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顶风道施工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5753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顶风道施工支撑装置,包括支架部件和支撑部件,所述支架部件左右间隔设置,用于支顶轨顶风道的风道模板部件;两个所述支架部件之间开设有供盾构电瓶车通过的施工通道;所述施工通道上部架设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支顶在所述风道模板部件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轨顶风道和盾构的同时施工,巧妙地优化了施工顺序,支架部件的结构灵活地适应了顶板与风道模板部件的高度差,在先施工顶板结构的状态下,仍可以确保风道模板部件的稳定支撑,打破了繁琐、低效的传统施工顺序,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节约了时间成本。节约了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顶风道施工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地铁施工
,尤其是一种轨顶风道施工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地铁是涵盖了城市地区各种地下与地上的路权专有、高密度、高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环境的制约,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地铁建设是解决城市拥堵的有效途径,地铁建设过程中,车站的站台板、轨顶风道与区间盾构掘进不可避免的存在交叉作业。
[0003]使用传统的轨顶风道施工支架进行施工,施工通道被支架挡住,盾构电瓶车无法通过,需要等盾构施工完成后再施工轨顶风道,待轨顶风道支架拆除完成后再施工站台板。上述施工方法工序繁琐,施工工期长,效率低下,施工成本高昂,严重影响地铁线路整体通车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顶风道施工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轨顶风道施工支撑装置,包括支架部件和支撑部件,所述支架部件左右间隔设置,用于支顶轨顶风道的风道模板部件;两个所述支架部件之间开设有供盾构电瓶车通过的施工通道;所述施工通道上部架设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支顶在所述风道模板部件底部;
[0006]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撑立杆和两个支撑斜杆,两个所述支撑斜杆呈人字型设置在所述施工通道上部,其底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施工通道两侧的所述支架部件上;所述两个支撑斜杆顶部的交叉位置固装有竖直设置的所述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顶部支顶在所述风道模板部件底端部,用于支撑所述风道模板部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横杆,所述横杆位于所述施工通道顶部,用于连接两个所述支架部件,并与所述支撑斜杆所述支撑立杆连接在一起。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架部件由若干相互垂直的横杆和竖杆拼装制成,相邻的所述竖杆之间均固装有若干支架斜杆,所述支架斜杆由上至下依次首位相接呈之字型排列。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架部件底部固装有水平设置的长杆,所述长杆底部固装有若干滑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架部件底部设置有若干千斤顶。
[0011]进一步的,所述风道模板部件包括若干主龙骨、若干次龙骨和若干面板,若干所述主龙骨横向固装在所述支架部件顶部,若干次龙骨纵向固装在所述主龙骨顶部,若干所述面板铺设在所述次龙骨顶部。
[0012]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3]1、本轨顶风道施工支撑装置,在支架部件内开设供盾构电瓶车通过的施工通道,确保轨顶风道施工的同时,盾构电瓶车可以从风道下方通过,实现了轨顶风道和盾构结构的同步施工,缩减了施工工期,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0014]2、本轨顶风道施工支撑装置,在风道模板部件悬空部位设置支撑部件3,其中支撑斜杆呈人字型设置,巧妙的避开了施工通道,在不妨碍盾构电瓶车通行的同时,实现了对风道模板部件的牢固支撑,杜绝了由于顶板隔档导致风道模板部件一侧悬空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
