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勇专利>正文

用于寰齿关节的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178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寰齿关节的固定器,包括寰椎部件、枢椎部件和垫圈;寰椎部件具有寰椎侧块固定板、寰椎固定螺孔和寰椎旋转轴套,寰椎旋转轴套位于寰椎侧块固定板中间位置,寰椎部件固定在寰椎两侧块上;枢椎部件具有枢椎旋转轴、枢椎底座、枢椎侧块固定板和枢椎固定螺孔,枢椎旋转轴导入寰椎旋转轴套内实现配合运动;枢椎部件与枢椎两侧块固定联接,枢椎侧块固定板延伸于枢椎底座底侧;枢椎底座采用空心楔形腔体扣入枢椎椎体的骨槽,增加了枢椎后孔和枢椎侧孔,并装入碎骨颗粒,枢椎部件利用楔形几何原理和植骨融合术,增强了枢椎部的稳定性;在寰椎部件与枢椎部件之间设置有垫圈,防止运动的相互阻挡,提高了固定器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特别涉及用于寰齿关节的固定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医学上治疗寰枢椎脱位与不稳多采用减压术和融合术。单纯的减压术不能对寰枢椎进行彻底的矫正,甚至会加重寰枢关节的不稳;而融合术是通过寰枢椎的融合来稳定寰枢关节,直接导致患者术后(头颈)寰枢关节的旋转运动明显受限,最终会使未融合的颈椎失稳和退变。所以减压术和融合术不能根除寰枢椎的脱位与不稳问题,同时无法保留寰枢关节运动的原先功能,使患者最终无法恢复到健康状态,即无法得到彻底的治疗。如申请日2002年11月22日,申请号02288644.3披露了《枕颈固定器》,其包括一块枕骨固定板,在该枕骨固定板的头端弧板段上设有若干个孔,在孔中设有尖头的枕骨螺丝;在所述枕骨固定板的尾端直板段的端部设有一孔,在该孔中穿设椎弓根螺钉,在该椎弓根螺钉上设有相匹配的固定螺母;该固定器采用固定方式,锁住了枕骨和颈椎,限制了枕骨和颈椎关节的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低成本、可方便活动的用于寰齿关节的固定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用于寰齿关节的固定器,包括用于连接寰椎两侧块的寰椎部件、与该寰椎部件动配合并用于连接枢椎两侧块的枢椎部件,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寰椎部件具有凸起的寰椎旋转轴套、延伸两侧的寰椎侧块固定板,寰椎侧块固定板面制有用于固定上紧固件的寰椎固定螺孔;枢椎部件具有凸起的枢椎底座、枢椎旋转轴、枢椎侧块固定板,枢椎侧块固定板面制有用于固定下紧固件的枢椎固定螺孔;枢椎旋转轴枢接在寰椎旋转轴套内孔中。优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枢椎旋转轴与寰椎旋转轴套之间设置有垫圈。该垫圈套入枢椎旋转轴上,通过该垫圈将寰椎部件与枢椎部件隔开,避免该两部件的直接接触,保证旋转运行的平稳无干涉;枢椎底座内部为空心楔形腔体,并且其顶面制有至少一个枢椎后孔,其侧面制有至少一个枢椎侧孔。枢椎底座内部为空心楔形腔体,枢椎椎体的骨槽可以嵌入该空心楔形孔腔体内,枢椎底座顶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枢椎后孔,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枢椎侧孔,该枢椎后孔和枢椎侧孔内可装入碎骨颗粒,利于枢椎底座与枢椎椎体的植骨融合,枢椎底座与枢椎椎体采用了扣入式的楔形结构和植骨融合方法,可以明显增加枢椎部件的稳定性;枢椎底座侧制有向两侧交叉的枢椎侧块固定板,该板上制有用于固定下紧固件的枢椎固定螺孔,通过该枢椎固定螺孔实现枢椎部件与枢椎两侧块的固定。寰椎侧块固定板延伸两侧的形状为中间窄,两侧宽的蝶形,该寰椎侧块固定板的蝶形面上的寰椎固定螺孔为两个;枢椎侧块固定板延伸两侧的形状为中间宽,两侧交叉的三角形,该枢椎侧块固定板的三角形面上的枢椎固定螺孔为一个。寰椎旋转轴套中间为光滑通孔。寰椎部件和枢椎部件为钛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耐磨损、寿命长的优点;垫圈为超高分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制成。