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212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轮胎领域,公开了一种非充气轮胎,包括:轮毂;胎面,套接于轮毂上;强化剪切带,贴合于胎面内侧;辐板,固定于强化剪切带与轮毂之间;辐板包括:多个支撑体组,相邻支撑体组之间交错排列;每个支撑体组均由两个支撑体组成,任意支撑体均呈不规则Z型,且同一支撑体组内的两个支撑体方向相反;第一连接面,连接于轮毂外侧,用于固定支撑体的一端;第二连接面,连接于强化剪切带内侧,用于固定支撑体的另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撑体采用了仿生原理,使非充气轮胎实现了刚度解耦设计,提高了操纵稳定性;支撑体组采用了交错的排列方式,提高了非充气轮胎的散热能力、降低了噪音值。降低了噪音值。降低了噪音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充气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车辆所有的基本使用性能,如制动性及驱动性等性能均与轮胎息息相关。目前,市场主流多采用充气式轮胎,但充气轮胎存在不容忽视的弱点,如抗刺扎能力差,漏气后基本不能行驶,以及存在着爆胎危险和制造工艺复杂等问题。充气轮胎在进行优化设计时,一般采用降低充气压力来减小垂向刚度和纵向刚度,但是,这样也降低了侧向刚度,从而恶化了车辆的操纵性能,这是充气轮胎目前无法解决的难点。
[0003]与传统的充气轮胎相比,非充气轮胎具有免充气、防扎、经济、耐磨等特点,除此之外,不存在驻波现象,可降低滚动阻力。但是,现存的非充气轮胎仍然无法解决承载、噪音及散热的问题。
[0004]现有的非充气轮胎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大多采用辐板沿轴向延伸的排列方式,这样会使噪声峰值较大,导致噪声较大。轮胎为避免高噪声,辐板设计时应尽量减小噪声的总体幅值,除此之外,还要最大程度的使噪声的能量分布在更宽的频率范围上,避免在窄的频率范围内出现峰值。
[0005]聚氨酯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弹性、使用寿命长及生产工艺简单等特点,是制造新型轮胎的理想材料。青蛙腿柔韧有力使得青蛙弹跳及落地稳定自如。因此,仿照青蛙腿部结构对非充气轮胎进行结构设计,为非充气轮胎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运用该结构将提升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及行驶平顺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组仿照青蛙腿部结构进行设计,这样设置可以使非充气轮胎实现了刚度解耦设计,提高了操纵稳定性;支撑体组采用交错的排列方式,使噪声的能量分散开来,避免了频谱图受轮胎的转动模态和谐波较大的影响,从而降低轮胎噪声;支撑体组在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沿轮胎周向配置,相邻支撑体组之间角度可以为5
°
~15
°
,通过合理的布局设置支撑体组的个数,使支撑体组不会因设置过多影响非充气轮胎的散热性能,也不会因设置过少,降低操纵稳定性,影响非充气轮胎的使用。
[000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辐板4沿轴向延伸的排列方式,最大程度的使噪声的能量分布在更宽的频率范围上,避免在窄的频率范围内出现峰值。
[000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使非充气轮胎实现刚度解耦设计,改进了支撑体的结构,支撑体均呈不规则Z型,第一连接体,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面外侧;第二连接体,与第一连接体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体,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面内侧,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体与第一连接体一体成型。第二连接体的长度不小于第一连接体的长度,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的长度均大于第三连接体的长度。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夹角的角度可以为70
°
~110
°
;第二连接体与第三连接体之间夹角的角度可以为50
°
~90
°
。两个
支撑体的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的夹角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第二连接体与第三连接体之间的夹角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支撑体仿照青蛙腿部结构进行设计,实现其各向刚度按照预设的方向发生变化。在其受到垂向和纵向载荷作用时,辐板沿着加载方向易于弯曲变形,故而刚度较小;但是侧向加载时,由于上下两端固定,辐板的侧向弯曲不容易实现,所以侧向刚度较大,由此实现刚度解耦设计。
[000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强化剪切带采用剪切带结构,能够使接地印迹压力均匀分布,提高耐磨性;胎面采用橡胶材料,胎面位于轮胎的外表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及抗湿滑性;位于轮胎外表面的胎面2包括若干条纵向花纹沟槽,通过增设花纹沟槽能够增大排水能力、防止轮胎侧滑;冠带层31采用锦纶材料;带束层32采用钢丝材料。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充气轮胎,解决了现存的非充气轮胎存在的承载能力差、噪音高及散热性能差的问题。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充气轮胎,包括轮毂;胎面,套接于所述轮毂上;强化剪切带,贴合于所述胎面内侧;辐板,固定于所述强化剪切带与所述轮毂之间;所述辐板包括:多个支撑体组,相邻所述支撑体组之间交错排列;每个所述支撑体组均由两个支撑体组成,任意所述支撑体均呈不规则Z型,且同一所述支撑体组内的两个所述支撑体方向相反;第一连接面,连接于所述轮毂外侧,用于固定所述支撑体的一端;第二连接面,连接于所述强化剪切带内侧,用于固定所述支撑体的另一端。
[00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组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沿轮胎周向配置。
[00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包括:第一连接体,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外侧;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体,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面内侧,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一体成型。
[00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体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三连接体的长度。
[00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连接面至所述第二连接面的方向,所述支撑体的横截面积呈递减趋势。
[00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撑体组均由两个支撑体组成,具体为:每个所述支撑体组均由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组成,沿轮胎断面宽度方向所述左支撑体与所述右支撑体之间的垂线距离大于0;所述左支撑体的左侧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的左侧面、所述第二连接面的左侧面平齐;所述右支撑体的右侧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的右侧面、所述第二连接面的右侧面平齐。
[001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化剪切带包括:冠带层,连接于所述胎面内侧;带束层,连接于所述冠带层内侧。
[001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带束层包括:第一带束层,连接于所述冠带层内侧;第二带束层,连接于所述第一带束层内侧。
[001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选用聚氨酯材料。
[002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面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三连接体之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均设置有倒圆角。
[002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充气轮胎,相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采用了仿生原理,使非充气轮胎实现了刚度解耦设计,提高了操纵稳定性;(2)两个支撑体采用交错的排列方式,避免了高噪声,降低了噪声的总体幅值;(3)加入了强化剪切带结构,使接地印迹压力均匀分布,提高了耐磨性;(4)辐板之间的空隙,加快了热量与空气之间的交换,提高了排水效率;(5)支撑体采用高强度、高弹性的聚氨酯材料,改变了轮胎的承载方式,提高了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胎面,套接于所述轮毂上;强化剪切带,贴合于所述胎面内侧;辐板,固定于所述强化剪切带与所述轮毂之间;所述辐板包括:多个支撑体组,相邻所述支撑体组之间交错排列;每个所述支撑体组均由两个支撑体组成,任意所述支撑体均呈不规则Z型,且同一所述支撑体组内的两个所述支撑体方向相反;第一连接面,连接于所述轮毂外侧,用于固定所述支撑体的一端;第二连接面,连接于所述强化剪切带内侧,用于固定所述支撑体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组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沿轮胎周向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第一连接体,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外侧;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体,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面内侧,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三连接体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李大双路波徐静刘伟婧宋明亮陈全波臧学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