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1140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下端盖上开设有进气孔,机壳内安装有动力装置,所述机壳内开设的台阶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动力装置上方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面通过销钉安装有顶部抵在上端盖下端面的静涡旋盘,支撑架内设有与静涡旋盘匹配的动涡旋盘,动力装置的输出端穿过支撑架与动涡旋盘偏心活动连接。本微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配对的各运动副零件,进行了相应的表面处理,使得各零件在无油润滑的条件下运动,也能保持较低的摩擦系数,产生少量的热,同时对压缩机的机械效率产生较小影响,填补了国内微型无油涡旋压缩机领域的空白。内微型无油涡旋压缩机领域的空白。内微型无油涡旋压缩机领域的空白。

A micro oil-free scroll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


[0001]本专利申请涉及涡旋式压缩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食品、医药等领域所用的空气输送用的压缩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压缩机外形体积小,重量轻、排气量大、所输送气体不含润滑油等。而目前大多数压缩机压缩腔内需要润滑油进行润滑,这样输送气体中就带有了微量润滑油。
[0003]现有技术中的有油润滑的涡旋压缩机存在着以下缺点:1)被压缩气体必须与润滑油接触,所输送的压缩气体中必然含有润滑油;2)增加压缩系统中的辅机,如增加油气分离器,系统庞大;3)压缩气体中所含有的润滑油凝结在压缩系统中的其他设备上,影响其正常工作;4)有油润滑的涡旋压缩机质量更重,考虑到油道布置,结构更复杂。5)市场上大多压缩机动静涡旋盘涡旋型线端面开有密封槽,用于安装密封条,减小动静涡旋盘的端面磨损和端面泄露,这个结构使得型线厚度无法做薄,涡旋压缩机微型化较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微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安装在机壳顶部且中部开设高压出气孔的上端盖以及安装在机壳底部的下端盖,下端盖上开设有进气孔,机壳内安装有动力装置,所述机壳内开设的台阶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动力装置上方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面通过销钉安装有顶部抵在上端盖下端面的静涡旋盘,支撑架内设有与静涡旋盘匹配的动涡旋盘,动力装置的输出端穿过支撑架与动涡旋盘偏心活动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与动涡旋盘之间设置有一使动涡旋盘做平面涡动的十字滑环。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十字滑环包括一圆环,圆环的上端面对称连接有两个第一凸台,圆环的下端面对称连接有两个第二凸台,且两个第二凸台的连线与两个第一凸台的连线呈垂直分布。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动涡旋盘底板的一侧一体化连接有向外延伸的扇形凸起,动涡旋盘的下端面远离扇形凸起的一侧开设有与扇形凸起相对的扇形凹槽,动涡旋盘下端面的边缘部开设有供第一凸台在内滑动的第一滑槽,动涡旋盘的下端中心连接有一向下延伸的圆柱体,圆柱体沿竖直方向上的中心开设有轴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为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的三段阶梯轴形结构,支撑架从上到下开设有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台阶孔、第二台阶孔、第三台阶孔和第四台阶孔,所述支撑架的上端环面开设有对称布设的空槽,空槽底部开设有当螺钉旋入使支撑架固定在机壳
内的螺钉通孔,第二台阶孔的底面开设有两个连线与两个空槽连线方向一致的第二滑槽,支撑架上开设有两个连线与两个第二滑槽连线垂直的进气嘴。
[0011]进一步的,所述静涡旋盘下端的边缘处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销孔,支撑架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一销孔对应的第二销孔,支撑架通过销钉插接在第二销孔和第一销孔内限制静涡旋盘旋转,销钉与第二销孔和第一销孔为间隙配合,静涡旋盘的中部开设有出气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过盈插接在机壳内壁上的电机定子,活动插接在电机定子内的电机转子,电机转子内插接有两端向外延伸的主轴,主轴上部穿过支撑架与动涡旋盘偏心活动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主轴包括插接在电机转子内的转子连接部,转子连接部的上端连接有过渡轴部,过渡轴部的上端连接有间隙插接在第四台阶孔内的主轴承部,主轴承部的上端连接有抵在第三台阶孔底面上的台肩,台肩的上端非中心位置连接有与轴孔间隙配合的偏心部,转子连接部沿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平面,转子连接部的侧壁下端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嵌有用于限制电机转子轴向运动的轴向挡圈,转子连接部的下端连接有辅轴承部,辅轴承部上间隙配合套设有镶嵌固定在机壳内壁上的辅轴承座,辅轴承座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选用4系铝合金材料制得,支撑架、十字滑环和辅轴承座选用7系铝合金材料制得,主轴选用40Cr材料制得,静涡旋盘、动涡旋盘、支撑架、十字滑环、主轴和辅轴承座之间相互接触的表面均作抛光处理。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微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配对的各运动副零件,进行了相应的表面处理,使得各零件在无油润滑的条件下运动,也能保持较低的摩擦系数,产生少量的热,同时对压缩机的机械效率产生较小影响,填补了国内微型无油涡旋压缩机领域的空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静涡旋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3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动涡旋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图5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图5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支撑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技术图8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十字滑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技术主轴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为本技术辅轴承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为本技术机壳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14为本技术上端盖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号说明:静涡旋盘1、第一销孔11、出气口12、动涡旋盘2、扇形凸起21、扇形
凹槽22、第一滑槽23、圆柱体24、轴孔25、支撑架3、第一台阶孔31、第二台阶孔32、第三台阶孔33、第四台阶孔34、空槽35、螺钉通孔36、第二滑槽37、进气嘴38、第二销孔39、十字滑环4、圆环41、第一凸台42、第二凸台43、主轴5、偏心部51、台肩52、主轴承部53、过渡轴部54、转子连接部55、平面56、环形槽57、辅轴承部58、辅轴承座6、进气口61、机壳7、上端盖8、高压出气孔81、下端盖9、电机定子10、电机转子101。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请参阅图1

