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8197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对局部冻胀进行精准加热,并大大缩减用电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多个沿着横向和纵向排列的安装格;和位移感知温控部,安装在壳体中,包括多个监控单元;每个监控单元安装在一个安装格中,包括:设置在安装格一侧边部中、监测位移变化的位移感知件,围绕且位于安装格其余边部中、在位移变化达到局部冻胀发生条件时进行加热的发热线;在行、列上相邻的任意两个监控单元均间隔至少一个安装格。装格。装格。

Local frost heave displacement sens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局部冻胀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合成材料作为一种良好的建筑材料被应用于岩土工程,其最初始的作用便是作为加筋材料应用于公路、铁路、机场的路基增强和路面增强,也适用于铁路公路的边坡防护。其施工方便、经济实惠的特点受到土木工程领域的一片青睐。但随着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所需的合成材料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
[0003]在冻土地区,例如,我国的华北地区、新疆和藏南部地区及东北南部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均在0℃以下。在这种寒冷地域,由于温度较低,经常遇到土体冻胀致使构筑物(公路、铁路、埋地涵洞等)寿命受到严重的威胁及相关冻害影响,此种冻害影响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局部冻胀,对于此类情况,目前一般通过大面积加热来进行对应,但施加整片地带的发热会造成大面积的电力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对局部冻胀进行精准加热,并大大缩减用电量,节约能耗。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0006]<结构>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多个沿着横向和纵向排列的安装格;和位移感知温控部,安装在壳体中,包括多个监控单元;每个监控单元安装在一个安装格中,包括:设置在安装格一侧边部中、监测位移变化的位移感知件,围绕且位于安装格其余边部中、在位移变化达到局部冻胀发生条件时进行加热的发热线;在行、列上相邻的任意两个监控单元均间隔至少一个安装格。
[0008]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每个安装格均为矩形框状结构,中部区域镂空,发热线呈C型围绕安装格的三侧边设置,位移感知件设置在第四个边中。
[0009]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在壳体对应局部冻胀的主体区域上:每行每列都对应安装有多个监控单元,行、列上相邻的任意两个监控单元均间隔一个安装格,将监控单元中位移感知件所在的一侧记为开口侧,则在相邻列和行上,监控单元的开口侧相对向。
[0010]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相邻安装格可拆卸相连。
[0011]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壳体还包括形成在主体区域上的多个导线通道,将相邻安装格相交处记为节点,各个导线通
道的一端与安装格上开口侧对应的一个节点相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使监控单元中发热线和位移感知件的两端的导线都能从中引出;相邻开口侧共有一个节点,共用一个导线通道。
[0012]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安装格的边长尺寸根据冻土环境确定,寒季平均低温在0~

