶端分散连接在锥形管的底部,导向杆的底端汇聚于一点并与穿透器的顶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变径接手呈圆杆状,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连接杆,下部为插杆,连接杆的外径大于插杆的外径;
[0011]连接杆的顶部外周设置有用于与钻具底部连接的连接螺纹,插杆外周设置有用于与锥形管连接的外螺纹。
[0012]进一步地,锥形管的中心轴开设有管孔,管孔的孔径与插杆的外径相同,管孔的上部内壁设置有用于与插杆连接的内螺纹。
[0013]进一步地,锥形管的外壁设置有导向螺纹。
[0014]进一步地,锥形管的顶缘外周设置有环台。
[0015]进一步地,导向杆包括三个;三个导向杆的顶部连接在锥形管底部的管孔外侧,环
周均匀布置;三个导向杆的底部汇聚于一点;
[0016]相邻导向杆之间形成上宽下窄的导向槽。
[0017]进一步地,穿透器呈杆状,穿透器顶端连接到三个导向杆底部的汇聚点,穿透器底端为倒锥形的穿透刺。
[0018]进一步地,变径接手设置有多个;多个变径接手的插杆外径相同;多个变径接手的连接杆外径不同。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简易,原材料容易获得,可工厂制作为成品,操作人员也可现场制作;
[0021](2)本技术操作方便,处理孔内遗留套管事故成功率高。导向装置及穿透器很大程度上确保整个打捞装置的有效对中、及与孔内遗留套管的良好连接,打捞成功率高,且便于多次、反复打捞;
[0022](3)本技术适用于复杂情况下的孔内遗落套管事故处理,如钻孔偏斜、孔壁失稳、坍塌、地层破碎、以及套管遗留深度较大等;
[0023](4)本技术可反复使用,加工成本、使用成本均很低,对操作人员要求也较低,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底部视角结构图。
[0026]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顶部视角结构图。
[0027]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侧面平面结构图。
[0028]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径接手结构图。
[0029]图中标识为:
[0030]1‑
变径接手,2

锥形管,3

导向杆,4

穿透器,5

导向槽,6

连接螺纹,7

导向螺纹,8

环台,9

管孔,10

连接杆,11

外螺纹,12

插杆,13

穿透刺。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32]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33]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设置”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3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钻孔孔内遗留套管的打捞装置,用于打捞工程钻孔孔内遗留的套管,结构简单,成功率高。
[0035]图1中,左侧定义为所述装置的顶部,右侧定义为所述装置的底部,其他附图中的顶部和底部、上部和下部均与图1保持一致。如图1

3,所述装置自顶部到底部依次包括变径接手1、锥形管2、导向杆3和穿透器4。所述变径接手1的底部连接在锥形管2的顶部,锥形管2的底部连接在导向杆3的顶部,导向杆3的底部连接在穿透器4的顶部;变径接手1、锥形管2和穿透器4同轴布置。
[0036]如图4,本装置中的变径接手1可以配置多个不同的型号,用于与不同型号的钻具等连接。变径接手1为圆杆状的金属杆体,长度100~300mm,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连接杆11,下部为插杆14,连接杆11的外径大于插杆14的外径。连接杆11和插杆14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为独立的两部分结构,通过螺纹方式连接。连接杆11的顶部外周设置有用于与钻具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钻孔孔内遗留套管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变径接手(1)、锥形管(2)、导向杆(3)和穿透器(4);所述变径接手(1)的底部连接在锥形管(2)的顶部,锥形管(2)的底部连接在导向杆(3)的顶部,导向杆(3)的底部连接在穿透器(4)的顶部;变径接手(1)、锥形管(2)和穿透器(4)同轴布置;所述锥形管(2)呈倒圆台形,自上而下外径逐渐减小;所述导向杆(3)至少设置三个;导向杆(3)顶端分散连接在锥形管(2)的底部,导向杆(3)的底端汇聚于一点并与穿透器(4)的顶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钻孔孔内遗留套管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接手(1)呈圆杆状,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连接杆(10),下部为插杆(12),连接杆(10)的外径大于插杆(12)的外径;连接杆(10)的顶部外周设置有用于与钻具底部连接的连接螺纹(6),插杆(12)外周设置有用于与锥形管(2)连接的外螺纹(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钻孔孔内遗留套管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锥形管(2)的中心轴开设有管孔(9),管孔(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伟林康利杜世回周福军罗文超赵文辉刘永军刘黎王玉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铁道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