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余隙体积的变排量抽油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抽油用的设备,是一种变排量抽油泵,具体是一种降低余隙体积的变排量抽油泵。
技术介绍
[0002]有的抽油井在开抽初期原油粘度低,地层供液能力强,套管内的动液面高,产液量高,如蒸汽吞吐后开采的稠油井,需要大排量生产,在开井后期,地层供液能力变差,套管内的动液面低,产液量下降,原油粘度升高,需要抽油泵的排量变小,需要加深抽泵的深度才能保证油井有一定的产量,普通抽油泵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和要求。只有将抽油管柱起出下入泵径小、泵挂深的抽油管柱,这样做一方面使油井生产间断,影响油井产量,也打乱油层内部的运移,对以后的采油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需要上动力设备,将现有管柱提出,再下入新的深抽管柱,需要增加油井作业费用。
[0003]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技术人员研制了变排量抽油泵,使开井初期为大排量泵生产,待产量下降,供液能力下降后,再由小排量泵生产。现有的变排量泵虽然不需要将全部管柱提出,但要在井口进行碰泵或上提一根抽油杆或下放一根抽油杆等操作,这些操作都需要停抽一定时间(顺利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余隙体积的变排量抽油泵,包括上泵筒(1)、上柱塞(2)、上泵排出阀(3)、分流接头(4)、联通管(5)、偏心阀体(6)、上泵进油阀(8)、偏心管(9)、隔离泵筒(11)、隔离柱塞(12)、联通接头(13)、泵间油管(14)、泵间连接杆(15)、下泵筒(16)、下柱塞(17),上柱塞(2)与上泵筒(1)配合密封,下柱塞(17)上有排出阀,下柱塞(17)与下泵筒(16)配合密封,下泵筒(16)的下部有下泵进油阀,上泵进油阀(8)连接在偏心阀体(6)的偏心孔螺纹(6
‑
2)上,所述的偏心孔螺纹(6
‑
2)之上有联通孔(6
‑
1),所述的联通孔(6
‑
1)与偏心阀体(6)的内部相通,上泵筒(1)、上柱塞(2)、上泵排出阀(3)、偏心阀体(6)、上泵进油阀(8)、偏心管(9)组成上泵,下泵筒(16)、下柱塞(17)、下泵筒(16)下部的进油阀组成下泵,泵间油管(14)的上部与偏心管(9)的下部连接,下泵筒(16)的上部与泵间油管(14)的下部连接,上柱塞(2)、分流接头(4)、泵间连接杆(15)、下柱塞(17)依次连接,泵间油管(14)的长度大于100m,泵间连接杆(15)的长度与泵间油管(14)相配套,使下柱塞(17)随泵间连接杆(15)往复运动时处于下泵筒(16)内,上泵筒(1)的泵径大于下泵筒(16)的泵径,相应的上柱塞(2)的直径大于下柱塞(17)的直径,其特征是:偏心阀体(6)的上部螺纹轴线(6
‑
4)与阀体轴线(6
‑
3)不同轴,所述的上部螺纹轴线(6
‑
4)处于所述的阀体轴线(6
‑
3)的右侧,偏心阀体(6)的下部螺纹轴线(6
‑
7)与阀体轴线(6
‑
3)不同轴,所述的下部螺纹轴线(6
‑
7)处于所述的阀体轴线(6
‑
3)的右侧,偏心阀体(6)的上部螺纹之下有上孔(6
‑
5),所述的上孔(6
‑
5)的轴线与所述的上部螺纹轴线(6
‑
4)同轴,所述的上孔(6
‑
5)直径大于下柱塞(17)的直径,偏心阀体(6)的下部螺纹之上有下孔(6
‑
6),所述的下孔(6
‑
7)的直径大于下柱塞(17)的直径,偏心管(9)的上部有偏心螺纹,偏心螺纹的轴线是偏心螺纹轴线(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汇诚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