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333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缸盖水套,所述缸盖水套包括主体水套部、排气上水套部和排气下水套部,所述排气上水套部和排气下水套部均连接所述主体水套部的排气侧;缸体水套,所述缸体水套与所述缸盖水套相连;其中所述缸体水套内的其一部分冷却水经过所述排气上水套部、所述排气下水套部流至所述主体水套部,冷却完所述主体水套部的冷却水回流至所述缸体水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能够对缸盖的不同区域进行冷却,便于提高缸盖水套对缸盖的冷却能力,避免缸盖的局部热应力集中,满足缸盖的冷却需求,且便于提高冷却水的冷却效率,利于有效提升缸盖水套的冷却性能。利于有效提升缸盖水套的冷却性能。利于有效提升缸盖水套的冷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排气歧管与气缸盖集成后,气缸盖的热负荷至少要增加10%~20%,增加的热负荷需要冷却水套来进行冷却,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大多通过增加冷却水泵的流量来增加冷却水套的冷却能力,但是使用高流量的冷却水泵会增加水泵的研发成本,且当水泵流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后,冷却水套的冷却效率不会再随流量的增加而提升,即现有的冷却水套的冷却能力无法满足集成排气歧管后的气缸盖的冷却需求,且容易造成局部热应力集中,使得气缸盖产生热疲劳、出现裂纹等,降低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能够对缸盖的不同区域进行冷却,便于提高缸盖水套对缸盖的冷却能力。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缸盖水套,所述缸盖水套包括主体水套部、排气上水套部和排气下水套部,所述排气上水套部和排气下水套部均连接所述主体水套部的排气侧;缸体水套,所述缸体水套与所述缸盖水套相连;其中所述缸体水套内的其一部分冷却水经过所述排气上水套部、所述排气下水套部流至所述主体水套部,冷却完所述主体水套部的冷却水回流至所述缸体水套。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通过设置主体水套部、排气上水套部和排气下水套部,能够对缸盖的不同区域进行冷却,便于提高缸盖水套对缸盖的冷却能力,避免缸盖的局部热应力集中,满足缸盖的冷却需求,且缸盖水套内的冷却水具有多条流动路径,便于提高冷却水的冷却效率,进而有效地对缸盖进行冷却,利于有效提升缸盖水套的冷却性能。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主体水套部包括缸盖鼻梁区水套和燃烧室壁面冷却水套,所述缸体水套内的其二部分冷却水流至所述缸盖鼻梁区水套,以及其三部分冷却水流至所述燃烧室壁面冷却水套,且冷却完所述缸盖鼻梁区水套、所述燃烧室壁面冷却水套的冷却水回流至所述缸体水套。
[0007]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缸体水套与所述缸盖水套之间夹设有垫片,所述垫片具有垫片第一上水口、垫片第二上水口和垫片辅助上水口;所述缸盖水套具有缸盖第一上水口、缸盖第二上水口和缸盖辅助上水口,所述缸盖第一上水口位于所述排气上水套部上,所述缸盖第二上水口位于所述主体水套部与所述排气上水套部之间,所述缸盖辅助上水口位于所述燃烧室壁面冷却水套上;其中所述其一部分冷却水依次经过所述垫片第一上水口和所述缸盖第一上水口流至所述排气上水套部,所述其二部分冷
却水依次经过所述垫片第二上水口和所述缸盖第二上水口流至所述缸盖鼻梁区水套,所述其三部分冷却水经过所述垫片辅助上水口和所述缸盖辅助上水口流至所述燃烧室壁面冷却水套。
[0008]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缸盖水套设有缸盖回水口,所述缸盖回水口位于所述主体水套部的进气侧,所述垫片还具有垫片回水口,所述缸体水套具有缸体回水口,所述缸体回水口位于所述缸体水套的进气侧,所述缸盖水套内的冷却水依次经过所述缸盖回水口、所述垫片回水口和所述缸体回水口回流至所述缸体水套内,且所述缸体水套具有与所述整车的冷却循环管路连通的缸体出水口,所述缸体出水口位于所述缸体水套的排气侧。
[0009]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缸体水套包括若干分别与气缸一一对应的缸体子水套,所述燃烧室壁面冷却水套包括若干分别与燃烧室一一对应的燃烧室子冷却水套,所述缸体水套具有缸体缸间水套上水口,所述垫片设有垫片缸间水套上水口,所述缸盖水套设有缸盖缸间水套上水口,所述缸体缸间水套上水口位于相邻两所述缸体子水套之间,所述缸体水套内的其四部分冷却水经过所述缸体缸间水套上水口、所述垫片缸间水套上水口和所述缸盖缸间水套上水口流至所述缸盖水套内且从所述缸盖回水口回流至所述主体水套部。
[0010]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垫片缸间水套上水口的流通截面的面积为S,满足:S≤π2.52。
