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及电池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112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及电池包,涉及电池领域。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部和凹陷部,所述固定部由固定平面限定,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BMS从控板连接,所述凹陷部相对所述固定平面向预定方向的凹入,所述预定方向为自所述BMS从控板指向所述固定平面的方向,所述凹陷部包括容纳空间。根据本申请的支撑装置及电池包,通过设置相对固定平面沿预定方向的凹入的凹陷部,凹陷部形成有容纳空间,使得支撑装置在固定体积较大的BMS从控板时,用于固定BMS从控板的螺栓可以设置于容纳空间内,解决了现有的支架在固定体积较大的BMS从控板时螺栓与BMS从控板干涉,对BMS从控板造成损伤的问题,延长了BMS从控板的使用寿命。延长了BMS从控板的使用寿命。延长了BMS从控板的使用寿命。

Support device and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装置及电池包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逐步兴起,许多传动燃油车将发动机结构更换为动力电池包结构,汽车动力源由燃油更换为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电池管理系统是这个电池包大脑,电池管理系统(BMS: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能够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寿命,监控电池状态,对保护电动汽车、充电站设备和人员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电池包的合适的空间放置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板,对于电池包来说十分重要。然而,电池包内的空间较小,为了防止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板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发生晃动,对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板内部造成损害,影响电池的功能,需要设置相应的支架来固定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板。
[0003]电池包内有足够的空间放置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板的位置有两处,其中一个是下壳体前部,另一个是后排模组与上壳体之间的空间。下壳体前部设置有电池管理系统的主控板、高压板和电池配电盒总成,因此,BMS 从控板只能设置在后排模组与上壳体之间的空间。现有的支架通过四个螺栓固定,后排模组包括上层模组和下层模组,其中上部的两个螺栓穿过支架固定于电池上层模组,下部的两个螺栓穿过BMS从控板和支架固定在后模组支架上,后模组支架位于上层模组和下层模组连接的位置,BMS从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与上层模组以及后模组支架的位置重合。在BMS从控板的体积较大时,BMS从控板的下部会自后模组支架向下延伸,此时,下部的两个螺栓会与BMS从控板干涉,对BMS从控板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及电池包,通过设置相对固定平面沿预定方向的凹入的凹陷部,凹陷部形成有容纳空间,使得支撑装置在固定体积较大的BMS从控板时,用于固定BMS从控板的螺栓可以设置于容纳空间内,解决了现有的支架在固定体积较大的BMS从控板时螺栓与 BMS从控板干涉,对BMS从控板造成损伤的问题,延长了BMS从控板的使用寿命。
[0005]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部和凹陷部,所述固定部由固定平面限定,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BMS从控板连接,所述凹陷部相对所述固定平面向预定方向的凹入,所述预定方向为自所述BMS从控板指向所述固定平面的方向,所述凹陷部包括容纳空间。
[0006]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三者顺次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用于与所述BMS从控板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
件两者均用于固定所述BMS从控板,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面向所述BMS从控板的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面向所述BMS从控板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两者均在所述固定平面上。
[0008]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自所述第一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凸出,所述安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安装部。
[0009]优选地,所述凹陷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贯穿所述凹陷部,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与螺栓配合,以固定所述支撑装置。
[0010]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平面,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平面垂直,所述凹陷部的底部包括凹陷平面,所述凹陷平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安装平面与所述凹陷平面垂直,所述凹陷平面与所述固定平面形成有夹角,所述夹角为1度至10度。
[0011]优选地,所述夹角为3度。
[0012]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板、弯折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贴合,所述安装平面形成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弯折板设置有加强筋;
[0013]所述凹陷部包括开口,所述开口的边沿相对所述凹陷部向朝向所述固定平面的方向凸出。
[0014]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根据上述的支撑装置。
[0015]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还包括上层模组、下层模组和后模组支架,所述后模组支架设置与所述上层模组和所述下层模组两者之间,所述螺栓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后模组支架,所述螺栓的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池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池包的部分结构的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7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池包的部分结构的又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标:110

第一固定件;120

第二固定件;200

凹陷部;210

第二安装孔;220

开口;230

螺栓;310

第一连接件;320

第二连接件;330

螺母; 410

第一安装板;420

第二安装板;421

第一安装孔;430

弯折板;440

加强筋;510

上层模组;511

模组安装孔;512

模组安装螺栓;520

下壳体边梁;530

下层模组;540

后模组支架;600

BMS从控板;700

上壳体;S100
‑ꢀ
固定平面;S200

安装平面;S300

凹陷平面;L1

第一方向;L2

第二方向; L3


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 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用于设置BMS从控板(6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部和凹陷部(200),所述固定部由固定平面(S100)限定,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BMS从控板(600)连接,所述凹陷部(200)相对所述固定平面(S100)向预定方向的凹入,所述预定方向为自所述BMS从控板(600)指向所述固定平面(S100)的方向,所述凹陷部(200)包括容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件(110)和第二固定件(120),所述第一固定件(110)、所述凹陷部(200)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20)三者顺次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110)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20)分别与所述BMS从控板(60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所述第一连接件(310)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10),所述第二连接件(320)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件(120),所述第一连接件(3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20)两者固定所述BMS从控板(600),所述第一固定件(110)包括面向所述BMS从控板(600)的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固定件(120)包括面向所述BMS从控板(600)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两者均在所述固定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自所述第一固定件(110)沿所述预定方向的反方向凸出,所述安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421),所述第一安装孔(421)贯穿所述安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200)开设有第二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博黄毅轩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