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辅助固定作用的地铁用手拉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962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固定作用的地铁用手拉环装置,属于地铁用工具技术领域,解决了手拉环更新拉带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其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在地铁内部手扶横杆上的固定装置和用于乘客手拉的手柄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和所述手柄装置通过拉带连接。所述拉带上设置有用于将拉带的首、尾端口闭合或分离的卡扣装置。所述卡口装置包括呈长方体状的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所述第一卡体与第二卡体的左端铰接,第一卡体与第二卡体的右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卡体与第二卡体相对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用于收纳所述拉带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设有若干用于穿刺到拉带内部的第一卡头,第二卡体与第一卡体相对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凸块。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凸块。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凸块。

A hand pull ring device for subway with auxiliary fix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辅助固定作用的地铁用手拉环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地铁用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辅助固定作用的地铁用手拉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21世纪以来,随着加速发展的城市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大城市里地铁的运营越来越多,且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仅背负了市民日常交通的使命,而且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水平。同时,随着私家车拥有率的增高,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安全以及能源消耗等压力日益严峻,大力提倡地铁出行是缓解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乘客在乘地铁出行时,由于地铁只在两侧边设置有座位,大部分乘客均为站立状态,为了避免地铁车身启停时产生的惯性使乘客被甩倒摔伤,站立的乘客需要用手握持手扶竖杆或手扶横杆以保持身体的稳定。地铁车厢内部的手扶横杆上会设置多个用于乘客抓持的手拉环,方便乘客握持。一般手拉环有一个握持把手和一个与地铁横杆连接的拉带组成,乘客长时间拽拉手拉环之后,拉带容易被磨损,需要经常定期更换拉带,定期更新新的拉带。但是,现有的手拉环在更换拉带时非常不便捷,又由于地铁内部有很多的手拉环需要同时更换,在更换拉带时非常慢,耗时较长,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辅助固定作用的地铁用手拉环装置,解决了手拉环更新拉带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辅助固定作用的地铁用手拉环装置,其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在地铁内部手扶横杆上的固定装置和用于乘客手拉的手柄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和所述手柄装置通过拉带连接,所述拉带上设置有用于将拉带的首、尾端口闭合或分离的卡扣装置;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呈长方体状的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所述第一卡体与第二卡体的左端铰接,第一卡体与第二卡体的右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卡体与第二卡体相对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用于收纳所述拉带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设有若干用于穿刺到拉带内部的第一卡头,第二卡体与第一卡体相对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凸块,所述凸块的表面上固定设有若干用于穿刺到拉带内部的第二卡头,且所述第二卡头与第一卡头相互错位设置。
[000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环形的固定体,所述固定体的首、尾两端相对应,固定体的首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耳,固定体的尾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耳,所述第二支耳与第一支耳相对应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朝向第一支耳延伸的螺纹杆;所述第一支耳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螺纹杆相配合用的转动螺母。
[0006]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螺母上固定连接有横筒,所述横筒呈空腔结构,横筒的内径大于所述螺纹杆的外径,横筒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拨片。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拉带的弧形槽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手柄装置包括呈“U”状的握持把,所述握持把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对接环。
