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直流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6708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便携式直流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包括上壳、PCB控制板、6联电磁阀、无刷气泵、下壳;6联电磁阀安装在电磁阀固定板上,且通过螺丝固定在下壳内,6联电磁阀进出气口通过硅胶管经五通接头与无刷气泵相连接,无刷气泵上下方安装有固定气泵上盖和固定气泵下盖,且通过螺丝固定在下壳内;下壳内中部通过电池仓安装有电池,下壳上方卡合连接有上壳,上壳内顶部固定设置有PCB控制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无刷气泵产生的气体,通过硅胶管将气体输送进两个6联电磁阀,PCB控制板上的MCU通过对时间及压力的控制进一步控制6联电磁阀的开合实现气体按控制量输送对气囊套筒充放气按摩;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用更舒适。舒适。舒适。

A portable DC air wave pressure therapeutic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直流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直流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又名气压式循环促进仪或气压式肢体血液循环治疗仪)是国际公认的治疗肢体淋巴水肿、静脉回流不畅、促进血液循环、血液抗凝的仪器,又是中医活血化瘀,按摩原理的典范。
[0003]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循序加压于病肢上,在加快静脉血液和淋巴组织液回流的过程中,可迅速地将淋巴液及静脉血液驱向肢体近心端,减低了肢端组织内压力,在气体排空的时间内,动脉供血迅速增强,这样就迅速改善肢体组织的供血供氧,并使代谢产物和炎性致痛物质得以清除。空气波的反复膨胀和收缩作用,可以达到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表面温度、扩展活化血管的效果,有助于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循环,清除血液中代谢废弃物、加强肢体氧合度。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增加了神经血流灌注和氧合作用,并且提高神经的氧耗量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的目的,所以肢体麻木症状明显减轻,皮肤感觉亦较治疗前敏感。在临床上,坚持应用1周左右的病人均出现明显末梢麻木、疼痛缓解的效果。另外,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缓解肢体水肿,预防偏瘫、截瘫及瘫痪等长期卧床或制动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解除肌肉疲劳、缓解疼痛等方面均有明显疗效。
[0004]现有的国内外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产品,其结构及组成主要由气泵、导气管及气囊套筒等组成,对应的充气工作原理为:气泵输出脉动气流,脉动气流经导气管给气囊套筒充气。按摩原理为:根据事先设定好的高中低压力值,控制主机对套筒充气后,各气囊内形成一定的压力。当第一个气囊充气完后放气,然后第二个气囊充气后放气,继而第三个、第四个......依次充气/放气,循环按摩,只有单一按摩模式,气囊套筒按摩部位不能选择关闭,压力和时间都是通过旋钮机械调节的。
[0005]套筒为大气囊结构,由于分组少、气囊大,可独立控制气囊的面积较大,从而变换按摩着力点的面积也较大,因此影响了按摩效果,也难以实现对特定点的充气或放气控制,因此不能适应特殊护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直流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无刷气泵产生的气体,通过硅胶管将气体输送进两个6联电磁阀,PCB控制板上的MCU通过对时间及压力的控制进一步控制6联电磁阀的开合实现气体按控制量输送对气囊套筒充放气按摩;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用更舒适。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直流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包括上壳、PCB控制板、6联电磁阀、无刷气泵、内接盖板、下壳和电池;6联电磁阀安装在电磁阀固定板上,且通过螺丝固定在下壳内,6联电磁阀进出气口通过硅胶管经五通接头与无刷气泵相连接,无刷气泵上下方安装有固定气泵上盖和固定气泵下盖,且通过螺丝固定在下
壳内;下壳内中部通过电池仓安装有电池,下壳上方卡合连接有上壳,上壳内顶部固定设置有PCB控制板,上壳顶部设置有面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壳内部安装有与电池电性连接的充电PCB控制板,下壳一端上安装有与充电PCB控制板电性连接的DC充电头母座。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接后盖和内接前盖通过超声波熔接后装在6联电磁阀上,然后再整体装入下壳,下壳的一端上安装有与内接前盖相匹配的内接盖板;内接前盖上设置有硅胶垫。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壳底部通过螺丝安装有电池盖,下壳底部还设置有脚垫。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壳内侧上安装有与PCB控制板相连接的船型开关。
