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757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应用在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无法安装在狭小的空间内的问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轴向贯穿所述底座;还包括转动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磁体、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传输导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嵌设在所述内腔内,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内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隔环;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端面上;所述电路板嵌设在所述内腔内并用于检测所述磁体旋转时的磁场变化强度;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满足小体积、高可靠的要求的效果。高可靠的要求的效果。高可靠的要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


[0001]本技术应用在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

技术介绍

[0002]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encoder)是将信号(如比特流)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目前现有的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结构复杂,整体结构体积较大,当工作环境中用于安装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的空间位置较小时,现有的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的体积较大,不易安装在空间较小的位置上,从而影响正常工作,因此需要一种小型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解决了现有的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无法安装在狭小的空间内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轴向贯穿所述底座;
[0006]还包括转动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磁体、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传输导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嵌设在所述内腔内,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内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隔环;
[0007]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端面上;
[0008]所述电路板嵌设在所述内腔内并用于检测所述磁体旋转时的磁场变化强度。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底座配合的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底端一侧设置有供所述传输导线穿出的穿线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圆面上均套设有固定套环。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所述磁体的凹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腔内沿着其周向设置有固定所述电路板的固定环板。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端面设置有连接凹槽,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的外圆面上沿着其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紧固孔,所述紧固孔与所述连接凹槽相连通。
[00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5]本技术的一种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此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结构简单、紧凑、合理,且方便加工,同时可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加工不同大小、尺寸的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可适用于空间非常狭小的位置的安装,满足小体积、高可靠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6]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
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0]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1]1、底座;2、内腔;3、转动轴;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磁体;7、电路板;8、传输导线;9、隔环;10、防护壳;11、穿线孔;12、固定套环;13、凹槽;14、固定环板;15、连接凹槽;16、紧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5]参考图1、图2和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包括底座1,底座1内设置有内腔2,内腔2轴向贯穿底座1;还包括转动轴3、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磁体6、电路板7以及与电路板7电连接的传输导线8,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分别嵌设在内腔2内,转动轴3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通过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使转动轴3安装在底座1的内腔2内,同时保证转动轴3可转动工作;在内腔2内且位于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之间设置有隔环9,通过隔环9对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起到支撑和定位的作用;磁体6设置在转动轴3的一端端面上,当转动轴3转动时磁体6也同步转动,磁体6选用磁铁;电路板7嵌设在内腔2内并用于检测磁体6旋转时的磁场变化强度;进一步地,还包括与底座1配合的防护壳10,防护壳10的底端一侧设置有供传输导线8穿出的穿线孔11,防护壳10与底座1通过压铆的方式进行安装。
[0026]进一步地,参考图1、图2和图3,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的外圆面上均套设有固定套环12,固定套环12采用橡胶材质制成,通过固定套环12进一步的起到固定的作用,此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组装完成后使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牢固的固定在内腔2内,防止出现松动的现象。
[0027]进一步地,参考图1、图2和图3,转动轴3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固定磁体6的凹槽13,通过凹槽13方便将磁体6安装在转动轴3上;内腔2内沿着其周向设置有固定电路板7的固定环板14,通过固定环板14对电路板7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在转动轴3的另一端端面设置
有连接凹槽15,通过连接凹槽15方便将转动轴3与外界待测量设备的连接,在转动轴3的另一端的外圆面上沿着其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紧固孔16,紧固孔16与连接凹槽15相连通,每个紧固孔16内均设置有紧固螺钉,通过紧固螺钉对安装在连接凹槽15内的连接件进行固定,在操作时较为方便快捷。
[0028]综上所述:此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结构简单、紧凑、合理,且方便加工,同时可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加工不同大小、尺寸的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本技术中的防护壳的外圆直径为18.5mm,该尺寸的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可适用于空间非常狭小的位置的安装,满足小体积、高可靠的要求。
[0029]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轴向贯穿所述底座;还包括转动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磁体、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传输导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嵌设在所述内腔内,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内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隔环;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端面上;所述电路板嵌设在所述内腔内并用于检测所述磁体旋转时的磁场变化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小型增量型脉冲编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底座配合的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底端一侧设置有供所述传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栋董马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申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