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辊头颈加热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轧辊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轧辊头颈加热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倡导绿色节能清洁生产,轧辊经修复再利用已越来越普遍。出于对轧辊本身的质量及安全使用的角度考虑,其中尤以轧辊非轴承挡头颈修复居多。大尺寸、大厚度(单边超过5mm)的头颈修复目前采取的主流修复方式仍然为埋弧焊,焊接应力较大,埋弧焊工作结束后需对堆焊部位进行退应力处理,而通用的方式是采取整支轧辊进台车式电阻炉的方式来完成。
[0003]但是由于将整个轧辊放置电阻炉中进行加热,将轧辊加热到一定温度,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方可将轧辊加热到一定温度,而且加热时间较长,影响加工效率,另外轧辊的外径大小不同,而电阻炉的内径固定不变,因此当轧辊的外径小时,部分热能会出现流失,无法充分的利用热能,在对轧辊加热结束后需要对轧辊进行冷却,在对轧辊进行冷却过程中,由于轧辊表层降温速度不同,容易导致轧辊内部应力出现差异,影响轧辊后期的使用,且轧辊降温时轧辊蕴含的热能出现大量流失,无法对轧辊蕴含的热能进行余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头颈加热设备,包括退火仓(1)和冷却仓(2),所述退火仓(1)和冷却仓(2)内贯穿有同一个输送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3)的顶部放置有多个底板(4),多个所述底板(4)的顶部均放置有轧辊(5),所述退火仓(1)的顶部转动贯穿有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十字板(13),所述十字板(13)内以转动杆(7)为圆心环形等距设有多个滑槽(14),多个所述滑槽(14)内均滑动连接有U型板(15),所述退火仓(1)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U型板(15)进行滑动的滑动组件,所述退火仓(1)的顶部设有用于对轧辊(5)进行加热的转动组件,所述冷却仓(2)内设有用于对轧辊(5)表层进行散热的散热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退火仓(1)顶部的转动电机(21),所述转动电机(21)的输出轴转动贯穿退火仓(1)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22),所述转动杆(7)的外壁转动套设有转盘(11),所述转盘(11)的外壁固定套设有与第三齿轮(22)相啮合的第一外齿环(23),所述U型板(15)内呈横向转动连接有丝杆(16),所述滑槽(14)内转动连接有圆形螺母块(42),所述圆形螺母块(42)的外壁固定套设有伞齿轮(17),所述丝杆(16)的一端螺纹贯穿圆形螺母块(42),所述转盘(11)的底部以转动杆(7)为圆心固定连接有与伞齿轮(17)相啮合的伞齿环(12),所述U型板(15)远离转动杆(7)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8),所述连接块(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9),所述弧形板(19)靠近转动杆(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管(20);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退火仓(1)顶部的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0),所述退火仓(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套筒(6),且转动杆(7)的顶端延伸至转动套筒(6)内并与转动套筒(6)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套筒(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的第一齿轮(8),所述退火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30),所述气缸(30)的活塞杆滑动贯穿退火仓(1)并和转盘(11)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转盘(11)内以转动杆(7)为圆心环形设有多个滑动槽(34),所述转动杆(7)内环形设有多个卡槽(35),所述滑动槽(34)远离转动杆(7)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36),所述滑动槽(34)内滑动连接有带有两个相对称斜面的滑块(37),且滑块(37)远离弹簧(36)的一端延伸至卡槽(35)内,所述弹簧(36)的另一端与滑块(37)固定连接;所述滑槽(14)内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弧形槽(38),两个所述弧形槽(38)远离转动杆(7)的一侧均与圆形螺母块(42)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盘(2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耐高温层(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头颈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冷却仓(2)一侧的通风口(26),所述冷却仓(2)的一侧内壁设有多个风扇(25),所述冷却仓(2)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齿条(24),所述底板(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27),所述转动盘(27)的外壁固定套设有与齿条(24)相啮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喜锋,杨志荣,夏晓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共昌轧辊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