[0012]进一步地,所述面板设置有时间调节、压力调节、模式调节、单腔保压时间调节、循环间隔时间调节、按摩位置选择、开始/暂停键及开关电源键。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电池采用额定电压11.1V、容量9600mAh的锂电池。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套筒,套筒设置有腰部气囊套筒、手臂气囊套筒和腿部气囊套筒;腰部气囊套筒、手臂气囊套筒和腿部气囊套筒采用横置小面积分割的方式分割为多个独立的气室,独立的气室相互之间不连通,每个独立的气室设有一个进气孔。
[0015]进一步地,所述无刷气泵通过两个6联电磁阀经内接盖板和输气管分别与腰部气囊套筒、手臂气囊套筒和腿部气囊套筒相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两个6联电磁阀和无刷气泵分别与PCB控制板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专利技术无刷气泵产生的气体,通过硅胶管将气体输送进两个6联电磁阀,PCB控制板上的MCU通过对时间及压力的控制进一步控制6联电磁阀的开合实现气体按控制量输送,通过内接前盖输送到外接出气嘴,再经过输气管对腰部气囊套筒、手臂气囊套筒和腿部气囊套筒进行充放气按摩。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多腔气囊套筒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通过被动均匀的按摩作用,随着血液循环的加速,可以加速血液中代谢废弃物、炎症因子、致痛因子的吸收;可以防止肌肉萎缩,防止肌肉纤维化,加强肢体的含氧量,有助于解决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如骨股头坏死等)。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电磁阀可以多变化的开启和关闭气路,来达到可以对不同气囊腔数的按摩,不同工作模式的按摩。对气囊套筒采用横置小面积分割的方式,将套筒分割为多独立气室,独立气室不连通,每个气室都有一个进气孔。小面积的气室充放气可对肢体小面积局部进行按摩,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特殊护理需求。
[0021]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对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按摩,而且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自由设定压力和时间,也可以选择不需要按摩的部位,提供多种工作模式,用户可根据自己喜好的模式以及部位进行独立编程。每腔充气达到设定压力后持续保压时间可调,每个循环充气间隔时间可调,并可根据使用者的使用喜好调节压力值来提升使用舒适度,还可调节定时时间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独特12腔叠加气囊设计(每腔可独立关闭零压力跳过,可避开伤口部位受压),可以达到特殊的护理需求。
[0022]其中,腰部气囊套筒、手臂气囊套筒和腿部气囊套筒采用横置小面积分割的方式分割为多个独立的气室,独立的气室相互之间不连通,每个独立的气室设有一个进气孔;小面积的气室充放气可对肢体小面积局部进行按摩,循环按压的部位更为密集,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特殊护理需求,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更舒适。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携式直流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直流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2)、PCB控制板(3)、6联电磁阀(4)、无刷气泵(12)、内接盖板(18)、下壳(19)和电池(21);6联电磁阀(4)安装在电磁阀固定板(5)上,且通过螺丝固定在下壳(19)内,6联电磁阀(4)进出气口通过硅胶管(9)经五通接头(15)与无刷气泵(12)相连接,无刷气泵(12)上下方安装有固定气泵上盖(11)和固定气泵下盖(14),且通过螺丝固定在下壳(19)内;下壳(19)内中部通过电池仓安装有电池(21),下壳(19)上方卡合连接有上壳(2),上壳(2)内顶部固定设置有PCB控制板(3),上壳(2)顶部设置有面板(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直流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9)内部安装有与电池(21)电性连接的充电PCB控制板(20),下壳(19)一端上安装有与充电PCB控制板(20)电性连接的DC充电头母座(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直流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后盖(6)和内接前盖(7)通过超声波熔接后装在6联电磁阀上;下壳(19)的一端上安装有与内接前盖(7)相匹配的内接盖板(18);内接前盖(7)上设置有硅胶垫(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直流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9)底部通过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维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