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讯模块的供电切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723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4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通讯模块的供电切换电路,包括:控制电源、反相电路、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第二开关控制芯片、供电电源、第一通讯模组和第二通讯模组;当所述控制电源输出高电平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打开,从而为所述第一通讯模组供电,同时通过反相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关闭,从而停止为所述第二通讯模组供电;当所述控制电源输出低电平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关闭,从而停止为所述第一通讯模组供电,同时通过反相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打开,从而为所述第二通讯模组供电。所述供电切换电路,能够对不通信的通信模组进行断电处理,从而增加第一通讯模组和第二通讯模组的芯片的使用寿命。和第二通讯模组的芯片的使用寿命。和第二通讯模组的芯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通讯模块的供电切换电路


[0001]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通讯模块的供电切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屏显示类产品(例如,电视机、商用平板等)开始支持在两种通讯方式(例如,5G移动网络通讯和WIFI通讯)下的通讯,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对两种通讯方式进行切换,从而实现在两种不同的通讯方式下的信号传输。
[0003]现有技术中,在产品的电路设计上使用同一个控制电源控制第一通讯模组的供电电源和第二通讯模组的供电电源分别对第一通讯模组和第二通讯模组供电。然而,在这种电路中,在同一时刻无论是第一通讯模组在进行通信还是第二通讯模组在进行通信,两个模组都会同时处于供电工作状态,因此在这种电路中会导致与第一通讯模组和第二通讯模组相关的芯片的使用寿命减少,并且也会导致第一通讯模组和第二通讯模组的主板功耗较高,从而增加电量的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通讯模块的供电切换电路,通过控制电源控制开关芯片,使得第一通讯模组和第二通讯模组中只有进行通信的模组才会处于供电工作状态,对不通信的通信模组进行断电处理,从而避免了两个通讯模组无论是否处于通信状态都会同时处于供电工作状态的情况,因此,增加了第一通讯模组和第二通讯模组的芯片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了第一通讯模组和第二通讯模组的主板的电量消耗。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通讯模块的供电切换电路,所述供电切换电路包括:控制电源、反相电路、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第二开关控制芯片、供电电源、第一通讯模组和第二通讯模组;所述控制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源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反相电路与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通讯模组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通讯模组连接;当所述控制电源输出高电平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打开,从而为所述第一通讯模组供电,同时通过反相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关闭,从而停止为所述第二通讯模组供电;当所述控制电源输出低电平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关闭,从而停止为所述第一通讯模组供电,同时通过反相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打开,从而为所述第二通讯模组供电。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作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的使能引脚连接;所述控制电源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反相电路与作为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的使能引脚连接;
作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端的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一通讯模组的输入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端的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二通讯模组的输入端连接。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入引脚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入引脚连接;所述供电电源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使能引脚连接高电平时,将电压输出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为所述第一通讯模组供电;在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使能引脚连接高电平时,将电压输出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为所述第二通讯模组供电。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接地引脚接地;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接地引脚接地。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相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三极管;所述控制电源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三极管的输入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使能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与供电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地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地端连接。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接地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接地引脚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接地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接地引脚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讯模组为WIFI通讯模组,所述第二通讯模组为移动通讯模组。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为TPS2065DDBVR型号的处理器;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为TPS2065DDBVR型号的处理器。
[00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通讯模块的供电切换电路,通过控制电源控制开关芯片,使得第一通讯模组和第二通讯模组中只有进行通信的模组才会处于供电工作状态,对不通信的通信模组进行断电处理,从而避免了两个通讯模组无论是否处于通信状态都会同时处于供电工作状态的情况,因此,增加了第一通讯模组和第二通讯模组的芯片的使用寿
命,并且降低了第一通讯模组和第二通讯模组的主板的电量消耗。
[0016]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双通讯模块的供电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对WIFI通讯模组供电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对5G通讯模组供电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双通讯模块的供电切换电路的电路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每个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讯模块的供电切换电路,包括:控制电源、供电电源、反相电路、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第一通讯模组和第二通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源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反相电路与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通讯模组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通讯模组连接;当所述控制电源输出高电平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打开,从而为所述第一通讯模组供电,同时通过反相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关闭,从而停止为所述第二通讯模组供电;当所述控制电源输出低电平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关闭,从而停止为所述第一通讯模组供电,同时通过反相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打开,从而为所述第二通讯模组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作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的使能引脚连接;所述控制电源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反相电路与作为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的使能引脚连接;作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端的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一通讯模组的输入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端的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二通讯模组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入引脚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入引脚连接;所述供电电源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使能引脚连接高电平时,将电压输出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为所述第一通讯模组供电;在所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使能引脚连接高电平时,将电压输出到第二开关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为所述第二通讯模组供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芯片的接地引脚接地;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杨青龙梁伟姚项军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艺云苏州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艺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