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发热体及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8578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孔发热体及燃烧器,其中所述多孔发热体包括上蜂窝板和下蜂窝板,其中所述上蜂窝板、下蜂窝板分别由金属和/或非金属粉末材料制成且所述上蜂窝板的热导率大于所述下蜂窝板的热导率,在所述下蜂窝板上开设有供燃气通过的下火孔,在所述上蜂窝板上开设有与所述下火孔相连通的上火孔,所述上火孔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下火孔横截面的面积,在所述下蜂窝板与所述上蜂窝板的之间位置处涂覆有热障涂层,和/或在所述下蜂窝板上开设有缝隙以使所述多孔发热体实现防回火。其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多孔发热体的防回火性能。可有效提高多孔发热体的防回火性能。可有效提高多孔发热体的防回火性能。

A porous heater and bur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发热体及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尤其涉及一种多孔发热体及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红外燃烧器属于完全预混式辐射燃烧方式,节能高效是红外辐射燃烧器的优点,但是红外辐射燃烧器和大气式燃烧器相比也存在调节比低、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热负荷小等一系列缺陷,致使红外燃气灶具在灶具领域占比很小。
[0003]红外燃烧器是红外燃气灶具的核心部件,而多孔蜂窝发热载体又是红外燃烧器的核心配件,开发红外燃烧器用新型多孔蜂窝发热载体新材料,是红外燃烧器的重点技术开发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多孔发热体,其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多孔发热体的防回火性能。
[0005]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燃烧器,其方法简单可行可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使其更适合批量化生产。
[0006]上述第一个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多孔发热体,包括上蜂窝板和下蜂窝板,其中所述上蜂窝板、下蜂窝板分别由金属和/或非金属粉末材料制成且所述上蜂窝板的热导率大于所述下蜂窝板的热导率,在所述下蜂窝板上开设有供燃气通过的下火孔,在所述上蜂窝板上开设有与所述下火孔相连通的上火孔,所述上火孔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下火孔横截面的面积,在所述下蜂窝板与所述上蜂窝板的之间位置处涂覆有热障涂层,和/或在所述下蜂窝板上开设有缝隙以使所述多孔发热体实现防回火。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缝隙沿所述下蜂窝板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通过所述缝隙以使所述下蜂窝板的相邻两所述下火孔相互连通。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缝隙的宽度小于燃气燃烧的临界熄火孔径。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火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下火孔的孔径,并且所述上蜂窝板的吸水率大于所述下蜂窝板的吸水率。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障涂层为YSZ、莫来石、YSZ+CeO2、La2Zr2O7或者堇青石制成。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蜂窝板的厚度大于所述下蜂窝板的厚度。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蜂窝板、所述下蜂窝板之间为一体成型。
[0014]上述第二个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15]一种燃烧器,具有炉头,还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任一所述的多孔发热体,所述多孔发热体设置在所述炉头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的多孔发热体,其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多孔发热体的防回火性能。
[0018]2.本技术的燃烧器,其设计合理,可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多孔发热体的剖面图;
