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余隙体积的变排量抽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478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08
一种降低余隙体积的变排量抽油泵,包括上泵筒、上柱塞、上泵排出阀、分流接头、联通管、偏心阀体、上泵进油阀、偏心管、隔离泵筒、隔离柱塞、联通接头、泵间油管、泵间连接杆、下泵筒、下柱塞,开井初期上泵和下泵同时抽油,排量为上下泵的总合,开井后期井内动液面下降至上泵之下后,转为下泵抽油,实现变排量生产,上泵与下泵之间的距离可根据井况设计,使上泵和下泵处于井内不同深度,油井的动液面下降后仍能正常生产,能自动变排量生产,隔离泵筒、隔离柱塞将上泵筒与下泵筒隔开,使上泵的余隙不是泵间油管的容积,消除了这部分余隙对上泵抽油的影响,上泵的泵效高,不会气锁,设置的几处偏心结构能实现在常用套管内下入较大直径的下泵。构能实现在常用套管内下入较大直径的下泵。构能实现在常用套管内下入较大直径的下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余隙体积的变排量抽油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抽油用的设备,是一种变排量抽油泵,具体是一种降低余隙体积的变排量抽油泵。

技术介绍

[0002]有的抽油井在开抽初期原油粘度低,地层供液能力强,套管内的动液面高,产液量高,如蒸汽吞吐后开采的稠油井,需要大排量生产,在开井后期,地层供液能力变差,套管内的动液面低,产液量下降,原油粘度升高,需要抽油泵的排量变小,需要加深抽泵的深度才能保证油井有一定的产量,普通抽油泵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和要求。只有将抽油管柱起出下入泵径小、泵挂深的抽油管柱,这样做一方面使油井生产间断,影响油井产量,也打乱油层内部的运移,对以后的采油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需要上动力设备,将现有管柱提出,再下入新的深抽管柱,需要增加油井作业费用。
[0003]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技术人员研制了变排量抽油泵,使开井初期为大排量泵生产,待产量下降,供液能力下降后,再由小排量泵生产。现有的变排量泵虽然不需要将全部管柱提出,但要在井口进行碰泵或上提一根抽油杆或下放一根抽油杆等操作,这些操作都需要停抽一定时间(顺利的话需要几个小时),而且仍然需要上动力设备;由于在地面操作时要使井下工具动作才能实现变排量,因此,现有的变排量泵还存在工具的可靠性问题,经常出现井下工具不能可靠动作的问题,使其变排量的成功率达不到100%。
[0004]现有的变排量泵还存在泵深不能调整的问题,排量大时,抽油系统的负荷就大,为了适应抽油机、抽油杆的要求,泵的深度不能深下,使其生产后期,油井动液面下降泵的沉没度变小后,泵的沉没度不能满足抽油泵的抽汲条件,造成因供液不足而停产。
[0005]根据上述变排量抽油泵存在的问题,技术人员又研制了新的变排量抽油泵,如中国专利申请:202111491643160《一种变排量抽油泵》,这种变排量抽油泵能自动变排量生产,克服了现有变排量抽油泵的不足。但它的泵间油管为100m

2000m,这部分的容积是上泵的余隙,井液中含有气体,在这么大的余隙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气体影响,造成上泵的泵效低,甚至会气锁不能抽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降低余隙体积的变排量抽油泵,克服中国专利申请:202111491643160《一种变排量抽油泵》存在的不足,提高变排量泵的泵效,避免发生气锁,提高油井产量。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上泵筒、上柱塞、上泵排出阀、分流接头、联通管、偏心阀体、上泵进油阀、偏心管、隔离泵筒、隔离柱塞、联通接头、泵间油管、泵间连接杆、下泵筒、下柱塞,上柱塞与上泵筒配合密封,下柱塞上有排出阀,下柱塞与下泵筒配合密封,下泵筒的下部有下泵进油阀,上泵进油阀连接在偏心阀体的偏心孔螺纹上,所述的偏心孔螺纹之上有联通孔,所述的联通孔与偏心阀体的内部相通,上泵筒、上柱塞、上泵排出阀、偏
心阀体、上泵进油阀、偏心管组成上泵,下泵筒、下柱塞、下泵筒下部的进油阀组成下泵,泵间油管的上部与偏心管的下部连接,下泵筒的上部与泵间油管的下部连接,上柱塞、分流接头、泵间连接杆、下柱塞依次连接,泵间油管的长度大于100m,泵间连接杆的长度与泵间油管相配套,使下柱塞随泵间连接杆往复运动时处于下泵筒内,上泵筒的泵径大于下泵筒的泵径,相应的上柱塞的直径大于下柱塞的直径,偏心阀体的上部螺纹轴线与阀体轴线不同轴,所述的上部螺纹轴线处于所述的阀体轴线的右侧,偏心阀体的下部螺纹轴线与阀体轴线不同轴,所述的下部螺纹轴线处于所述的阀体轴线的右侧,偏心阀体的上部螺纹之下有上孔,所述的上孔的轴线与所述的上部螺纹轴线同轴,所述的上孔直径大于下柱塞直径,偏心阀体的下部螺纹之上有下孔,所述的下孔的轴线与所述的上孔的轴线同轴,所述的下孔的直径大于下柱塞的直径,偏心管的上部有偏心螺纹,偏心螺纹的轴线是偏心螺纹轴线,偏心管的轴线是管轴线,所述的偏心螺纹轴线与所述的管轴线不同轴,所述的偏心螺纹轴线处于所述的管轴线的右侧,偏心管内有偏心孔,偏心孔的轴线是偏心孔轴线,所述的偏心孔轴线与所述的管轴线不同轴,所述的偏心孔轴线处于所述的管轴线的右侧,偏心管的左侧壁上设置安装槽,上泵进油阀的右侧处于所述的安装槽里,在偏心管与泵间油管之间安装隔离泵筒,在分流接头与泵间连接杆之间连接联通管、隔离柱塞、联通接头,联通接头上有联通槽,泵间油管里的井液能通过联通槽进入隔离柱塞内,隔离柱塞在隔离泵筒内配合密封,分流接头上有上泵排出通道、下泵排出通道,所述的上泵排出通道的下端与上柱塞下部的上泵筒内部相通,所述的上泵排出通道的上端安装上泵排出阀,上泵排出阀处于上柱塞内,所述的下泵排出通道的下端与联通管相通,所述的下泵排出通道的上端与上柱塞的内部相通,所述的上部螺纹轴线、所述的管轴线、隔离泵筒的轴线与上泵筒的轴线同轴。
[0008]隔离泵筒与偏心管之间安装过渡管,过渡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的偏心孔、隔离泵筒的内径,所述的偏心孔向下的投影处于过渡管的内孔里,过渡管的长度大于隔离柱塞、下柱塞的长度,使隔离柱塞、下柱塞全部进入过渡管后再进入隔离泵筒。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开井初期上泵和下泵同时抽油,排量为上下泵的总合,开井后期井内动液面下降至上泵之下后,转为下泵抽油,排量变为下泵排量,实现变排量生产,上泵与下泵之间的距离可根据井况设计,使上泵和下泵处于井内不同深度,油井的动液面下降后仍能正常生产,能自动变排量生产,隔离泵筒、隔离柱塞将上泵筒与下泵筒隔开,使上泵的余隙不是泵间油管的容积,消除了这部分余隙对上泵抽油的影响,上泵的泵效高,不会气锁,能正常抽油生产,设置的几处偏心结构能实现在常用套管(内径
¢
124)内下入较大直径的下泵,以便使上泵、下泵的排量根据井况达到合理分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
[0011]图2是图1中上部分的结构图。
[0012]图3是图1中下部分的结构图。
[0013]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5是图4中件6的剖视图。
[0015]图6是图4中件9的剖视图。
[0016]图7是图6中从A