[0015]3、本轨顶风道施工支撑装置,在支架部件的竖杆之间设置支架斜杆,使支架部件更加牢固,极大地提高了支撑装置的稳定性,给施工现场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保障。
[0016]4、本轨顶风道施工支撑装置中,风道模板部件底部通过交错设置的主龙骨和次龙骨构成骨架,极大地提高了风道模板部件的承载强度,确保轨顶风道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0017]5、本轨顶风道施工支撑装置,底部安装有滑轮,使用时由工作人员推动至施工位置即可,无需起吊设备,可实现支撑装置的灵活、快速运输,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0018]6、本技术实现了轨顶风道和盾构的同时施工,巧妙地优化了施工顺序,支架部件的结构灵活地适应了顶板与风道模板部件的高度差,在先施工顶板结构的状态下,仍可以确保风道模板部件的稳定支撑,打破了繁琐、低效的传统施工顺序,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中,1为支架部件,2为风道模板部件,3为支撑部件3,4为盾构电瓶车,5为滑轮,6为长杆,7为千斤顶,11为横杆,12为竖杆,13为支架斜杆,31为支撑斜杆,32为支撑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2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轨顶风道施工支撑装置,包括支架部件1和支撑部件3,所述支架部件1左右间隔设置,用于支顶轨顶风道的风道模板部件2;两个所述支架部件1之间开设有供盾构电瓶车4通过的施工通道;所述施工通道上部架设有支撑部件3,所述支撑部件3支顶在所述风道模板部件2底部;所述支撑部件3包括支撑立杆32和两个支撑斜杆31,两个所述支撑斜杆31呈人字型设置在所述施工通道上部,其底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施工通道两侧的所述支架部件1上;所述两个支撑斜杆31顶部的交叉位置固装有竖直设置的所述支撑立杆32,所述支撑立杆32顶部支顶在所述风道模板部件2底端部,用于支撑所述风道模板部件2。站台上方的顶板已施工好的情况下,由于顶板的隔档,位于施工通道上方的风道模板部件2处于悬空状态,无法直接通过支架部件1进行支撑,通过设置支撑部件3对风道模板部
件2端部进行支撑,支撑斜杆31呈人字型设置,巧妙的避开了施工通道,确保施工用的盾构电瓶车4可以沿施工通道顺利通行,对风道模板部件2进行牢固支撑的同时,仍确保轨顶风道和地铁轨道可以同时施工。
[0026]所述支架部件1由若干相互垂直的横杆11和竖杆12拼装制成,相邻的所述竖杆12之间均固装有若干支架斜杆13,所述支架斜杆13由上至下依次首位相接呈之字型排列。通过在支架部件1内设置支架斜杆13,使支架部件1更加牢固,极大地提高了支撑装置的稳定性,给施工现场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保障。
[0027]所述风道模板部件2包括若干主龙骨、若干次龙骨和若干面板,若干所述主龙骨横向固装在所述支架部件1顶部,若干次龙骨纵向固装在所述主龙骨顶部,若干所述面板铺设在所述次龙骨顶部。优选的,所述面板为竹胶板;所述主龙骨为工字钢;所述次龙骨为方木。
[0028]所述支架部件1底部固装有水平设置的长杆6,所述长杆6底部固装有若干滑轮5。优选的,所述长杆6为双拼工字钢。在支撑装置底部安装滑轮5,使用时可直接将支撑装置推动至施工位置,便于运输,有效节省人力,提高施工效率。
[0029]所述支架部件1底部设置有若干千斤顶7。
[0030]地铁隧道施工时,站台板和站台板上方的顶板完成后,将支撑装置移动至地铁隧道内,架设在站台板边缘的支架部件1底部呈阶梯状,以适应站台板与隧道的高度差,施工人员在风道模板部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顶风道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部件(1)和支撑部件(3),所述支架部件(1)左右间隔设置,用于支顶轨顶风道的风道模板部件(2);两个所述支架部件(1)之间开设有供盾构电瓶车(4)通过的施工通道;所述施工通道上部架设有支撑部件(3),所述支撑部件(3)支顶在所述风道模板部件(2)底部;所述支撑部件(3)包括支撑立杆(32)和两个支撑斜杆(31),两个所述支撑斜杆(31)呈人字型设置在所述施工通道上部,其底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施工通道两侧的所述支架部件(1)上;所述两个支撑斜杆(31)顶部的交叉位置固装有竖直设置的所述支撑立杆(32),所述支撑立杆(32)顶部支顶在所述风道模板部件(2)底端部,用于支撑所述风道模板部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顶风道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3)还包括横杆(11),所述横杆(11)位于所述施工通道顶部,用于连接两个所述支架部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生春严文亮张杰周伟善安珍丽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