[0011]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其一部分冷却水的水量占所述缸盖水套内的所有冷却水的水量的20%~45%。
[0012]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主体水套部包括若干分别与气缸一一对应的子主体水套,所述缸盖鼻梁区水套包括若干分别与气缸一一对应的缸盖子鼻梁区水套,所述子主体水套包括一个所述燃烧室子冷却水套和一个所述缸盖子鼻梁区水套,每个所述子主体水套中冷却水的水量占所述缸盖水套内的所有冷却水的水量的15%~25%。
[0013]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缸盖回水口包括若干分别与所述子主体水套一一对应的缸盖子回水口,所有的所述缸盖子回水口中,靠近所述缸体出水口布置的所述缸盖子回水口的水量最小,且小于等于所述缸盖水套内的所有冷却水的水量的1/n,或者小于等于所述缸体出水口的水量的1/n,其中,n为气缸的数量。
[001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00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0016]所述车辆与上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
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缸盖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缸盖水套与垫片的装配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缸盖水套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0024]图6是图5中A

A处的剖面图;
[0025]图7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缸体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发动机冷却系统100,
[0028]缸盖水套1,主体水套部11,排气上水套部12,排气下水套部13,子主体水套14,缸盖第一上水口15,缸盖第二上水口16,缸盖辅助上水口17,缸盖回水口18,缸盖缸间水套上水口19,
[0029]缸体水套2,缸体入水口21,缸体回水口22,缸体出水口23,缸体缸间水套上水口24,缸体上水口25,
[0030]垫片3,垫片第一上水口31,垫片第二上水口32,垫片辅助上水口33,垫片回水口34,垫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盖水套(1),所述缸盖水套(1)包括主体水套部(11)、排气上水套部(12)和排气下水套部(13),所述排气上水套部(12)和排气下水套部(13)均连接所述主体水套部(11)的排气侧;缸体水套(2),所述缸体水套(2)与所述缸盖水套(1)相连;其中所述缸体水套(2)内的其一部分冷却水经过所述排气上水套部(12)、所述排气下水套部(13)流至所述主体水套部(11),冷却完所述主体水套部(11)的冷却水回流至所述缸体水套(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水套部(11)包括缸盖鼻梁区水套和燃烧室壁面冷却水套,所述缸体水套(2)内的其二部分冷却水流至所述缸盖鼻梁区水套,以及其三部分冷却水流至所述燃烧室壁面冷却水套,且冷却完所述缸盖鼻梁区水套、所述燃烧室壁面冷却水套的冷却水回流至所述缸体水套(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水套(2)与所述缸盖水套(1)之间夹设有垫片(3),所述垫片(3)具有垫片第一上水口(31)、垫片第二上水口(32)和垫片辅助上水口(33),所述缸盖水套(1)具有缸盖第一上水口(15)、缸盖第二上水口(16)和缸盖辅助上水口(17),所述缸盖第一上水口(15)位于所述排气上水套部(12)上,所述缸盖第二上水口(16)位于所述主体水套部(11)与所述排气上水套部(12)之间,所述缸盖辅助上水口(17)位于所述燃烧室壁面冷却水套上;其中所述其一部分冷却水依次经过所述垫片第一上水口(31)和所述缸盖第一上水口(15)流至所述排气上水套部(12),所述其二部分冷却水依次经过所述垫片第二上水口(32)和所述缸盖第二上水口(16)流至所述缸盖鼻梁区水套,所述其三部分冷却水依次经过所述垫片辅助上水口(33)和所述缸盖辅助上水口(17)流至所述燃烧室壁面冷却水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水套(1)设有缸盖回水口(18),所述缸盖回水口(18)位于所述主体水套部(11)的进气侧,所述垫片(3)还具有垫片回水口(34),所述缸体水套(2)具有缸体回水口(22),所述缸体回水口(22)位于所述缸体水套(2)的进气侧,所述缸盖水套(1)内的冷却水依次经过所述缸盖回水口(18)、所述垫片回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雷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