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1420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包括车道,在车道侧面由内向外依次相邻设有雨水篦子口、下沉式绿化带、蓄排水结构、以及透水人行道,雨水篦子口与市政管排水网相连通;蓄排水结构包括碎石盲沟,在碎石盲沟内设有纵向透水管、以及间隔布设的溢流雨水口,纵向透水管沿车道方向布设,溢流雨水口设于碎石盲沟与下沉式绿化带之间,纵向透水管通过横向排水管与溢流雨水口相连,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连接管与雨水篦子口相连。在城市基础设中将海绵城市、透水人行道与下沉式绿化带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循环系统,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高了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和利用比例。渗透和利用比例。渗透和利用比例。

A structure of combined sponge city system for sidewalks and green bel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对于雨水几乎不考虑下渗入土壤、资源化利用等途径,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特别是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很多城市出现多年未见强降雨后,造成城市内涝,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能实现海绵城市的渗、蓄、滞、用、排功能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包括车道,其特征在于:在车道侧面由内向外依次相邻设有雨水篦子口、下沉式绿化带、蓄排水结构、以及透水人行道,雨水篦子口与市政管排水网相连通,透水人行道布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包括车道,其特征在于:在车道侧面由内向外依次相邻设有雨水篦子口、下沉式绿化带、蓄排水结构、以及透水人行道,雨水篦子口与市政管排水网相连通,透水人行道布设在蓄排水结构上部;蓄排水结构包括碎石盲沟,碎石盲沟内填充有碎石层,在碎石盲沟内设有纵向透水管、以及间隔布设的若干个溢流雨水口,纵向透水管沿车道方向布设,溢流雨水口设于碎石盲沟与下沉式绿化带之间,纵向透水管通过横向排水管与溢流雨水口相连,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连接管与雨水篦子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横向排水管、溢流雨水口、以及雨水连接管之间的间隔范围为25~45m;横向排水管坡度为2%~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沉式绿化带的顶部和蓄排水结构碎石盲沟的顶部均横向放坡布设,二者的低点位于二者的相邻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下沉式绿化带与蓄排水结构之间下部设有绿化带透水工布,上部设有毛石;在下沉式绿化带与雨水篦子口之间下部设有绿化带防渗层,上部设有车道路缘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沉式绿化带的宽度范围为150~170c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陈伟锋周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