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促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37400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血液促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血液促凝剂包括纳米二氧化硅、乙烯基吡咯烷酮

A blood coagulan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促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血液促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临床医学检验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在临床检验的样本中,80%为静脉血液样本,其中,超过60%是从静脉血中分离出的血清样本。血清标本是指血液凝固后,通过高速离心,将血细胞及纤维蛋白网离至下部后,上部的清液部分。所以,血清获得的前提是血液充分凝固,血液凝固的发生是血液离体后,受外部因素刺激而产生的复杂变异过程。目前在临床检验中的静脉血通常是通过真空采血的方式采集,真空采血管的材质分玻璃和有机高分子两种。常温下,空白的玻璃采血管采集的血液完全凝固大约需要2小时,而高分子采血管则需要4小时以上的时间。一般无法满足实验室检验的需求,尤其是对于急诊病人,获取高质量、无离体变异的血清样本是实现快速、准确诊断的前提。
[0003]临床上在进行血清生化检测时,会向血液中加入促凝剂以缩短凝血时间。目前,进口液体促凝剂的凝血效果较好但成本昂贵,无疑会加重患者负担,因此,有必要开发新一代的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血液促凝剂,用以替代进口,节约医疗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血液促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血液促凝剂在使用时无需与采集样本进行混匀步骤,凝血时间短、获得的血清质量高;能进行辐照灭菌,且经辐照灭菌和老化等处理后的产品均与处理前的产品性能相当;有效期延长至1年的同时不影响产品性能,存放过程中无沉降、结块现象。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血液促凝剂,包括纳米二氧化硅、乙烯基吡咯烷酮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和溶剂。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所述乙烯基吡咯烷酮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所述聚乙二醇硬脂酸酯的质量比为1

5:1:1

10,例如2

5:1:2

10、3

5:1:3

10、4

5:1:4

10、4

5:1:5

10、4

5:1:6

10、4

5:1:8

10,优选4

5:1:8

10。
[0007]在该配比范围下,血液促凝剂可以达到均相乳化的最佳效果,否则可能造成乳化不均或过度乳化的情况。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血液促凝剂,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采用适量的纳米二氧化硅激活血小板,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分散性能好,纳米二氧化硅碰撞血小板后,带负电荷的纳米二氧化硅能够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相结合,使纤维蛋白原展开,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发挥促凝作用。另外,纳米二氧化硅可将羟基所带的负电荷快速转移至血小板激活,凝血效率高。凝血过程的进行使得纳米二氧化硅逐步分散,因此无需借助摇匀步骤。此外,也不会造成溶血现象。
[0010]聚乙二醇硬脂酸酯作为分散剂使用,可以改善血液促凝剂的沉降性能,防止血液
促凝剂久置后出现结块现象,有利于延长血液促凝剂的有效期。另外,聚乙二醇硬脂酸酯与乙烯基吡咯烷酮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搭配使用,通过引入羟基,提高成膜物的水溶速度,避免游离纤维蛋白丝在此过程中的挂壁悬浮,提高促凝剂的效果。使得制得的血液促凝剂具有优异的耐辐照性能,同时有助于快速复溶均相体系的建立,使得凝血过程在采血管内各处均匀启动,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丝与纤维蛋白网络同步快速形成,有效避免挂壁现象,保证了血清质量,且使用过程中无需进行混匀。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由二氧化硅加水后,通过超声或者均质的方式混匀后再进行研磨得到,所得纳米二氧化硅为单分散形;进一步,所得的纳米二氧化硅还需经环氧乙烷灭菌处理,以防止细菌生增。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范围为300

360nm。
[0013]本专利技术采用300

360nm范围内的纳米级颗粒,远小于某些免疫诊断试剂包覆的磁微球,便于分析仪器识别,不会对免疫项目的检测造成干扰。该粒径范围为由多次实验得出的能够激发凝血因子的最优选,粒径更小可能会影响钠钾检测值的准确性。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乙烯基吡咯烷酮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为线性共聚物。其中,乙烯基吡咯烷酮单元与醋酸乙烯酯单元的重量比为4:6

6:4,优选5:5。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乙烯基吡咯烷酮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

4000,优选2000

3500,更优选2000

3000。
[0016]乙烯基吡咯烷酮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作为成膜物,其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分子量和羟基含量有关。本专利技术选取数均分子量为2000

4000的乙烯基吡咯烷酮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通过添加醋酸乙烯酯单体,其在水解后生成的乙烯醇中含有羟基,羟基结构有助于提高水溶速度,从而建立快速复溶的均相分散体系。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乙二醇硬脂酸酯为聚乙二醇400单十八酸酯和/或聚乙二醇400双硬脂酸酯,优选聚乙二醇400单十八酸酯。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与所述溶剂的重量比为1:10

15。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溶剂为水和/或乙醇。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溶剂为乙醇水溶液时,其中乙醇的重量百分比为5

10%,优选5

8%。
[0021]乙醇为一种极性溶剂,遇热易挥发,在真空采血管及其他非真空容器生产过程中,血液促凝剂是喷涂在采血容器内壁的,喷涂后有一个干燥过程,乙醇遇热快速挥发的属性正好可以满足生产工艺的需求。
[002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血液促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将所述纳米二氧化硅、乙烯基吡咯烷酮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和溶剂按比例混合。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后还进行过筛。进一步,所述过筛为过200

300目筛。
[0025]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上述的血液促凝剂在制备血液采集容器中的应用。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血液促凝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促凝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二氧化硅、乙烯基吡咯烷酮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和溶剂;其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所述乙烯基吡咯烷酮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所述聚乙二醇硬脂酸酯的质量比为1

5:1:1

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促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范围为300

36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促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吡咯烷酮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乙烯基吡咯烷酮单元与醋酸乙烯酯单元的重量比为4:6

6: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促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吡咯烷酮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

40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促凝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能何俊杰钟福玲刘甜钟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南雄阳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