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后端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结构的
,具体而言涉及汽车后端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后端板结构是提高车辆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零件,在车身设计中,现有车型的汽车后端板结构包括后防撞梁和后防撞梁吸能盒,后防撞梁为单独的总成零件,其为开放式结构造成防撞性能差的缺陷,以及后防撞梁吸能盒占用空间大进而压缩了行李箱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汽车后端板结构,包括:后端梁外板,所述后端梁外板的下部设置有向其后方凸出、并沿所述后端梁外板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凸起带;后防撞梁,所述后防撞梁沿所述后端梁外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并和所述后端梁外板连接,且位于所述凸起带上;对称设置的后碰支架,安装于所述后防撞梁的后面。
[0005]本申请的汽车后端板结构包括后端梁外板、后防撞梁和后碰支架,其中,后端梁外板的下部设置有向其后方凸出、并沿后端梁外板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凸起带,后防撞梁沿后端梁外板的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端梁外板(1),所述后端梁外板(1)的下部设置有向其后方凸出、并沿所述后端梁外板(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凸起带(1
‑
1);后防撞梁(2),所述后防撞梁(2)沿所述后端梁外板(1)的长度方向布置、并和所述后端梁外板(1)连接,且位于所述凸起带(1
‑
1)上;对称设置的后碰支架(3),安装于所述后防撞梁(2)的后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防撞梁(2)包括;第一中部凸起带(2
‑
1),其和所述凸起带(1
‑
1)之间具有间隙;锯齿切边(2
‑
2),其一体构造于所述第一中部凸起带(2
‑
1)的上部边缘;直边(2
‑
3),其一体构造于所述第一中部凸起带(2
‑
1)的下部边缘;其中,所述第一中部凸起带(2
‑
1)具有多个第一通孔(2
‑
4),用于减轻重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梁外板(1)的上部两侧对称开有安装孔(1
‑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梁外板(1)的后面上沿设有至少一个排水筋槽(1
‑
3)。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汽车后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后保安装支架(4),其安装于所述后端梁外板(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东明,郑勇新,梁小妮,王瑞哲,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