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排洪试验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764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悬浮隧道领域,具体公开了隧道排洪试验模型,包括试验水槽、隧道本体、水流槽以及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试验水槽中,底座上开设有设备槽,所述设备槽上设置有安装环槽,安装环槽上可拆卸密封设置有若干底板,设备槽内设置有若干气缸,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穿孔,所述气缸的伸缩端能够伸出穿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中滑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转动设置有抗洪板,所述抗洪板的下端与气缸的伸缩端铰接,所述水流槽的一端设置在试验水槽内,水流槽的另一端与隧道本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何防止洪水或者排洪的技术问题。洪的技术问题。洪的技术问题。

Tunnel flood discharge test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排洪试验模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悬浮隧道领域,具体公开了隧道排洪试验模型。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目前,交通隧道和水工隧道相对较多,尤其是交通隧道,不管是在城区内还是在野外都应用较广,例如,城区内的下穿道、水域中的沉管隧道、野外的穿山隧道等等。在一些河流区域,发生洪水等情况下,部分位置较低的隧道可能会被洪水淹没,导致隧道内无法行车,如果隧道内有车甚至会将车辆全部卷走,所以现在需要在隧道中加一些为了防洪或者泄洪的设备,以应对洪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隧道排洪试验模型,以解决如何防止洪水或者排洪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隧道排洪试验模型,包括试验水槽、隧道本体、水流槽以及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试验水槽中,底座上开设有设备槽,所述设备槽上设置有安装环槽,安装环槽上可拆卸密封设置有若干底板,设备槽内设置有若干气缸,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穿孔,所述气缸的伸缩端能够伸出穿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中滑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转动设置有抗洪板,所述抗洪板的下端与气缸的伸缩端铰接,所述水流槽的一端设置在试验水槽内,水流槽的另一端与隧道本体连通。
[0006]本方案中,设置有试验水槽,试验水槽中用于通水和储水,避免试验过程中水流溢出到外部。底座则是用于安装气缸、抗洪板以及隧道本体,由于不同隧道的断面形状不同,所以在试验中需要使用到不同形状的隧道本体,本方案中的隧道本体底部开放,仅仅呈框架形状,隧道本体的底部则由底座的上端代替,隧道本体无论是什么形状,都能够与底座连接。抗洪板则是用于设置在隧道中的设备,当洪水暴发时,抗洪板能够翻起并阻挡洪水。本方案中抗洪板由气缸驱动,且其与连接块连接,连接块则滑动设置在连接槽中,当气缸向上移动时,抗洪板则逐渐向上翻转,气缸一旦停止移动,洪水冲击到抗洪板上也不能使抗洪板移动。即使洪水较大,冲击到隧道本体内部,隧道本体另一侧的抗洪板也具有抗洪作用,降低洪水流速,减少冲击造成的损伤。同时,隧道本体内部如果有人员或者车辆,人员或者车辆也不会随着洪水被冲出隧道本体外部,而是被截留在隧道本体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员和车辆安全。
[0007]可选地,所述水流槽包括若干段矩形槽体,若干段矩形槽体之间转动连接,水流槽上铺设有塑料膜。水流槽的作用是用于引导水流,模拟洪水,由于山的地形情况不同,洪水经过蜿蜒、有坡度的山路后、速度、冲击力等都不同,本方案中水流槽由若干段矩形槽体组成,所以若干段矩形槽体能够形成弯折的水流槽,尽可能地去模拟山路的真实情况。
[0008]可选地,所述矩形槽体的下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设置在试验水槽中。伸缩杆能够调节长度,以支撑若干段矩形槽体。
[0009]可选地,所述底座的前后端均设置有设备槽,所述底板上的穿孔若干,穿孔中螺纹连接有密封柱。两个设备槽分别用于控制和安装两个抗洪板,底板上设置的穿孔用于供气缸的伸缩端穿过,气缸在设备槽中的位置可以调节,不需要使用的穿孔则采用密封柱将其密封。
[0010]可选地,所述底座上在设备槽的两侧设置有若干插槽,所述隧道本体的底部能够插入到插槽中,隧道本体的下部水平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底座的上端可拆卸连接。采用本方案,隧道本体的下端采用插接的方式设置在底座上,则能够提高隧道本体的密封性,连接板也能够提高固定效果和密封性。