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3]一种微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如图1和图2所示,涡旋压缩机主要是由静涡旋盘1、动涡旋盘2、支撑架3、十字滑环4、主轴5、辅轴承座6、机壳7、上端盖8、下端盖9、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7)、安装在机壳(7)顶部且中部开设高压出气孔(81)的上端盖(8)以及安装在机壳(7)底部的下端盖(9),下端盖(9)上开设有进气孔,机壳(7)内安装有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7)内开设的台阶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动力装置上方的支撑架(3),支撑架(3)的上端面通过销钉安装有顶部抵在上端盖(8)下端面的静涡旋盘(1),支撑架(3)内设有与静涡旋盘(1)匹配的动涡旋盘(2),动力装置的输出端穿过支撑架(3)与动涡旋盘(2)偏心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与动涡旋盘(2)之间设置有一使动涡旋盘(2)做平面涡动的十字滑环(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滑环(4)包括一圆环(41),圆环(41)的上端面对称连接有两个第一凸台(42),圆环(41)的下端面对称连接有两个第二凸台(43),且两个第二凸台(43)的连线与两个第一凸台(42)的连线呈垂直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涡旋盘(2)底板的一侧一体化连接有向外延伸的扇形凸起(21),动涡旋盘(2)的下端面远离扇形凸起(21)的一侧开设有与扇形凸起(21)相对的扇形凹槽(22),动涡旋盘(2)下端面的边缘部开设有供第一凸台(42)在内滑动的第一滑槽(23),动涡旋盘(2)的下端中心连接有一向下延伸的圆柱体(24),圆柱体(24)沿竖直方向上的中心开设有轴孔(2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为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的三段阶梯轴形结构,支撑架(3)从上到下开设有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台阶孔(31)、第二台阶孔(32)、第三台阶孔(33)和第四台阶孔(34),所述支撑架(3)的上端环面开设有对称布设的空槽(35),空槽(35)底部开设有当螺钉旋入使支撑架(3)固定在机壳(7)内的螺钉通孔(36),第二台阶孔(32)的底面开设有两个连线与两个空槽(35)连线方向一致的第二滑槽(37),支撑架(3)上开设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鸿斌丁晓龙章宇翔李其龙郑合静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