5℃边长设置为12cm,寒季平均低温在

5~

10℃凹槽间距设置为10cm,寒季平均低温在

10~

20℃凹槽间距设置为8cm。
[0013]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还可以具有包括:控制部,与位移感知温控部通信相连,控制各个监控单元的运行;其中,控制部获取每个监控单元中位移感知件监测的位移量信息,并在位移量超过第一阈值时,将该监控单元及周围距离该监控单元最近的N个监控单元作为局部冻胀判断对象,确定这N+1个监控单元中最大和最小位移量,并计算两者差值,然后将差值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为差值不超过第二阈值,判断为发生了整体冻胀,不需要进行加热;若比较结果为差值超过第二阈值,判断为对应最大位移量的监控单元处发生了局部冻胀,启动该监控单元的发热线进行加热,在加热一定时间后进一步将该监控单元当前的位移量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若当前的位移量未超过第一阈值,则停止加热,若当前的位移量仍超过第一阈值,则以该监控单元为加热中心,控制周围距离该监控单元最近的N个监控单元中的发热线启动,进行协同加热;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这样对局部冻胀防控效果更好。
[0014]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控制部根据用户设定的不同监控级别区域,按照相应级别区域的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和加热时间对各个区域进行相应的监控,每个级别区域的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和加热时间不完全相同。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特定区域进行更为严格的监控和防护。
[0015]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发热线能够进行两档加热,在控制部判断为发生局部冻胀的情况下,控制发热线进行第二档加热,在加热一定时间后,若当前的位移量仍超过第一阈值,则以该监控单元为加热中心,控制周围距离该监控单元最近的N个监控单元中的发热线进行第一档加热;第一档加热的发热量小于第二档加热的发热量。这样协同加热,能够更快消除局部冻胀,并有效预防周围区域局部冻胀扩展。
[0016]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N=安装格的边数。
[0017]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位移感知件和发热件与控制部通信相连,控制部将各个监控单元进行编号,并将各个监控单元与其所对应的冻土位置进行对应,能够将监控情况在冻土模型图上进行对应显示。
[0018]<方法>
[0019]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前述<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20]步骤一、制做模具:底模包括平台平面和在平台上挖出的纵横交错的凹槽,凹槽横向以及纵向间隔排列布置,形成相连凹槽之间围成格子状,顶模以同等方式挖出凹槽,且在部分凹槽交叉结点处钻出竖向贯通孔道,该贯通孔道贯穿顶模;
[0021]步骤二、设置监控单元:将位移感知件和发热线对应参照底模凹槽中的格子形状和尺寸摆放,使位移感知件对应围成格子的一边凹槽,发热线对应围成格子的其余各边凹
槽,并将位移感知件和发热线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导线,形成一个监控单元;重复前述过程,形成多个监控单元;
[0022]步骤三、向底模中倒入环氧树脂胶,使环氧树脂均匀流入凹槽,等待环氧树脂胶由液态进入可塑性形态时将步骤二中摆放好的监控单元放入凹槽中;等待环氧树脂胶进入固态后盖上顶模,且导线由贯通孔道穿过顶模,从贯通孔道注入环氧树脂胶,待其固化好后拆模形成环氧树脂胶壳体包裹住的位移感知温控部;
[0023]步骤四、将发热线用导线连接到控制终端,将位移感知件连接到静态应变测试系统,且静态应变测试系统连接到数据采集终端。
[0024]专利技术的作用与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局部冻胀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多个沿着横向和纵向排列的安装格;和位移感知温控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包括多个监控单元;每个所述监控单元安装在一个所述安装格中,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格一侧边部中、监测位移变化的位移感知件,围绕且位于所述安装格其余边部中、在位移变化达到局部冻胀发生条件时进行加热的发热件;在行、列上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监控单元均间隔至少一个所述安装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所述安装格均为矩形框状结构,中部区域镂空,所述发热件呈C型围绕所述安装格的三侧边设置,所述位移感知件设置在第四个边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壳体对应局部冻胀的主体区域上:每行每列都对应安装有多个所述监控单元,行、列上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监控单元均间隔一个所述安装格,将所述监控单元中所述位移感知件所在的一侧记为开口侧,则在相邻列和行上,所述监控单元的所述开口侧相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形成在所述主体区域上的多个导线通道,将相邻所述安装格相交处记为节点,各个所述导线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格上所述开口侧对应的一个所述节点相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使所述监控单元中所述发热件和所述位移感知件的两端的导线都能从中引出;相邻所述开口侧共有一个所述节点,共用一个所述导线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安装格的边长尺寸根据冻土环境确定,寒季平均低温在0~

5℃边长设置为12cm,寒季平均低温在

5~

10℃凹槽间距设置为10cm,寒季平均低温在

10~

20℃凹槽间距设置为8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冻胀位移感知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与所述位移感知温控部通信相连,控制各个所述监控单元的运行;其中,所述控制部获取每个所述监控单元中所述位移感知件监测的位移量信息,并在位移量超过第一阈值时,将该监控单元及周围距离该监控单元最近的N个监控单元作为局部冻胀判断对象,确定这N+1个监控单元中最大和最小位移量,并计算两者差值,然后将差值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为差值不超过第二阈值,判断为发生了整体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李瑞恒肖衡林余汉龙银豪梁陈卓雷璟劼郑庞坤缪颖妍吴继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