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捏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2009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功率捏合机,涉及捏合机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表面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装有一号电机,所述壳体的侧表面转动连接有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所述壳体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一号搅拌叶和二号搅拌叶,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装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侧表面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侧装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输出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的结构组合,实现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之间的联动功能,通过一号电机实现对于一号齿轮的驱动功能,通过一号齿轮、二号齿轮、一号搅拌叶、二号搅拌叶的配合,实现对于壳体内部所加工材料的搅拌加工功能,并通过二号电机实现壳体的旋转功能,以此使壳体内部的加工材料能够更为高效地进行啮合工作,提升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捏合机


[0001]本技术涉及捏合机
,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捏合机。

技术介绍

[0002]捏合机,是一种用来对高粘度、弹塑性物料的捏合、混炼、硫化、聚合的理想设备,可用于生产硅橡胶、密封胶、热熔胶、食品胶基、医药制剂等,在捏合机的实际使用中,由于传统捏合机自身的结构约束,导致在对所加工材料进行捏合工作时,捏合机的功率与工作效率存在浪费的情况,对于捏合机的加工效率造成了影响,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大功率捏合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功率捏合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表面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装有一号电机,所述壳体的侧表面转动连接有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所述壳体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一号搅拌叶和二号搅拌叶,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装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侧表面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侧装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输出端与壳体固定连接。
[0005]为了实现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的联动功能,本技术的改进有,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与一号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相啮合。
[0006]为了实现一号搅拌叶与二号搅拌叶的搅拌功能,本技术的改进有,所述一号搅拌叶与二号搅拌叶的一端均贯穿至壳体的外表面,所述一号搅拌叶与一号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搅拌叶与二号齿轮固定连接。
[0007]为了给壳体的倒货工作提供便捷,本技术的改进有,所述壳体的顶端装有框架,所述框架的上表面装有倒货框。
[0008]为了确保挡板的密封性能,本技术的改进有,所述框架的内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框架的内壁相贴合。
[0009]为了对挡板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本技术的改进有,所述框架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挡板的两侧均装有插块,所述插块插设在插槽的内侧。
[0010]为了实现液压杆对于挡板的驱动功能,本技术的改进有,所述挡板的下表面装有一号支板,所述一号支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底端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外表面装有二号支板,所述二号支板装在壳体的后端。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了一号电机、一号齿轮、二号齿轮、一号搅拌叶、二号搅拌叶、壳体和二号电机,能够通过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的结构组合,实现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之间的联动功能,通过一号电机实现对于一号齿轮的驱动功能,通过一号齿轮、二号齿轮、一号搅拌叶、二号搅拌叶的配合,实现对于壳体内部所加工材料的搅拌加工功能,并通过二
号电机实现壳体的旋转功能,以此使壳体内部的加工材料能够更为高效地进行啮合工作,提升了工作效率。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框架、倒货框、挡板、插块、一号支板、转动块、液压杆和二号支板,能够通过框架和倒货框,给该捏合机的出货工作提供结构辅助,通过框架、挡板和插块的配合,对挡板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并配合一号支板、转动块、二号支板和液压杆的,实现对于挡板的开合控制功能,以此给该捏合机的出料工作提供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大功率捏合机的整体部件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大功率捏合机图1的背视角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大功率捏合机的侧视角爆炸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大功率捏合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8]图例说明:
[0019]1、壳体;2、支撑架;3、一号电机;4、一号齿轮;5、二号齿轮;6、一号搅拌叶;7、二号搅拌叶;8、支撑板;9、支柱;10、支架;11、二号电机;12、框架;13、倒货框;14、挡板;15、插块;16、一号支板;17、转动块;18、液压杆;19、二号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实施例一
[0023]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功率捏合机,包括壳体1,壳体1的侧表面装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内侧装有一号电机3,通过壳体1能够给支撑架2的结构提供稳定支撑,通过支撑架2能够确保一号电机3运作的稳定性,壳体1的侧表面转动连接有一号齿轮4和二号齿轮5,该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一号齿轮4与二号齿轮5的转动提供支撑,一号电机3的输出端与一号齿轮4固定连接,通过一号电机3的运作能够带动一号齿轮4进行旋转,一号齿轮4与二号齿轮5相啮合,该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号齿轮4与二号齿轮5的联动功能,进而通过一号齿轮4的旋转带动二号齿轮5进行旋转,壳体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一号搅拌叶6和二号搅拌叶7,通过壳体1能够给一号搅拌叶6和二号搅拌叶7的转动提供支撑,并通过一号搅拌叶6和二号搅拌叶7的旋转,带动壳体1内部所加工材料进行捏合工作,一号搅拌叶6与二号搅拌叶7的一端均贯穿至壳体1的外表面,一号搅拌叶6与一号齿轮4固定连接,二号搅拌叶7与二号齿轮5固定连接,一号搅拌叶6和二号搅拌叶7随一号齿轮4与二号齿轮5的旋转而转动,壳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板8,支撑板8的上表面装有支柱9,支柱9的侧表面装有支架10,通过支撑板8、支柱9和支架10的结构组合,能够给二号电机11的运作提供稳定支撑,支架10的内侧装有二号电机11,二号电机11的输出端与壳体1固定连
接,通过二号电机11的运作能够带动壳体1进行旋转,进而带动其内部所加工材料进行翻搅,提升工作效率。
[0024]实施例二
[0025]请参阅图3

4,壳体1的顶端装有框架12,框架12的上表面装有倒货框13,通过倒货框13,能够给该捏合机的出货工作提供结构辅助,框架12的内侧设置有挡板14,挡板14与框架12的内壁相贴合,该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挡板14的密封效果,框架12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插槽,挡板14的两侧均装有插块15,插块15插设在插槽的内侧,该种设计的目的为了对挡板14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挡板14的下表面装有一号支板16,一号支板16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块17,转动块17的底端装有液压杆18,液压杆18的外表面装有二号支板19,二号支板19装在壳体1的后端,通过一号支板16能够对转动块17的转动轨迹进行限定,通过二号支板19能够对液压杆18的转动轨迹进行限定,通过液压杆18的伸缩能够带动转动块17移动,进而带动支板挡板14进行移动,实现挡板14的开合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捏合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表面装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内侧装有一号电机(3),所述壳体(1)的侧表面转动连接有一号齿轮(4)和二号齿轮(5),所述壳体(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一号搅拌叶(6)和二号搅拌叶(7),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上表面装有支柱(9),所述支柱(9)的侧表面装有支架(10),所述支架(10)的内侧装有二号电机(11),所述二号电机(11)的输出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捏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电机(3)的输出端与一号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齿轮(4)与二号齿轮(5)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捏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搅拌叶(6)与二号搅拌叶(7)的一端均贯穿至壳体(1)的外表面,所述一号搅拌叶(6)与一号齿轮(4)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争孙炳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金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