[0020]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孔发热体,包括上蜂窝板1和下蜂窝板2,其中上蜂窝板1、下蜂窝板2分别由金属和/或非金属粉末材料制成且上蜂窝板1的热导率大于下蜂窝板2的热导率,在下蜂窝板2上开设有供燃气通过的下火孔21,在上蜂窝板1上开设有与下火孔21相连通的上火孔11,上火孔11横截面的面积大于下火孔21横截面的面积,在下蜂窝板2与上蜂窝板1的之间位置处涂覆有热障涂层,和/或在下蜂窝板2上开设有缝隙3以使多孔发热体实现防回火。
[0025]在本实施例中,多孔发热体安装在燃烧器的炉头上,混合气体在多孔发热体孔隙内部和上表面进行燃烧,所产生的红外辐射光波和微火焰对锅底进行加热,其中以红外辐射加热为主,对流加热为辅,在下蜂窝板2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下火孔21,在上蜂窝板1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上火孔11,并且上火孔11与下火孔21相互连通以使燃气依次经下火孔21、上火孔11后往外输出,上火孔11横截面的面积大于下火孔21横截面的面积,即上火孔11的孔径大于下火孔21的孔径,同时由于上蜂窝板1的热导率大于下蜂窝板2的热导率,从而可起到有效防止回火的效果,更适合用于燃气设备燃烧器上的发热载体使用,在下蜂窝板2与上蜂窝板1的之间位置处涂覆有热障涂层,和/或在下蜂窝板2上开设有缝隙3以使多孔发热体实现防回火,其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多孔发热体的防回火性能。
[0026]进一步地,缝隙3沿下蜂窝板2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通过缝隙3以使下蜂窝板2的相邻两下火孔21相互连通,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0027]优选地,缝隙3的宽度小于燃气燃烧的临界熄火孔径,其设计合理、巧妙,可进一步提高多孔发热体的防回火性能。
[0028]在本实施例中,缝隙3沿下蜂窝板2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即沿下蜂窝板2的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条缝隙3,多条缝隙3间断式排列设置,通过缝隙3以使下蜂窝板2的相邻两下火孔21相互连通,并且缝隙3的宽度小于燃气燃烧的临界熄火孔径,即缝隙3竖向的宽度值小于燃气燃烧的临界熄火孔径值,本实施例中临界熄火孔径为可燃气体混合气在管中火焰不再传播的最大管径,可燃气体混合气在一定的管径范围,火焰传播速度随着管径的减小而减速,当混合气在临界管径或小于临界管径时,便不再燃烧。
[0029]具体地,上火孔11的孔径大于下火孔21的孔径,并且上蜂窝板1的吸水率大于下蜂
窝板2的吸水率,其结构简单,有效提高发热体的稳火性能,助燃效果更好,提高燃烧器的热负荷,使燃烧更加充分,燃烧效率更高。
[0030]优选地,热障涂层为YSZ、莫来石、YSZ+CeO2、La2Zr2O7或者堇青石制成,其设计合理。
[0031]进一步地,上蜂窝板1的厚度大于下蜂窝板2的厚度,其结构简单。
[0032]特别地,上蜂窝板1、下蜂窝板2之间为一体成型,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0033]在本实施例中,在下蜂窝板2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结构以形成下火孔21,在上蜂窝板1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结构以形成与下火孔21相连通的上火孔11,本实施例中通孔结构可以是具有一定规律的直线通孔结构,也可以是有一定规律的曲线通孔结构,当然还可以是轴向梯度通孔结构以及复杂交叉通孔结构。此外,上蜂窝板1的厚度大于下蜂窝板2的厚度,即上蜂窝板1的高度大于下蜂窝板2的高度。
[0034]实施例二:
[0035]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孔发热体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适用于制作如实施例一所描述的多孔发热体,通过采用3D打印和粉末冶金相结合的间接3D打印技术制作多孔发热体,即采用粉末3D打印挤出成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蜂窝板(1)和下蜂窝板(2),其中所述上蜂窝板(1)、下蜂窝板(2)分别由金属或非金属粉末材料制成且所述上蜂窝板(1)的热导率大于所述下蜂窝板(2)的热导率,在所述下蜂窝板(2)上开设有供燃气通过的下火孔(21),在所述上蜂窝板(1)上开设有与所述下火孔(21)相连通的上火孔(11),所述上火孔(11)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下火孔(21)横截面的面积,在所述下蜂窝板(2)与所述上蜂窝板(1)的之间位置处涂覆有热障涂层,在所述下蜂窝板(2)上开设有缝隙(3)以使所述多孔发热体实现防回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3)沿所述下蜂窝板(2)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通过所述缝隙(3)以使所述下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佳强姚家前刘凯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