A处剖开后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18]由图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上泵筒1、上柱塞2、上泵排出阀3、分流接头4、联通管5、偏心阀体6、上泵进油阀8、偏心管9、隔离泵筒11、隔离柱塞12、联通接头13、泵间油管14、泵间连接杆15、下泵筒16、下柱塞17,上柱塞2与上泵筒1配合密封,下柱塞17上有排出阀,下柱塞17与下泵筒16配合密封,下泵筒16的下部有下泵进油阀,上泵进油阀8连接在偏心阀体6的偏心孔螺纹6

2上,所述的偏心孔螺纹6

2之上有联通孔6

1,所述的联通孔6

1与偏心阀体6的内部相通,上泵筒1、上柱塞2、上泵排出阀3、分流接头4、偏心阀体6、上泵进油阀8、偏心管9组成上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余隙体积的变排量抽油泵,包括上泵筒(1)、上柱塞(2)、上泵排出阀(3)、分流接头(4)、联通管(5)、偏心阀体(6)、上泵进油阀(8)、偏心管(9)、隔离泵筒(11)、隔离柱塞(12)、联通接头(13)、泵间油管(14)、泵间连接杆(15)、下泵筒(16)、下柱塞(17),上柱塞(2)与上泵筒(1)配合密封,下柱塞(17)上有排出阀,下柱塞(17)与下泵筒(16)配合密封,下泵筒(16)的下部有下泵进油阀,上泵进油阀(8)连接在偏心阀体(6)的偏心孔螺纹(6

2)上,所述的偏心孔螺纹(6

2)之上有联通孔(6

1),所述的联通孔(6

1)与偏心阀体(6)的内部相通,上泵筒(1)、上柱塞(2)、上泵排出阀(3)、偏心阀体(6)、上泵进油阀(8)、偏心管(9)组成上泵,下泵筒(16)、下柱塞(17)、下泵筒(16)下部的进油阀组成下泵,泵间油管(14)的上部与偏心管(9)的下部连接,下泵筒(16)的上部与泵间油管(14)的下部连接,上柱塞(2)、分流接头(4)、泵间连接杆(15)、下柱塞(17)依次连接,泵间油管(14)的长度大于100m,泵间连接杆(15)的长度与泵间油管(14)相配套,使下柱塞(17)随泵间连接杆(15)往复运动时处于下泵筒(16)内,上泵筒(1)的泵径大于下泵筒(16)的泵径,相应的上柱塞(2)的直径大于下柱塞(17)的直径,其特征是:偏心阀体(6)的上部螺纹轴线(6

4)与阀体轴线(6

3)不同轴,所述的上部螺纹轴线(6

4)处于所述的阀体轴线(6

3)的右侧,偏心阀体(6)的下部螺纹轴线(6

7)与阀体轴线(6

3)不同轴,所述的下部螺纹轴线(6

7)处于所述的阀体轴线(6

3)的右侧,偏心阀体(6)的上部螺纹之下有上孔(6

5),所述的上孔(6

5)的轴线与所述的上部螺纹轴线(6

4)同轴,所述的上孔(6

5)直径大于下柱塞(17)的直径,偏心阀体(6)的下部螺纹之上有下孔(6

6),所述的下孔(6

7)的直径大于下柱塞(17)的直径,偏心管(9)的上部有偏心螺纹,偏心螺纹的轴线是偏心螺纹轴线(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汇诚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