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平地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709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1:06
一种船舶平地建造方法,步骤为:在平地上建设船台,船台平面上设有多个横向凹槽,横向凹槽内用于安装气囊;采用分片组焊的形式完成全船底板的焊接;对全船底板采用直接拉线划线的方法进行标定中心线,再标定各构件的位置线;采用分片组焊的方法完成内底板的焊接,并与双层底骨架连接,完成双层底的安装;在内底板组装焊接的同时,在内底板两侧的船台上进行左、右两舷舷侧超长总段的组装;左、右两舷舷侧超长总段的组装同时,将货舱前、中、后舱壁进行装配、焊接、油漆;在同时进行全船艏、艉分段制作,再整体合拢全船成型,进行舾装装配,最后依次组装首尾分段;主辅机和上层建筑吊装上船。能够缩短造船工期,减少造船成本,提高造船质量。量。量。

A method of building ships on flat g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平地建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造船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舶平地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以来,船舶建造以整体建造、分段建造、总段建造为几种主要建造方法。整体建造法属于落后的建造方法,但作为中小船厂仍然有不小的市场。分段建造方法较为普遍,但是过小的分段要求建造精度高,船台周期相比而言较长,要求起重设备多和配套设备齐全,而且组装形成大总段后环缝较多,这样的环缝仍需要大量焊接工人进行手工焊,焊接质量有待提高。总段建造方法,由于总段重量大,需要大型起重设备才具有采用总段建造法的能力,这种方法投资巨大。
[0003]平地建造法自韩国2006年首开先河以来,已经有一批国内外船舶企业采用了这一方法,现有船舶平地建造法均配套大型起重设备以及抬升、下水庞大的设施设备,虽然相对于标准船台,船坞的建造方法有诸多优势,但是缺点在于:投资巨大,增加了建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船舶平地建造方法,能够缩短造船工期,减少造船成本,提高造船质量;与投入船台和船坞及配套设施相比,需要的资金将极大降低,有利于造船企业提高产能和船舶建造质量提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船舶平地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船台建设:在平地上建设船台,船台平面上设有多个横向凹槽,横向凹槽内用于安装气囊;S2:底板焊接:采用分片组焊的形式完成全船底板的焊接;S3:划线:对全船底板采用直接拉线划线的方法进行标定中心线,再标定各构件的位置线;具体包括标定肋位线,以及船底纵骨、实肋板、中纵桁和旁桁材之间的相对位置均采用直接拉线方法进行划线。因其平地船台平整度和直线度误差小,使船底骨架的相对位置线可以划得十分精准,能够保证各构件相对位置的精准度,这种划线方法是其它船舶建造方法不具有的,本专利技术的船舶平地建造方法使船底骨架安装方便,可以使施工效率大幅度提高,安装和焊接质量具有保证,又减少了分段建造法的小分段吊装、移位组装合拢多道吊装作业工序;S4:采用分片组焊的方法完成内底板的焊接,并与底板连接,完成双层底的安装;S5:在内底板组装焊接的同时,在内双层底骨架两侧的船台上进行左、右两舷舷侧超长总段的组装;S6:左、右两舷舷侧超长总段的组装同时,将货舱前、中、后舱壁进行装配、焊接、油漆;
S7:进行全船艏、艉分段制作,再整体合拢全船成型;S8:装配:进行全船前、中、后舱壁安装,待前、中、后舱壁安装完成后,对左、右两舷舷侧超长总段进行吊装;将双层底与舷侧骨架校准定位点焊固定,全部吊装到位即进行全部焊接,完成双层底、舷侧总段以及首中尾货舱舱壁平地建造装配;按建造顺序,依次组装首尾分段主辅机的吊装上船和上层建筑。
[0006]优选地,满足下水要求之后,在船首部焊接一个重型眼板,供系缆缆绳的连接环使用,再将牵引钢索通过滑车组与电动卷扬机将钢索绞至受力状态,用以保证船舶在后续采用气囊抬升时不向下滑动;再进行下水操作如下:S9.1:牵引钢索受力后,将抬升船舶用的第一批气囊从横向凹槽下牵引进船底之下,向气囊充气实现整船的初步抬升;抬升高度一般为400mm;S9.2:待第一批气囊充气完成并使整船离地一段距离后,再在船底板与船台之间的间隙处塞入第二批气囊,向第二批气囊充气,完成整船的抬升工作;起升高度≥800mm;S9.3:在船底板与船台之间的间隙处设置多个钢质加硬木花墩,抽出全部气囊,对船底进行防腐处理,完成下水前的检验工作;S9.4:在横向凹槽内填入硬质黄砂,使黄砂高度与横向凹槽齐平;S9.5:在船底板与船台之间的间隙处安装第三批气囊,该气囊用于帮助整船移动;S9.6:拆除钢质加硬木花墩;S9.7:拆除重型眼板,开启滑车组与电动卷扬机完成下水操作。
