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梯级阵列纵向涡尘雾聚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除尘(雾)领域,尤其涉及梯级阵列纵向涡尘雾聚并系统和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工业领域的多种场合面临除尘(雾)的要求,达到资源回收再生和环境保护的目的。比如,冷却塔中的水雾收集,电厂烟气处理中的细颗粒污染物过滤,冶金、机械加工产生的粉尘回收,海洋船舶进气系统中的盐雾气溶胶滤清等。
[0003]除尘(雾)装置的基本原理包括惯性拦截和静电吸附,两种机理均使目前的除尘(雾)装置对于微米级以上大颗粒的滤除能力较高,但对于亚微米或纳米级颗粒,由于惯性效应微弱,气流随动性强,荷电量小,滤除效率较低,远未达到收集和排放要求。
[0004]解决微小颗粒滤除困难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将小颗粒聚并为大颗粒。目前采用的聚并方式为湍流聚并和荷电聚并,其中荷电聚并利用异性电荷相吸使颗粒碰撞,聚并效率较高,但需要附加电能输入,能耗较高,湍流聚并利用流场中的湍流扩散效应实现颗粒的碰撞,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聚并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级阵列纵向涡尘雾聚并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流道内具有梯级阵列纵向涡发生器和尘雾收集装置,所述的梯级阵列纵向涡发生器位于尘雾收集装置上游,所述的梯级阵列纵向涡发生器内具有若干组涡流元件,若干组涡流元件中相邻两组涡流元件组中涡流元件的尺寸沿系统流道主流方向按组渐次扩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级阵列纵向涡尘雾聚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涡流元件内的涡流元件呈阵列排布,系统流道同一流向上的相邻两个涡流元件组诱发的纵向涡的尺寸、强度、方向均相同,相邻纵向涡内随涡旋动的小惯性颗粒轨迹相交。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级阵列纵向涡尘雾聚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流元件为斜置凸片,系统流道同一流向上的涡流元件中的各个斜置凸片的沿系统流道的流道壁面的展向尺寸和凸出尺寸沿系统流道主流方向渐次扩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级阵列纵向涡尘雾聚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流元件为凹槽结构,系统流道同一流向上的涡流元件中的各个凹槽结构的凹面深度和凹面面积沿系统流道主流方向渐次扩大。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级阵列纵向涡尘雾聚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流元件为螺旋片,系统流道同一流向上的涡流元件中的各个螺旋片的叶片宽度或者攻角沿系统流道主流方向渐次扩大。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梯级阵列纵向涡尘雾聚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流元件安装于系统流道的流道壁面。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梯级阵列纵向涡尘雾聚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流道内具有通道式的格栅,所述的涡流元件安装于格栅的内壁面。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级阵列纵向涡尘雾聚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尘雾收集装置具有颗粒收集结构,该颗粒收集结构的结构密度与梯级阵列纵向涡发生器出口的颗粒尺寸分布相适配。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级阵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诗,贾永,杨正君,许伟刚,柳林,张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