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除湿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8297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除湿冷却系统,包括热交换器、第一循环单元、第二循环单元、冷凝单元、控制单元以及感测单元。第一循环单元连接于热交换器的一侧且包括第一供应管路、第一回流管路以及第一工作流体;第二循环单元连接于热交换器的另一侧且包括第二供应管路、第二回流管路以及第二工作流体,且第一工作流体的温度低于第二工作流体的温度;冷凝单元配置于第二回流管路上;控制单元耦接于第一循环单元;感测单元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且包括湿度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其中湿度传感器用以侦测工作环境的湿度,且温度传感器用以侦测第二工作流体的温度。流体的温度。流体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除湿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除湿冷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备自动除湿功能的二次侧冷却管路的可除湿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配冷单元(Cooling Distribution Unit,CDU)为工业上相当常见的一种冷却用机械设备。一般而言,为了使配冷单元模块化以同时对应多台不同设备的冷却需求,通常会在热交换器的两侧配置一次侧冷却管路以及多组二次侧冷却管路,各组二次侧冷却管路彼此之间为并联关系,如此一来即便这些二次侧冷却管路中的其中一组需要较强或较低的冷却能力时,操作人员可调整一次侧中用以带走热交换器热量的一次侧工作流体,即可对应二次侧的冷却需求且同时兼顾冷却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工业环境当中,湿度是影响机器效率以及组件使用寿命的一个重大变因,且由于二次侧冷却管路直接连接于运转中的设备端,因此需要对于二次侧冷却管路所在的工作环境进行除湿以维持设备运转的效率。然而,若在二次侧冷却管路上额外加装除湿装置,一方面会大幅减少设备内部的可用空间,另一方面也会增加额外的功耗,使得整体的电能使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PUE)因而下降。
[0004]专利技术人于是竭其心智悉心研究,进而研发出一种具备自动除湿功能的二次侧冷却管路的可除湿冷却系统,以期达到减少功耗以及占据体积的效果。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除湿冷却系统,包括热交换器、第一循环单元、第二循环单元、冷凝单元、控制单元以及感测单元。第一循环单元连接于热交换器的一侧且包括第一供应管路、第一回流管路以及第一工作流体,其中第一工作流体依序流经第一供应管路、热交换器以及第一回流管路;第二循环单元连接于热交换器的另一侧且包括第二供应管路、第二回流管路以及第二工作流体,其中第二工作流体依序流经第二供应管路、热交换器以及第二回流管路,且第一工作流体的温度低于第二工作流体的温度;冷凝单元配置于第二回流管路上;控制单元耦接于第一循环单元;感测单元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且包括湿度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用以侦测工作环境的湿度,且温度传感器用以侦测第二工作流体的温度。
[0006]在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循环单元还包括控温阀以及调节管路,控温阀配置于第一供应管路以及第一回流管路的其中之一上,且调节管路连接于控温阀与第一供应管路以及第一回流管路的另一者之间。
[0007]在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循环单元还包括辅助阀,且辅助阀配置于调节管路上。
[0008]在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循环单元还包括第二工作流体储存槽以及排气阀,第二工作流体储存槽配置于第二供应管路上,且排气阀配置于第二工作流体储存槽上。
[0009]在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循环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辅助泵,且辅助泵配置于第二
回流管路上。
[0010]在实施例中,上述的冷凝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冷凝件以及冷凝水槽,且冷凝水槽配置于冷凝件的下方。
[0011]在实施例中,上述的冷凝单元还包括排水管路以及排水阀,排水管路连通于冷凝水槽,且排水阀配置于排水管路上。
[0012]在实施例中,上述的冷凝件为鳍片,且第二回流管路穿设于冷凝件。
[0013]在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单元还包括第一流量计以及第二流量计,第一流量计配置于第一供应管路以及第一回流管路的其中之一上,且第二流量计配置于第二供应管路以及第二回流管路的其中之一上。
[0014]在实施例中,上述的热交换器为板式热交换器。
[0015]借此,本技术的可除湿冷却系统能通过湿度传感器侦测工作环境的湿度,并借由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循环单元流经热交换器的流量,从而控制第二工作流体的温度并进一步使得配置于第二回流管陆上的冷凝单元将工作环境中的水气冷凝,达到自动除湿并减少功耗的效果。
[0016]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可除湿冷却系统的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可除湿冷却系统的正视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的后视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的管路配置示意图。
[0021]【符号说明】
[0022]1 可除湿冷却系统
[0023]100 热交换器
[0024]200 第一循环单元
[0025]210 第一供应管路
[0026]220 第一回流管路
[0027]222 第一回流上游段
[0028]224 第一回流下游段
[0029]230 调节管路
[0030]232 辅助阀
[0031]240 控温阀
[0032]300 第二循环单元
[0033]310 第二供应管路
[0034]320 第二回流管路
[0035]330 第二工作流体储存槽
[0036]332 排气阀
[0037]340 辅助泵
[0038]350 逆止阀
[0039]400 冷凝单元
[0040]410 冷凝件
[0041]420 冷凝水槽
[0042]430 排水管路
[0043]432 排水阀
[0044]500 控制单元
[0045]510 控温阀驱动单元
[0046]600 感测单元
[0047]610 湿度传感器
[0048]620 温度传感器
[0049]630 第一流量计
[0050]640 第二流量计
[0051]700 过滤单元
[0052]F1、F2 工作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53]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效果,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值得一提的是,以下实施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而非对本技术加以限制。此外,在下列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将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
[0054]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的可除湿冷却系统的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可除湿冷却系统1包括热交换器100、第一循环单元200、第二循环单元300、冷凝单元400、控制单元500以及感测单元600,其中第一循环单元200连接于热交换器100的一侧,第二循环单元300连接于热交换器100的另一侧,冷凝单元400配置于第二循环单元300上,控制单元500耦接于第一循环单元200,而感测单元600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500。
[0055]请参考图2至图4,其中图2为图1的可除湿冷却系统的正视示意图,图3为图2的后视示意图,而图4为图1的管路配置示意图。详细而言,可除湿冷却系统1例如是可安装于服务器或工业用设备机柜内的配冷单元,且分别通过由第一循环单元200担任的一次侧冷却管路以及由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除湿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器;第一循环单元,连接于该热交换器的一侧且包括第一供应管路、第一回流管路以及第一工作流体,其中该第一工作流体依序流经该第一供应管路、该热交换器以及该第一回流管路;第二循环单元,连接于该热交换器的另一侧且包括第二供应管路、第二回流管路以及第二工作流体,其中该第二工作流体依序流经该第二供应管路、该热交换器以及该第二回流管路,且该第一工作流体的温度低于该第二工作流体的温度;冷凝单元,配置于该第二回流管路上;控制单元,耦接于该第一循环单元;以及感测单元,电性连接于该控制单元且包括湿度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该湿度传感器用以侦测工作环境的湿度,且该温度传感器用以侦测该第二工作流体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除湿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循环单元还包括控温阀以及调节管路,该控温阀配置于该第一供应管路以及该第一回流管路的其中之一上,且该调节管路连接于该控温阀与该第一供应管路以及该第一回流管路的另一者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除湿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循环单元还包括辅助阀,且该辅助阀配置于该调节管路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除湿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耕翰朱佳建
申请(专利权)人:元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