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780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疗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和位于导管主体远端且与之相连的头部,所述头部包括:网状柔性管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网状柔性管结构上的多个电极,所述网状柔性管结构包括环状柔性管以及至少两端连接于所述环状柔性管的多个线型柔性管,多个所述线型柔性管之间互不交汇。所述头部采用网状柔性管结构,可根据器官腔体形状的不同变形,在保持内部信号导通的同时能够保持电极与组织的良好贴靠,因此对心律失常的起源点达到良好的定位,将导管导引至病变部位,从而提高消化融效果;另外,所述头部的网状结构,使得其表面可采用高密度的电极排列,从而可实现标测和消融一体化的效果,提高了操作便利性,并且降低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疗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医疗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目前,微创伤介入手术已成为临床上诊疗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比较有效的方法,传统的射频消融术(RF)是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以热量释放的形式来达到消融的效果,但其具有一定局限性,其对消融区域组织的破坏缺乏选择性,且依赖于导管的贴靠力,所以可能对邻近的食管、冠状动脉和膈神经等造成损伤。而脉冲场消融(PFA)是通过释放脉冲场能量的方式,对心肌细胞进行选择性消融,它具有在不加热组织的情况下损伤心肌细胞的优点,并具有细胞/组织选择性,保护周围关键结构。脉冲电场能量可通过在细胞膜上形成纳米级的小孔而导致细胞凋亡,具有非热性和组织选择性的特点。
[0003]然而,目前,PFA消融导管还不能对心律失常的部位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诊断,无法对心律失常的起源点达到良好的定位,无法实现良好贴靠、有效心脏标测和精确消融损伤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疗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和位于导管主体远端且与所述导管主体相连的头部,所述头部包括:网状柔性管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网状柔性管结构上的多个电极,所述网状柔性管结构包括环状柔性管以及至少两端连接于所述环状柔性管的多个线型柔性管,多个所述线型柔性管之间互不交汇。
[0006]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多个所述线型柔性管相互平行且直接与所述环状柔性管相连接。
[0007]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多个所述线型柔性管等距排布。
[0008]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在所述医疗导管未发生弯曲的状态下,至少一根所述线型柔性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管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或,在所述医疗导管未发生弯曲的状态下,至少一根所述线型柔性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管主体的中心轴线重合。
[0009]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环状柔性管呈椭圆形,所述环状柔性管的长轴方向与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相同。
[0010]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多个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环电极,并且,
[0011]每个所述线型柔性管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了两个所述第一环电极,和/或,多个所述线型柔性管上设置的所述第一环电极的数量相同。
[0012]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多个所述线型柔性管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环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且距离范围为2mm~3mm。
[0013]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所述多个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环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三环电极,其中所述第三环电极设于所述环状柔性管的远端,所述第二环电极分设于所述环状柔性管的远端的两侧。
[0014]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环状柔性管和所述线型柔性管分别包括与所述电极相互导通的传导层及包裹所述传导层的表面高分子层,所述传导层沿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延伸,用于将位于所述表面高分子层上的所述电极收集到的信号传输至所述导管主体的近端,和/或,用于释放脉冲电场能量至所述表面高分子层上的所述电极。
[0015]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传导层包括金属网状编织层和/或金属导线。
[0016]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中空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环状柔性管的近端和所述导管主体的远端过渡连接,所述连接件的远端内径与所述环状柔性管近端端面的尺寸相匹配,所述连接件的近端内径与所述导管主体的远端外径相匹配。
[0017]综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医疗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和位于导管主体远端且与所述导管主体相连的头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网状柔性管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网状柔性管结构上的多个电极,所述网状柔性管结构包括环状柔性管以及至少两端连接于所述环状柔性管的多个线型柔性管,多个所述线型柔性管之间互不交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头部采用网状柔性管结构,其扁平结构使得导管头部对组织具有良好贴靠效果,因此对心律失常的起源点达到良好的定位,使得能够在体内快速找到心律失常起源点,将导管导引至病变部位,从而提高消融效果;
[0019](2)如采用传统的标测消融导管,导管与组织仅依靠单点接触或环形接触,贴靠性不佳,而且需要将标测导管远端先贴靠组织进行标测找到消融灶的位置,然后将标测导管的远端退出,再将消融导管远端贴靠组织进行消融,过程中伴随两种导管远端的移动,操作麻烦且具有一定的风险,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头部采用网状柔性管结构,其网状结构,使得其表面可采用高密度的电极排列,包括进行脉冲场消融的电极的排布,以及进行标测的标测电极的排布,从而可实现标测和消融一体化的效果,提高了操作便利性,并且降低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的一种头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头部加装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医疗导管贴靠组织时头部弯曲变形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管轴设置拉线环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1‑
环状柔性管;2

线型柔性管;3

电极;
[0028]31

第一环电极;32

第二环电极;33

第三环电极;
[0029]4‑
连接件;
[0030]5‑
导管轴;6

拉线环;7

拉线握柄;8

手柄;9

连接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0032]在本申请文件中,“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和位于导管主体远端且与所述导管主体相连的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包括:网状柔性管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网状柔性管结构上的多个电极,所述网状柔性管结构包括环状柔性管以及至少两端连接于所述环状柔性管的多个线型柔性管,多个所述线型柔性管之间互不交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线型柔性管相互平行且直接与所述环状柔性管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线型柔性管等距排布。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医疗导管未发生弯曲的状态下,至少一根所述线型柔性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管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或,在所述医疗导管未发生弯曲的状态下,至少一根所述线型柔性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管主体的中心轴线重合。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柔性管呈椭圆形,所述环状柔性管的长轴方向与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相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环电极,并且,每个所述线型柔性管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了两个所述第一环电极,和/或,多个所述线型柔性管上设置的所述第一环电极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慧民沈磊梁波孙毅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