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卸料的自顶出模具及其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8014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8:07
一种便于卸料的自顶出模具及其操作方法,其包括底部设置的底模座,底模座靠近四角位置处通过螺杆安装的顶模座,顶模座底端的中部设置的上模块,上模块下方设置的下模块,上模块内部开设的上模腔以及下模块内部开设的下模腔,还包括顶料机构、加热机构、注塑机构和排气孔,所述下模块的底部设置有顶料机构,下模块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加热机构,上模块位于上模腔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注塑机构;所述顶料机构包括顶杆丝孔和导向孔,顶杆设置在底模座的顶端,顶杆的顶端设置有位于下模腔底端的顶块,底模座两侧的中部安装有丝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用于不同腿长的训练者训练使用,同时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训练强度,适用性强。适用性强。适用性强。

A self ejecting die convenient for unloading and its ope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卸料的自顶出模具及其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具体为一种便于卸料的自顶出模具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模具(m
ú
j
ù
),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0003]现有的注塑模具在使用时,注塑均匀性差,同时下模腔可能会因熔融物温度降低导致流动性降低,无法保证成型质量,同时注塑冷却成型后卸料不便,不利于模具的注塑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卸料的自顶出模具及其操作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注塑模具在使用时,注塑均匀性差,同时下模腔可能会因熔融物温度降低导致流动性降低,无法保证成型质量,同时注塑冷却成型后卸料不便,不利于模具的注塑使用的问题。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卸料的自顶出模具,包括底部设置的底模座(1),底模座(1)靠近四角位置处通过螺杆(2)安装的顶模座(3),顶模座(3)底端的中部设置的上模块(4),上模块(4)下方设置的下模块(5),上模块(4)内部开设的上模腔(6)以及下模块(5)内部开设的下模腔(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料机构(8)、加热机构(9)、注塑机构(10)和排气孔(11),所述下模块(5)的底部设置有顶料机构(8),下模块(5)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加热机构(9),上模块(4)位于上模腔(6)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注塑机构(10);所述顶料机构(8)包括顶杆(801)、顶块(802)、通孔(803)、丝杆(804)、横梁(805)、轴承(806)、转动手柄(807)、导向柱(808)、升降块(809)、丝孔(810)和导向孔(811),顶杆(801)设置在底模座(1)的顶端,顶杆(801)的顶端设置有位于下模腔(7)底端的顶块(802),底模座(1)两侧的中部安装有丝杆(804),丝杆(804)的顶端安装有横梁(805),丝杆(804)通过轴承(806)与横梁(805)连接,丝杆(804)的顶端安装有转动手柄(807),丝杆(804)的两侧对称固定有导向柱(808),丝杆(804)和导向柱(808)上设置有升降块(809),升降块(809)对应丝杆(804)位置处开设有丝孔(8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卸料的自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4)顶端的中部设置有与上模腔(6)连通的排气孔(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卸料的自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801)设置的数量为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卸料的自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块(5)对应顶杆(801)位置处开设有通孔(80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卸料的自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块(809)对应导向柱(808)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81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卸料的自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9)包括内腔(9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年跃胡金国张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源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