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灰喷吹循环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7299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灰喷吹循环燃烧系统,属于环保设备技术利于,包括冲天炉,所述冲天炉的底部设置熔融槽,所述熔融槽的上侧设置用于承托物料的格栅;格栅的下侧设置有燃烧段,燃烧段的外周设置有若干燃烧器;所述冲天炉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连接集尘装置,集尘装置连接有集尘斗,集尘斗的下端连接螺旋送料装置,螺旋送料装置的输出端通过导料斗连接导料管;所述燃烧器的中心设置喷粉管,喷粉管与所述导料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尾气当中的粉尘进行捕捉回收,进行喷出混合煅烧,提高物料利用率,并减少了排放污染。并减少了排放污染。并减少了排放污染。

A fly ash injection circulating combus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灰喷吹循环燃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飞灰喷吹循环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冲天炉是岩棉生产中的的熔融设备,通过燃烧器对矿石原料或者混合块状原料进行煅烧,使其形成熔融状态,下流存集在底部的熔融槽当中。在冲天炉对原料进行煅烧过程中,部分原料可能未被完全熔融,将形成粉尘混合在尾气当中,需要在后续排出的尾气进行除尘处理,造成较大的除尘压力。在尾气当中不仅存在原料的粉尘颗粒,还存在一部分为完全燃烧的碳粉,不仅造成了原料的浪费,而且还损失了一部分热值,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
[000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飞灰喷吹循环燃烧系统,能够对尾气当中的粉尘进行捕捉回收,进行喷出混合煅烧,提高物料利用率,并减少了排放污染。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飞灰喷吹循环燃烧系统,包括冲天炉,所述冲天炉的底部设置熔融槽,所述熔融槽的上侧设置用于承托物料的格栅;格栅的下侧设置有燃烧段,燃烧段的外周设置有若干燃烧器;所述冲天炉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连接集尘装置,集尘装置连接有集尘斗,集尘斗的下端连接螺旋送料装置,螺旋送料装置的输出端通过导料斗连接导料管;所述燃烧器的中心设置喷粉管,喷粉管与所述导料管连接。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料管呈倾斜状态,上端与导料斗下端连接,下端通过喷射装置连接喷粉管。r/>[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射装置的内腔一端连接导料管,另一端连接喷粉管末端的连接段,所述导料管伸入喷射装置的内腔,并形成锥形缩口,所述喷射装置内腔壁与锥形缩口之间形成锥形间隙;所述导料管与喷射装置的内腔之间形成环形腔,环形腔连通所述锥形间隙;所述喷射装置的外周设置连通环形腔的进气管。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粉管还包括柔性段,柔性段与连接段远离喷射装置的一端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燃烧器包括相互套装的外管、内管和混合管,所述内管套设在外管与混合管之间,所述外管和内管的后端分别开设进气口一和进气口二;所述混合管内设置喷粉管,喷粉管的前端设置喷粉端,所述喷粉管可沿喷粉管轴向调节,用于调节喷粉端伸出或缩入内管。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管的后端外周设置外管座,所述进气口一开设于外管座;所述内管的后端外周设置内管座,所述进气口二开设于内管座。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粉管的喷粉端的端部及外周位置开设若干喷粉孔;所述外管和内管的前端设置环形的喷射盖,所述喷射盖上设置喷射孔;所述混合管的内部
设置若干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对喷粉管滑动导向,所述支撑架一上开设若干过流孔。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管的后端连接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内设调节腔,所述喷粉管的后端贯穿所述调节筒,所述调节筒的后端与喷粉管之间通过密封套滑动密封;所述喷粉管对应于调节腔内的位置设置有调节活塞,所述调节活塞将调节腔分隔为朝前的腔室一和朝后的腔室二,并可沿前后活塞运动;所述调节活塞与调节腔的前端内壁之间弹性抵压有弹簧一;所述调节筒对应于腔室一的一侧外周设置有进气口三,所述喷粉管对应于腔室二处的外周开设有调压孔一。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筒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导滑筒,所述喷粉管穿过所述导滑筒,所述密封套套设在导滑筒和喷粉管之间,并分别与导滑筒、喷粉管滑动密封;所述密封套的一端伸入腔室二内,并与喷粉管上的环形凸起端面相抵,用于限制喷粉管的向后移动距离;所述密封套可相对调节筒前后轴向调节。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筒的后端螺纹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沿调节筒前后调节,所述连接筒上固定连接有调节盖,所述调节盖与密封套伸出导滑筒的外端相抵。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粉管外周对应于调节活塞处固定连接有环形凸起,所述调节活塞呈环形,调节活塞内周活塞连接于环形凸起的外周,调节活塞的外周活塞连接于调节腔的内周壁上,所述调节活塞可相对环形凸起前后调节。