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045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桩体、第一锥齿轮、充电枪头和固定块,所述桩体的外部设有电动机,且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并且转动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在第一齿轮的右端,且第一锥齿轮的下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并且第二锥齿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第一齿轮的下端设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长杆,并且长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充电枪头卡合连接在桩体右端,且充电枪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该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可以将桩内的热量通过风扇快速散发,当需要长的传输管,可以拉动抽出,不需要时直接将充电枪头插入桩体,传输管可以自动收回。动收回。动收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汽车中很多开始使用新能源,进行充电使用,代替了以往的石油作为燃料,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所以新能源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就离不开充电桩,但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存在一定的缺陷;
[0003]1、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在散热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工作运行需要散发大量热量,当热量不能及时排散出,会导致装置的过热现象,大大的缩短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过热的零部件可能会引发装置短路;
[0004]2、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在对传输管抽拉不方便,同时过长后收回存在一定的不便,汽车在进行充电过程中需要离充电桩很近才行,这样大大的让使用者很不方便,从而在装置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0005]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在散热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工作运行需要散发大量热量,当热量不不能及时排散出,会导致装置的过热现象,大大的缩短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过热的零部件可能会引发装置短路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桩体、第一锥齿轮、充电枪头和固定块,所述桩体的外部设有电动机,且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并且转动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在第一齿轮的右端,且第一锥齿轮的下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并且第二锥齿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第一齿轮的下端设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长杆,并且长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充电枪头卡合连接在桩体右端,且充电枪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并且桩体内部设有限位柱,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传输管的外表面,且固定块的右端设有挤压杆,并且挤压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挤压杆的上方贴合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并且移动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桩体的内表面预留有滑槽,且移动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并且第三齿轮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线圈。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且第二锥齿轮与风扇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并且风扇关于桩体中心对称设有2个。
[0009]优选的,所述长杆与桩体滑动连接,且长杆通过第一弹簧与桩体构成弹性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传输管与固定块构成一体化结构,且固定块与挤压杆贴合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挤压杆贴合连接,且挤压杆通过第二弹簧与桩体构成弹性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移动板通过滑槽与桩体构成滑动结构,且移动板通过第三弹簧与桩体构成弹性结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可以将桩内的热量通过风扇快速散发,当需要长的传输管,可以拉动抽出,不需要时直接将充电枪头插入桩体,传输管可以自动收回;
[0014]1.设置有风扇,通过电动机的运转,带动第一锥齿轮的转动,从而有效的将风扇转动,用以散发桩内的热量,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避免因热量过大而损坏装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0015]2.设置线圈与固定块,在正常使用中,当传输管不够长度时,可以通过抽拉的方式,固定块将移出,移动板上升,用完后将充电插头插入,通过挤压长杆,使得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输管将自动收回,当固定块挤压挤压杆后,移动板下降至原始高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转动杆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桩体;2、电动机;3、转动杆;4、第一齿轮;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风扇;8、第二齿轮;9、长杆;10、第一弹簧;11、充电枪头;12、传输管;13、限位柱;14、固定块;15、挤压杆;16、第二弹簧;17、连接杆;18、移动板;19、第三弹簧;20、滑槽;21、第三齿轮; 22、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桩体1、电动机2、转动杆3、第一齿轮4、第一锥齿轮5、第二锥齿轮6、风扇7、第二齿轮8、长杆9、第一弹簧10、充电枪头11、传输管12、限位柱13、固定块14、挤压杆15、第二弹簧16、连接杆17、移动板18、第三弹簧19、滑槽20、第三齿轮21和线圈22,桩体1的外部设有电动机2,且电动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并且转动杆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第一锥齿轮5设在第一齿轮4的右端,且第一锥齿轮5的下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6,并且第二锥齿轮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风扇7,第一齿轮4的下端设有第二齿轮8,且第二齿轮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长杆9,并且长杆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充电枪头11卡合连接在桩体1右端,且充电枪头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12,并且桩体1内部设有限位柱13,固定块14固
定连接在传输管12的外表面,且固定块14的右端设有挤压杆15,并且挤压杆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6,挤压杆15的上方贴合连接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8,并且移动板1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9,桩体1的内表面预留有滑槽20,且移动板1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21,并且第三齿轮2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线圈22。
[0024]第一锥齿轮5与第二锥齿轮6啮合连接,且第二锥齿轮6与风扇7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并且风扇7关于桩体1中心对称设有2个,通过电动机2 的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6的转动,从而有效的将风扇7运转,风扇7的作用加速了内部空间的空气流通,有利对热量的散发,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5]长杆9与桩体1滑动连接,且长杆9通过第一弹簧10与桩体1构成弹性结构,当充电枪头11拿出后,长杆9在第一弹簧10的作用下移动,第二齿轮8将不与第一齿轮4啮合连接。
[0026]传输管12与固定块14构成一体化结构,且固定块14与挤压杆15贴合连接,被抽出的传输管12通过固定块14的位置移动移动板18的位置。
[0027]连接杆17与挤压杆15贴合连接,且挤压杆15通过第二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桩体(1)、第一锥齿轮(5)、充电枪头(11)和固定块(14),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外部设有电动机(2),且电动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并且转动杆(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锥齿轮(5)设在第一齿轮(4)的右端,且第一锥齿轮(5)的下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6),并且第二锥齿轮(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风扇(7),所述第一齿轮(4)的下端设有第二齿轮(8),且第二齿轮(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长杆(9),并且长杆(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充电枪头(11)卡合连接在桩体(1)右端,且充电枪头(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12),并且桩体(1)内部设有限位柱(13),所述固定块(14)固定连接在传输管(12)的外表面,且固定块(14)的右端设有挤压杆(15),并且挤压杆(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6),所述挤压杆(15)的上方贴合连接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8),并且移动板(1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9),所述桩体(1)的内表面预留有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子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启迪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