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分布式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8439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8:06
工程机械的分布式散热系统,包括车架、驾驶室、后机罩、散热系统;散热系统包括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液压油散热单元、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水冷散热单元;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液压油散热单元、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水冷散热单元均包括箱体、位于箱体内的散热管、安装在箱体上的风扇,散热管的两端伸出箱体外部分别形成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风扇被布置在箱体的侧板上;后机罩与机架之间形成一腔体,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液压油散热单元、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水冷散热单元中的至少两个位于腔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每个散热单元独立工作,其工作的功率根据不同散热系统的散热需要设置,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减少装载机工作时的能耗。减少装载机工作时的能耗。减少装载机工作时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程机械的分布式散热系统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的分布式散热系统。
[0003]
技术介绍

[0004]作为一种铲装物料的工程机械,装载机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
[0005]由于装载机工作负荷大,随机性强、热源多且多变、工作环境差等不利因素影响,装载机在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这种情况下,如不进行及时的散热常常会发生过热现象,影响装载机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机件损坏。
[0006]装载机的散热系统由发动机水冷散热系统、发动机中冷散热系统、液力传动散热系统、液压装置散热系统组成。目前我国大型装载机都采用强制散热方式,其风扇直接由发动机驱动,因风扇转速受发动机转速制约不能根据散热要求来调节,又因安装这些系统的空间及位置受限,使各散热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给散热系统的设计安装带来一定困难。
[0007]具体的说:1、在装载机正常工作条件下,由于风扇自身的工作特性,位于风扇中心区域对应的发动机区域散热效果远不及扇叶区域对应的部分,即风扇的散热作业面积不均匀。与此同时,装载机的上述四大散热系统冷却介质的温度是不同的,因而需要的散热风量也是不同的,用一个与发动机直联的风扇对装载机四大散热系统同时进行散热,为了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只能以四大散热系统中需要的最大风量作为工作条件,这种散热方式的散热能力一般偏大,既增加制造成本又浪费材料。
[0008]2、在环境温度较低、装载机刚刚启动等情形下,系统需要的散热强度通常较小,有时甚至不需要风扇工作,但当风扇与发动机直联且不附加合适的控制系统,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浪费,甚至可能因散热系统温度过低而对零部件造成不利影响。
[0009]3、装载机四大散热系统中的液力传动散热系统和液压装置散热系统为了适应与发动机直联的风扇不得不从驾驶室下方连接到后机罩,这需要更长的管线,同时增加了装载机管线的布管难度。
[0010]综上所述,目前的装载机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偏大,未能根据各散热系统的实际的散热需要设置,导致装载机的制造成本以及工作能耗均偏高。
[0011]
技术实现思路

[001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分布式散热系统,其能够根据根据不同散热系统的散热需要设置,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减少工程机械工作时的能耗。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工程机械的分布式散热系统,包括车架、置于车架上的驾驶室、后机罩以及散热系统;散热系统包括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液压油散热单元、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水冷散热单元;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液压油散热单元、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水冷散热单元均包括箱体、位于箱体内的散热管、以及安装在箱体上的至少一个风扇,散热管的两端伸出箱体外部分别形成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风扇被布置在箱体的其中一个侧板上用于将外界的低温空气引入箱体内与散热管进行热交换;后机罩与机架之间形成一腔体,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液压油散热单元、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水冷散热单元中的至少两个位于腔体内。
[0014]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和水冷散单元均位于腔体内,并被设置在后机罩远离驾驶室的一端下方。
[0015]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和液压油散热单元分别设置在驾驶室两侧的车门下方。
[0016]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液压油散热单元、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水冷散热单元均位于腔体内,并且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液压油散热单元、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水冷散热单元上的风扇被布置在同一平面上。
[0017]腔体内设置有一与车架固定配合的固定板,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液压油散热单元、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水冷散热单元的箱体均被固定在固定板上,且箱体上设置有风扇的一侧朝向后机罩远离驾驶室的一端,箱体上与风扇相对的侧板贴靠在固定板上。
[0018]固定板沿车架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固定板与后机罩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
[0019]每一个箱体内均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应箱体内的散热管中介质的温度并根据该温度控制箱体上的风扇的转速。
[0020]箱体的端角部设置有固定座。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传统的散热系统,本专利技术将散热系统中的各个散热单元设置为独立的模块,既可以根据安装需求,将各模块组合在一起,也可以将各个模块分散安装在工程机械的相应位置,减小管路长度的同时方便管路的布置,并且每个散热单元独立工作,其工作的功率根据不同散热系统的散热需要设置,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减少工程机械工作时的能耗。
[0022]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1的B向视图;图4为水冷散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液压油散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4]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工程机械的分布式散热系统,尤其是一种装载机上的分布式散热系统,其包括车架10、驾驶室20、后机罩30以及散热系统,其中驾驶室20固定在车架10上,后机罩30位于驾驶室20的后侧,并且后机罩30与车架10之间形成一腔体;散热系统包括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60、液压油散热单元70、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50、水冷散热单元40,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60、液压油散热单元70、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50、水冷散热单元40为各自独立的散热单元,且均包括箱体、散热管、至少一个风扇,具体的,如图4所示,水冷散热单元40包括箱体41、散热管、风扇44,其中,散热管位于箱体41内部,且散热管的两端分别穿出箱体41外部形成进水口42和出水口43,风扇44安装在箱体41的后侧板上,作为介质的水经由进水口42进入箱体41内的散热管,风扇44将外界的低温空气引入箱体41内部,这些被引入箱体41的低温空气与箱体1内部的散热管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出水口43流出的水的温度满足装载机的工作要求。如图5所示,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50包括箱体51、位于箱体51内部的散热管、风扇54,散热管的两端穿出至箱体51的外部分别形成进气口52和出气口53,高温气体从进气口52进入到散热管,风扇54将外界低温空气引入箱体51中并与箱体51中的散热管进行热交换,降低散热管内部气体的温度,继而从出气口53流出。如图6所示,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60包括箱体61、位于箱体61内的散热管、风扇64,散热管的两端分别穿出至箱体61的外部形成进油口62和出油口63,风扇64安装在箱体61的一侧壁上,其用于将外界的低温空气引入至箱体61内部并与散热管中的油进行热交换,以降低散热管中油的温度;如图7所示,液压油散热单元70包括箱体71、位于箱体71内的散热管、以及风扇74,散热管的两端穿出至箱体71的外部形成进油口72和出油口73,风扇74安装在箱体7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工程机械的分布式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置于车架上的驾驶室、后机罩以及散热系统;散热系统包括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液压油散热单元、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水冷散热单元;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液压油散热单元、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水冷散热单元均包括箱体、位于箱体内的散热管、以及安装在箱体上的至少一个风扇,散热管的两端伸出箱体外部分别形成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风扇被布置在箱体的其中一个侧板上用于将外界的低温空气引入箱体内与散热管进行热交换;后机罩与机架之间形成一腔体,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液压油散热单元、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水冷散热单元中的至少两个位于腔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分布式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冷器空冷散热单元和水冷散单元均位于腔体内,并被设置在后机罩远离驾驶室的一端下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分布式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力变矩器散热单元和液压油散热单元分别设置在驾驶室两侧的车门下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分布式散热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吴淑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华工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