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低摩擦人工寰齿关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101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低摩擦人工寰齿关节,包括寰椎部件、枢椎部件及螺钉,寰椎部件由杵窝关节及侧翼组成,杵窝关节由球窝及下方圆台状壳体组成,侧翼设计有对称的锁定螺钉孔,枢椎部件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包括聚乙烯球头套和下方的不规则圆柱体平台组件构成,圆柱体平台底面设计为多齿状结构,下部分与枢椎椎体前方结构相匹配,其上设计有三个呈品字排列的锁定螺钉孔,关节与骨面接触处均设计羟基磷灰石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前提下,实现了寰枢椎有限的侧屈及屈伸功能,且杵窝关节的设计深度大,减小了脱位的风险,更接近人体生理状态,寰椎和齿状突之间关节为金属对聚乙烯,减少了摩擦和撞击声音,减小翻修几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低摩擦人工寰齿关节
本技术属于医用假体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保留三维运动的仿生低摩擦人工寰齿关节。
技术介绍
人体上颈椎为第一二颈椎,即寰枢椎。寰枢椎与下方颈椎结构不同,无椎间盘结构,由三个关节和多条韧带构成,即枢椎齿状突和寰椎前弓后方关节面以及寰椎横韧带、翼状韧带组成的正中关节,两侧的寰椎下关节面和枢椎上关节面构成的两个近似水平略带倾斜的关节面组成。寰齿正中关节为类车轴状,与双方的侧块关节共同协作完成寰枢椎之间多方向的活动:主要的旋转运动以及少量的侧屈以及前屈后伸动作。目前,由于齿状突骨折陈旧性愈合或者风湿性关节炎、创伤等引起的寰枢椎不稳造成上段颈髓压迫刺激出现神经症状时,通常根据情况选择后方的直接复位融合固定,或者前方松解减压,切除齿状突,进行固定或者旷置。但两种手术方案均效果不理想。单纯齿状突切除术后破坏了正常结构,寰枢椎之间不稳定性增加,活动范围加大,对于神经的刺激性加大。前方或者后方融合术后不稳消除,但是新的问题出现。颈椎约50%的旋转功能位于寰枢椎,融合后颈椎旋转活动度降低,对于人体正常生活影响较大,且融合后的颈椎由于运动和弹性功能丧失,颈椎生物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生低摩擦人工寰齿关节,其特征在于:该人工寰齿关节包括寰椎部件以及枢椎部件,所述寰椎部件由杵窝关节以及与杵窝关节相连的弧形侧翼板(1)组成,弧形侧翼板(1)的两端对称分布于杵窝关节两侧,杵窝关节由球窝(3)以及与球窝下端相连的圆台状壳体(4)组成,圆台状壳体(4)与球窝(3)相连通,枢椎部件由球头关节以及弧形板(7)组成,球头关节由聚乙烯球头套(5)、圆柱体平台(10)以及连接件(6)组成,聚乙烯球头套(5)由实心聚乙烯球头(5‑1)以及与实心聚乙烯球头下端相连的中空聚乙烯圆柱体(5‑2)组成,中空聚乙烯圆柱体(5‑2)套于连接件(6)上,圆柱体平台(10)的上端与连接件(6)相连,圆柱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低摩擦人工寰齿关节,其特征在于:该人工寰齿关节包括寰椎部件以及枢椎部件,所述寰椎部件由杵窝关节以及与杵窝关节相连的弧形侧翼板(I)组成,弧形侧翼板(I)的两端对称分布于杵窝关节两侧,杵窝关节由球窝(3)以及与球窝下端相连的圆台状壳体(4)组成,圆台状壳体(4)与球窝(3)相连通,枢椎部件由球头关节以及弧形板(7)组成,球头关节由聚乙烯球头套(5)、圆柱体平台(10)以及连接件(6)组成,聚乙烯球头套(5)由实心聚乙烯球头(5-1)以及与实心聚乙烯球头下端相连的中空聚乙烯圆柱体(5-2)组成,中空聚乙烯圆柱体(5-2)套于连接件(6)上,圆柱体平台(10)的上端与连接件(6)相连,圆柱体平台(10)的下端与弧形板(7)相连,球头关节设置于杵窝关节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仿生低摩擦人工寰齿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侧翼板(O的两端上开设有螺钉孔(2),弧形板(7)上开设有若干个螺钉孔(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仿生低摩擦人工寰齿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7)上开设有三个呈品字形排列的螺钉孔(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仿生低摩擦人工寰齿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寰齿关节还包括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西京臧全金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