该垫圈采用超高分子材料制造,具有耐磨损、寿命长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寰椎部件制有延伸两侧的寰椎侧块固定板、用于固定上紧固件的寰椎固定螺孔和凸起的寰椎旋转轴套,寰椎部件固定在寰椎两侧块上,寰椎部件下设置有与其配合运动的枢椎部件,该枢椎部件具有凸起的枢椎底座、两侧交叉的枢椎侧块固定板和与寰椎部件枢接的枢椎旋转轴,枢椎侧块固定板制有用于固定下紧固件的枢椎固定螺孔,枢椎部件固定在枢椎两侧块上;在枢椎旋转轴上套有垫圈,起到隔开寰椎旋转轴套下端与枢椎旋转轴尾端的作用,防止旋转运动的相互阻挡;枢椎底座采用空心楔形腔体结构扣入枢椎椎体的骨槽,并在该枢椎底座上增加了可装入碎骨颗粒的枢椎后孔和枢椎侧孔,实现了枢椎底座与枢椎椎体的植骨融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枢椎部件利用楔形几何原理和植骨融合方法,增强了枢椎部件的稳定性;合理的固定螺孔设计,增加了固定强度,同时简化了手术操作;增加垫圈配件降低运动磨损,保证了旋转运动的可靠性;采用植骨融合术和嵌入式的楔形几何原理提高了整体器具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安装三维示意图;图2是图1的正视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见附图1、图2和图3所示。图标号说明寰椎部件1,寰椎侧块11固定板,寰椎旋转轴套12,寰椎固定螺孔13,垫圈2,枢椎部件3,枢椎旋转轴31,枢椎底座32,枢椎后孔321,枢椎侧孔322,枢椎侧块固定板33,枢椎固定螺孔34。用于寰齿关节的固定器,包括用于连接寰椎两侧块的寰椎部件1,该部件具有延伸两侧的寰椎侧块固定板11、凸起的寰椎旋转轴套12和用于固定上紧固件的寰椎固定螺孔13;其特征是寰椎侧块固定板11为中间窄,两侧宽的蝶形;寰椎旋转轴套12位于寰椎侧块固定板11的中间位置,该轴套中间为光滑通孔;在寰椎侧块固定板11两侧位置上设置有四个寰椎固定螺孔13,依据寰椎旋转轴套12中心对称分布,呈内窄外宽的对称结构,即在靠近垫圈2侧的两个螺孔间距较小,远离垫圈2侧的两个螺孔间距较大,此错位设计使寰椎固定螺孔13具有不同的螺钉拧紧位置,因而具有整体安装的多种角度,增加了固定的强度;寰椎侧块固定板11通过寰椎固定螺孔13实现与寰椎两侧块的联接,进而达到寰椎部件1与寰椎两侧块的固定。用于寰齿关节的固定器,还包括用于连接枢椎两侧块的枢椎部件3,该部件位于寰椎部件1的下方,并与其作配合运动;枢椎部件3具有凸起的枢椎底座、两侧交叉的枢椎侧块固定板和与寰椎部件枢接的枢椎旋转轴,枢椎侧块固定板制有用于固定下紧固件的枢椎固定螺孔;其特征是枢椎旋转轴31枢接于寰椎旋转轴套12内,并作配合旋转运动,进而达到寰齿关节的转动;枢椎底座32顶面设置有枢椎后孔321,侧面设置有枢椎侧孔322,该座内部为空心楔形腔体,利用楔形几何原理,将枢椎椎体的骨槽扣入该空心楔形腔体内,在枢椎后孔321和枢椎侧孔322内装入碎骨颗粒,实现了枢椎底座32与枢椎椎体的植骨融合,可以明显增加枢椎部件3的稳定性;枢椎底座32底侧制有向两侧交叉的枢椎侧块固定板33,在该交叉块内制有用于固定下紧固件的枢椎固定螺孔34,枢椎侧块固定板33通过该螺孔实现与枢椎两侧块联接,进而达到枢椎部件3与枢椎两侧块的固定。在枢椎部件3与寰椎部件1之间设置有用于隔开该两部件的垫圈2,该垫圈2套入枢椎旋转轴31上,通过该垫圈2将寰椎部件1与枢椎部件2隔开,避免该两部件运动的直接接触,保证运行的平稳无干涉,从而延长该固定器的寿命;寰椎部件1和枢椎部件3为钛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耐磨损、寿命长的优点;垫圈2为超高分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制成。该垫圈2采用超高分子材料制造,具有耐磨损、寿命长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寰椎部件与枢椎部件利用机械原理进行旋转运动,结构合理,运行平稳;寰椎侧块固定板采用蝶形仿生设计,实用效果显著;内窄外宽的寰椎固定螺孔布置,有效提高了寰椎部件的固定强度;枢椎侧块固定板对称设置二个枢椎固定螺孔,简化了手术操作;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形态学和动力学上的仿生设计,提高了器具整体运行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利用机械原理,保证了患者术后寰枢关节运动的灵活度;合理的固定螺孔设计,增加了固定强度,同时简化了手术操作;本专利技术中的枢椎底座采用空心楔形腔体直接扣入枢椎椎体的骨槽上,同时增加了可装入碎骨颗粒的枢椎后孔和枢椎侧孔,实现了枢椎底座与枢椎椎体的植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寰齿关节的固定器,包括用于连接寰椎两侧块的寰椎部件(1)、与该寰椎部件(1)动配合并用于连接枢椎两侧块的枢椎部件(3),其特征是:所述的寰椎部件(1)具有凸起的寰椎旋转轴套(12)、延伸两侧的寰椎侧块固定板(11),寰椎侧块固定板(11)面制有用于固定上紧固件的寰椎固定螺孔(13);所述的枢椎部件(3)具有凸起的枢椎底座(32)、枢椎旋转轴(31)、枢椎侧块固定板(33),枢椎侧块固定板(33)面制有用于固定下紧固件的枢椎固定螺孔(34);所述的枢椎旋转轴(31)枢接在寰椎旋转轴套(12)内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
申请(专利权)人:胡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