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凸起朝前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凸起一,所述限位凸起一用于与调节活塞抵压限位;所述环形凸起朝后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凸起二,所述限位凸起二与调节活塞之间弹性抵压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用于向朝限位凸起一推动活塞。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粉管对应于环形凸起的外周位置开设调压孔二,所述调压孔二位于靠近限位凸起一的一侧,所述调节活塞位于调压孔二的外周位置,并将调压孔二封闭。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粉管对应于环形凸起的外周位置开设调压孔一,所述调压孔一位于靠近限位凸起二一侧,所述调节活塞可活塞运动至调压孔一的外周位置,并将调压孔封闭。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粉管对应于伸入混合管的位置设置有限流装置,所述阀组件用于对喷粉管限流,用于限制喷粉管喷粉端的喷出量。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流装置包括限流块一和限流块二,所述限流块一固定连接于喷粉管的内周壁上,限流块二与限流块一同轴安装,并转动连接于限流块一上;所述限流块一和限流块二均设置有对应的限流孔,限流块一和限流块二通过相对偏转,以调节限流孔的位置,实现限流孔的开闭。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流块二上同轴连接有一限流杆,所述限流杆后端穿出喷粉管,所述限流块一中间开设连接孔,限流块二中心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穿过连接孔与限流块一转动连接。
[002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通过在冲天炉的排气端上安装粉尘回收装置,能够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未完全燃烧的物料粉尘重新捕捉回收,并结合粉尘输送机构,能够将粉尘重新输入到冲天炉当中进
行二次煅烧,提高粉尘的煅烧率,并且能够减少尾气中粉尘颗粒物含量,减少尾气处理的压力。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飞灰喷吹循环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喷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喷粉管末端的连接段和柔性段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冲天炉;2、熔融槽;3、格栅;4、出液槽;5、燃烧段;6、燃烧器;7、排气管;8、集尘装置;9、集尘斗;10、螺旋送料装置;11、导料斗;12、导料管;13、喷射装置;131、环形腔;132、进气管;133、锥形缩口;134、锥形间隙;14、连接段;15、阀组件;151、限流块一;152、限流块二;153、限流孔;154、限流杆;155、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灰喷吹循环燃烧系统,包括冲天炉(1),所述冲天炉(1)的底部设置熔融槽(2),所述熔融槽(2)的上侧设置用于承托物料的格栅(3);格栅(3)的下侧设置有燃烧段(5),燃烧段(5)的外周设置有若干燃烧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天炉(1)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7),排气管(7)连接集尘装置(8),集尘装置(8)连接有集尘斗(9),集尘斗(9)的下端连接螺旋送料装置(10),螺旋送料装置(10)的输出端通过导料斗(11)连接导料管(12);所述燃烧器(6)的中心设置喷粉管(69),喷粉管(69)与所述导料管(1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灰喷吹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管(12)呈倾斜状态,上端与导料斗(11)下端连接,下端通过喷射装置(13)连接喷粉管(6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飞灰喷吹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装置(13)的内腔一端连接导料管(12),另一端连接喷粉管(69)末端的连接段(14),所述导料管(12)伸入喷射装置(13)的内腔,并形成锥形缩口(133),所述喷射装置(13)内腔壁与锥形缩口(133)之间形成锥形间隙(134);所述导料管(12)与喷射装置(13)的内腔之间形成环形腔(131),环形腔(131)连通所述锥形间隙(134);所述喷射装置(13)的外周设置连通环形腔(131)的进气管(1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灰喷吹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粉管(69)还包括柔性段(16),柔性段(16)与连接段(14)远离喷射装置(13)的一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灰喷吹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6)包括相互套装的外管(61)、内管(62)和混合管(63),所述内管(62)套设在外管(61)与混合管(63)之间,所述外管(61)和内管(62)的后端分别开设进气口一(65)和进气口二(66);所述混合管(63)内设置喷粉管(69),喷粉管(69)的前端设置喷粉端(611),所述喷粉管(69)可沿喷粉管(69)轴向调节,用于调节喷粉端(611)伸出或缩入内管(6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飞灰喷吹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61)的后端外周设置外管座(613),所述进气口一(65)开设于外管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双刚陈伟杰陈成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伊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