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3239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及其使用方法。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包括进气管、分配管、环缝式吹气管、耐火材料和弥散式透气件;进气管与分配管连接;分配管与环缝式吹气管的第一端连接;环缝式吹气管的第二端与弥散式透气件的第一端连接;弥散式透气件的第二端与耐火材料的底端齐平;进气管、分配管、环缝式吹气管和弥散式透气件设置在耐火材料内。进气管外接气室装置。通过控制出钢时气体喷吹的流量和压力,破坏钢液产生的漩涡,减少钢液卷渣,同时还能将出钢口上方的炉渣吹开,使渣钢彻底分离,避免出现钢渣混合流出的现象,提高了钢液的品质。提高了钢液的品质。提高了钢液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炼
,具体地,涉及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涡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是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相邻各质点间流速不一致而引起的,当无数的微漩涡累积放大,就成为可见涡流。在转炉炼钢厂中,钢液从转炉到钢包转移过程中,常因涡流造成大量炉渣卷入钢水进入钢包。
[0003]目前主要通过投放挡渣标的方式减少炉渣卷入钢水中,但是也只能在出钢末期投放。如果挡渣标投放时间过早,钢液尚未形成漩流,挡渣标不易定位。因此,投放挡渣标无法控制出钢前期及出钢过程中钢液漩流卷渣。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炉出钢时钢液卷渣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包括进气管、分配管、环缝式吹气管、耐火材料和弥散式透气件;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分配管连接;所述分配管与所述环缝式吹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环缝式吹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弥散式透气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弥散式透气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耐火材料的底端齐平;所述进气管、所述分配管、所述环缝式吹气管和所述弥散式透气件设置在所述耐火材料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外接气室装置;所述气室装置包括金属软管、供气管和气体切换阀;所述金属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供气管连接,所述金属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气体切换阀与所述供气管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弥散式透气件由若干个铝镁质小球烧结粘滞而成;所述铝镁质小球的直径为2

6mm;所述铝镁质小球之间形成的缝隙为0.1

0.2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的内径为16

18mm;所述分配管的内径为10

12mm;所述环缝式吹气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之间的缝隙为2

3mm。
[0010]进一步地,所述耐火材料包括镁碳质耐火材料、白云石碳耐火材料和锆质耐火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混合。
[0011]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步骤一,当出钢时,控制弥散式透气件喷吹气体,破坏钢液产生的漩涡;同时将出钢口上方的炉渣吹开,实现渣钢分离;
[0013]步骤二,当炉渣流出时,摇炉复位;
[0014]步骤三,当溅渣护炉时,控制弥散式透气件喷吹氮气,防止喷口堵塞。
[0015]进一步地,所述气体为氩气或氮气;所述气体的流量为30

60Nm3/h;所述气体的压力为0.9

1.5MPa。
[0016]进一步地,所述氮气的流量为45

80Nm3/h;所述氮气的压力为1.2

1.5MPa。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通过在耐火材料内设置进气管、分配管、环缝式吹气管和弥散式透气件,并将进气管与分配管连接;分配管与环缝式吹气管的第一端连接;环缝式吹气管的第二端与弥散式透气件的第一端连接;弥散式透气件的第二端与耐火材料的底端齐平。将进气管外接气室装置;气室装置包括金属软管、供气管和气体切换阀;将金属软管的第一端与供气管连接;金属软管的第二端与进气管连接;气体切换阀与供气管连接。通过控制出钢口气体喷吹的流量和压力,破坏钢液产生的漩涡,减少钢液卷渣,同时还能将出钢口上方的炉渣吹开,使渣钢彻底分离,避免出现钢渣混合流出的现象,提高了钢液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沿A

A线的剖面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沿B

B线的剖面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弥散式透气件沿B

B线的剖面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弥散式透气件的正视剖视图。
[00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6]1、进气管;2、分配管;3、环缝式吹气管;4、耐火材料;5、弥散式透气件;6、金属软管;7、供气管;8、气体切换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包括进气管1、分配管2、环缝式吹气管3、耐火材料4和弥散式透气件5。进气管1与分配管2连接;分配管2与环缝式吹气管3的第一端连接;环缝式吹气管3的第二端与弥散式透气件5的第一端连接;弥散式透气件5的第二端与耐火材料4的底端齐平;进气管1、分配管2、环缝式吹气管3和弥散式透气件5设置在耐火材料4内。进气管1外接气室装置,气室装置包括金属软管6、供气管7和气体切换阀8;金属软管6的第一端与供气管7连接,金属软管6的第二端与进气管1连接;气体切换阀8与供气管7连接。气室装置内设置有氩气和氮气。通过调节气体切换阀8可以控
制进入进气管1的气体类型。
[0029]进一步地,弥散式透气件5由若干个铝镁质小球烧结粘滞而成;铝镁质小球的直径为2

6mm;铝镁质小球之间形成的缝隙为0.1

0.2mm。可以理解的是,铝镁质小球的直径可以在2

6mm区间内取任意值。具体的,铝镁质小球的直径可以为2、3、4、5或6mm。铝镁质小球之间形成的缝隙可以在0.1

0.2mm区间内取任意值。具体的,铝镁质小球之间形成的缝隙可以为0.1、0.12、0.15、0.18或0.2mm。
[0030]进一步地,进气管1的内径为16

18mm;分配管2的内径为10

12mm;环缝式吹气管3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的缝隙为2

3mm。可以理解的是,进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分配管、环缝式吹气管、耐火材料和弥散式透气件;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分配管连接;所述分配管与所述环缝式吹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环缝式吹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弥散式透气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弥散式透气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耐火材料的底端齐平;所述进气管、所述分配管、所述环缝式吹气管和所述弥散式透气件设置在所述耐火材料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外接气室装置;所述气室装置包括金属软管、供气管和气体切换阀;所述金属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供气管连接;所述金属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气体切换阀与所述供气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弥散式透气件由若干个铝镁质小球烧结粘滞而成;所述铝镁质小球的直径为2

6mm;所述铝镁质小球之间形成的缝隙为0.1

0.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弥散式吹气挡渣出钢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内径为16

18mm;所述分配管的内径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雪峰梁亮刘运华黄伦培徐刚军苏风光封卓徐光侯桃芳石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