[0011]可选地,一个所述连接槽上至少设置有一个连接块,所述抗洪板的底部两侧中任一侧与连接块连接,所述抗洪板的内部设置有中空腔体,抗洪板的两侧设置有若干条形通槽,条形通槽与中空腔体连通,中空腔体内滑动密封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仅能够密封两侧中任一侧的条形通槽,抗洪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操作槽,操作槽与中空腔体连通,密封板上设置有操作杆,操作杆穿过操作槽并伸出到抗洪板的上方。洪水中不仅有大量的水流,还包括有很多泥沙,如果泥沙在抗洪板上堆积过多会导致抗洪板受压较重,最终导致抗洪板被破坏。本方案中,在抗洪板上设置有条形通槽,条形通槽的作用就是用于排出泥沙。由于抗洪板可以向左上翻动,也能够向右上翻动,而翻动方向不同则其位于下方的一侧就不同,其下册开设条形通槽没有问题,但是上侧开设的条形通槽则会影响抗洪的效果,所以需要将其封堵,本方案中的密封板能够在两个条形通槽中滑动,选择密封其中一侧的条形通槽,另一侧的条形通槽则开放。
[0012]可选地,所述隧道本体有若干,若干隧道本体具有不同的断面形状。
[0013]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方案的试验模型是用于对隧道内抗洪设备的试验,设计中,准备在隧道的两端设置抗洪板,但是抗洪板的翻动方向和倾斜角度、条形通槽的开设数量和尺寸等等并不清楚该采用什么参数。本方案中,水流槽由若干段矩形槽体相互铰接组成,水流槽则能够模拟不同坡度的情况。同时,本方案中的抗洪板根据其设置的方式不同,能够调节抗洪板的翻动方向、长度、倾斜角度等等,就能够通过试验找出最合适的抗洪板设置方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底座、水流槽和隧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底座和隧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19]图5为左侧的抗洪板和设备槽沿长度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0020]图6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标记如下:试验水槽1、水流槽2、隧道本体3、底座4、插槽5、抗洪板6、矩形槽体7、伸缩杆8、连接板9、插槽10、挡水垫11、调整通槽12、条形通槽13、操作槽14、操作杆15、密封板16、设备槽17、气缸18、穿孔19、底板20、连接槽21、连接块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
[0024]一种隧道排洪试验模型,如图1

图6所示,包括试验水槽1、隧道本体3、水流槽2以及底座4。
[0025]底座4固定设置在试验水槽1的底部中,底座4的前后两侧上端均开设有设备槽17,所述设备槽17的上端设置有安装环槽,安装环槽上通过螺栓可拆卸密封设置有底板20,设备槽17内竖直固定设置有若干气缸18。底板20上设置有穿孔19,气缸18的伸缩端能够伸出穿孔19,未使用的穿孔19可以采用密封柱插入并密封。
[0026]底板20的上端设置有两条连接槽21,一个连接槽21中至少滑动设置有两个连接块22,连接块22的上端低于连接槽21的上端。底板20的上方设置有抗洪板6,抗洪板6的下端前侧或后侧与连接块22铰接,当其下端前侧与抗洪板6铰接时,气缸18的伸缩端则需要靠近抗洪板6的后侧,气缸18的伸缩端再与抗洪板6的下端后侧铰接,反之亦然。抗洪板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排洪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水槽、隧道本体、水流槽以及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试验水槽中,底座上开设有设备槽,所述设备槽上设置有安装环槽,安装环槽上可拆卸密封设置有若干底板,设备槽内设置有若干气缸,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穿孔,所述气缸的伸缩端能够伸出穿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中滑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转动设置有抗洪板,所述抗洪板的下端与气缸的伸缩端铰接,所述水流槽的一端设置在试验水槽内,水流槽的另一端与隧道本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排洪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槽包括若干段矩形槽体,若干段矩形槽体之间转动连接,水流槽上铺设有塑料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排洪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槽体的下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设置在试验水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排洪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前后端均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运何俊宏罗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