[0009]进一步的,所述握持把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块,相邻的所述防滑块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体的右端设有从上至下贯穿第一卡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卡体的右端设有从上至下贯穿第二卡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应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体与第二卡体采用螺杆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螺杆与螺母配合,使第一卡体与第二卡体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拉带为柔性材质制作。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固定装置、手柄装置和卡扣装置的相互配合,在更换拉带时,只需将第一卡体与第二卡体的一端分离,可轻松将旧拉带取下,换上新拉带,再将第一卡体与第二卡体固定。整个过程用时少,操作简单,且通过第一卡体与第二卡体的凹槽、凸块、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的相互配合作用,使更换的新拉带能瞬间被牢牢固定,使新拉带的首、尾被牢牢卡接在一起。操作简单,用时少,提高更换拉带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中固定装置的左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中手柄装置的左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1中卡扣装置的俯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图4中A的放大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图4中B的放大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图4中第一卡体的俯视图。
[0021]图中:1、固定装置2、手柄装置3、拉带4、卡扣装置5、第一卡体6、第二卡体7、凹槽8、第一卡头9、凸块10、第二卡头11、固定体12、第一支耳13、第二支耳14、螺纹杆15、转动螺母16、第二通孔17、横筒18、拨片19、弧形槽口20、握持把21、横板22、对接环23、防滑块24、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中出现的所有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均是以图1为参考图做出的方位词,且所有方位词均不对本技术做限定,只是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和解释本技术。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7所示,本实施列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固定作用的地铁用手拉环装置,其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在地铁内部手扶横杆上的固定装置1和用于乘客手拉的手柄装置2,固定装置1和手柄装置2通过拉带3连接,拉带3上设置有用于将拉带3的首、尾端口闭合或分离的卡扣装置4。卡扣装置4包括呈长方体状的第一卡体5和第二卡体6,第一卡体5与第二卡体6的
左端铰接,第一卡体5与第二卡体6的右端可拆卸式连接。第一卡体5的与第二卡体6相对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用于收纳拉带3的凹槽7,凹槽7的内部固定设有若干用于穿刺到拉带3内部的第一卡头8,第二卡体6的与第一卡体5相对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与凹槽7相对应的凸块9,凸块9的表面上固定设有若干用于穿刺到拉带3内部的第二卡头10,且第二卡头10与第一卡头8相互错位设置。使用时,将拉带3的首端和尾端重叠后,再将重叠的部分共同放置到凹槽7的内部,将第一卡体5与第二卡体6压合在一起,压合的过程中,第一卡头8和第二卡头10会穿刺到拉带3的内部,使拉带3首、尾牢牢连接在一起。
[0025]本实施例通过固定装置1、手柄装置2和卡扣装置4的相互配合,在更换拉带3时,只需将第一卡体5与第二卡体6的一端分离,可轻松将旧拉带3取下,换上新拉带3,再将第一卡体5与第二卡体6固定。整个过程用时少,操作简单,且在第一卡体5与第二卡体6的凹槽7、凸块9、第一卡头8和第二卡头10的相互配合作用下,使更换的新拉带3能瞬间被牢牢固定,使新拉带3的首、尾被牢牢卡接在一起。操作简单,用时少,提高更换拉带3的工作效率。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1

7所示,本实施列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固定作用的地铁用手拉环装置,其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在地铁内部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辅助固定作用的地铁用手拉环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在地铁内部手扶横杆上的固定装置(1)和用于乘客手拉的手柄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和所述手柄装置(2)通过拉带(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3)上设置有用于将拉带()的首、尾端口闭合或分离的卡扣装置(4);所述卡扣装置(4)包括呈长方体状的第一卡体(5)和第二卡体(6),所述第一卡体(5)与第二卡体(6)的左端铰接,第一卡体(5)与第二卡体(6)的右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卡体(5)与第二卡体(6)相对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用于收纳所述拉带(3)的凹槽(7),所述凹槽(7)的内部固定设有若干用于穿刺到拉带(3)内部的第一卡头(8),第二卡体(6)与第一卡体(5)相对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凹槽(7)相对应的凸块(9),所述凸块(9)的表面上固定设有若干用于穿刺到拉带(3)内部的第二卡头(10),且所述第二卡头(10)与第一卡头(8)相互错位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辅助固定作用的地铁用手拉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包括环形的固定体(11),所述固定体(11)的首、尾两端相对应,固定体(11)的首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耳(12),固定体(11)的尾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耳(13),所述第二支耳(13)与第一支耳(12)相对应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朝向第一支耳(12)延伸的螺纹杆(14);所述第一支耳(12)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螺纹杆(14)相配合用的转动螺母(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辅助固定作用的地铁用手拉环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峰张伟建张丰收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竹林德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