[0007]优选地,船台为斜坡结构,船台的斜坡坡比为1~6%;多个横向凹槽相互平行且呈线性排布,相邻两个横向凹槽之间的间距D≥10m,横向凹槽的宽度L≥1.8m。具有一定坡度比的船台有助于船舶建造完成后,进行下水操作,如果不设置坡度,则需要增设牵引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船台为混凝土硬化船台,混凝土硬化船台的底层预制防渗层基础,以利于船底板在平地船台焊接时不产生汽水。为便于采用气囊下水,船台一般取斜坡坡比1~6%,船台平面上设置多个横向凹槽,邻两个横向凹槽之间的间距D≥10m,横向凹槽的宽度L≥1.8m。当船舶建造完工后需要进行抬升时,将未充气的气囊从横向凹槽牵引进去,具有这种可以用气囊抬升船舶船台的条件下,就有了平地建造的基础条件,从而实现采用轮式汽车起重机进行起重,采用气囊进行抬升的平地建造法建造船舶。
[0008]优选地,步骤S2中的分片焊接方法如下:S2.1:根据船台布局和船舶主尺度将船舶底板分成若干个小片分片,S2.2:将若干个小片分片进行分组,形成了多组小片分片,将每组内的小片分片进行拼接并进行点焊;S2.3:将每组小片分片中的拼接缝进行第一面的焊接,焊接完成后形成大片底板;S2.4:利用起重设备将大片底板进行翻面,对大片底板进行第二面的焊接;S2.5:将多个大片底板进行拼接并进行点焊,再完成多个大片底板的拼接缝的第一面焊接,焊接完成后形成了超大片底板;S2.6:利用起重设备将超大片底板进行翻面,对超大片底板进行第二面的焊接;整个全船底板的焊接完成。
[0009]小片分片、大片底板和超大片底板为相对概念,按照面积来划分,超大片底板面积大于大片底板,大片底板面积大于小片分片。
[0010]本步骤中,根据船台布局和船舶主尺度,定位拼装船底板(含平板龙骨),小片分片的总块数以船底板长度和宽度为准,小片分片的焊接可以同时进行,焊接方式采用埋弧自动焊。吊装设备采用轮式汽车吊,起重能力应具有较大的安全系数(应具有2倍以上安全系数)进行起吊翻身、复位至平地船台上。
[0011]焊接完成后,进行除锈油漆的涂装,这种方法使船底板(含平板龙骨)的所有横缝和纵缝实现了全部埋弧自动焊,极大的保证了焊接质量。相反,分段和总段建造方法存有数量很多的手工焊的环形大接头焊缝,焊接质量无法保证。本专利技术的船底焊缝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整体建造法相比,整体建造的不可避免的手工焊具有先天的焊接质量缺陷,远不及埋弧自动焊,本专利技术的焊接工艺可以使焊接质量合格可达到100%。
[0012]优选地,步骤S4中的内底板安装方法为:S4.1:在安装内底板过程中,内底板边缘与内舷板的一侧预留供组装实肋板与内舷板工人施工的空档,并完成焊接,余下未装配的双层底再延后补装;S4.2:在左、右每个空舱开设供施工人员进出工艺人孔;S4.3:工艺人孔最终的封焊采用在工艺人孔的下方焊接与内底板相同材质的衬垫,再将人孔用单面焊透的方法完成工艺人孔最终封焊;采用分片组焊的形式完成内底板的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内底板边缘预留供组装实肋板与内舷板工人施工的空档,预留的空档约占整个内底板总面积的80%;完成焊接后,在在左、右每个空舱开设工艺人孔,余下的未装配宽度为约20%的板双层板补装上去;双层底完工,待与舷侧超长总段总装,同样,将内舷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平地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船台建设:在平地上建设船台,船台平面上设有多个横向凹槽,横向凹槽内用于安装气囊;S2:底板焊接:采用分片组焊的形式完成全船底板的焊接;S3:划线:对全船底板采用直接拉线划线的方法进行标定中心线,再标定各构件的位置线;S4:采用分片组焊的方法完成内底板的焊接,并与底板连接,完成双层底的安装;S5:在内底板组装焊接的同时,在内双层底两侧的船台上进行左、右两舷舷侧超长总段的组装;S6:左、右两舷舷侧超长总段的组装同时,将货舱前、中、后舱壁进行装配、焊接、油漆;S7:进行全船艏、艉分段制作,再整体合拢全船成型;S8:装配:进行全船前、中、后舱壁安装,待前、中、后舱壁安装完成后,对左、右两舷舷侧超长总段进行吊装;将双层底与舷侧骨架校准定位点焊固定,全部吊装到位即进行全部焊接,完成双层底、舷侧总段以及首中尾货舱舱壁平地建造装配;按建造顺序,依次组装首尾分段主辅机的吊装上船和上层建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平地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完成后,满足下水要求之后,在船首部焊接一个重型眼板,供系缆缆绳的连接环使用,再将牵引钢索通过滑车组与电动卷扬机将钢索绞至受力状态,用以保证船舶在后续采用气囊抬升时不向下滑动;再进行下水操作如下:S9.1:牵引钢索受力后,将抬升船舶用的第一批气囊从横向凹槽下牵引进船底之下,向气囊充气实现整船的初步抬升;S9.2:待第一批气囊充气完成并使整船离地一段距离后,再在船底板与船台之间的间隙处塞入第二批气囊,向第二批气囊充气,完成整船的抬升工作;S9.3:在船底板与船台之间的间隙处设置多个钢质加硬木花墩,抽出全部气囊,对船底进行防腐处理,完成下水前的检验工作;S9.4:在横向凹槽内填入硬质黄砂,使黄砂高度与横向凹槽齐平;S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智衡姚奉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一凡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