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层横担同塔双回路耐张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711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层横担同塔双回路耐张塔,包括塔头、塔身和塔腿,塔身采用为方型布局,塔身四角下侧布置四个塔腿,塔身上侧与塔头呈T型布置,单层导线横担对称分布于塔头左右两侧;每个导线横担端部的设置一个地线支架,每个地线支架前后两侧设置两个地线耐张串挂点,挂一根地线;导线横担上平面与塔身连接节点处有四个节点,每个节点处设置一个地线耐张串挂点,前后相对的两个地线耐张串挂点上挂一根地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降低了耐张塔的高度,可以满足钻越的高度要求,降低了对钻越地点选取的制约,从而降低整个输电线路施工的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层横担同塔双回路耐张塔


[0001]本技术涉及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
,具体涉及一种单层横担同塔双回路耐张塔。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交流220kV输电线路设计中,同塔双回路耐张塔通常规划成一层地线横担和三层导线横担,六相导线分别布置在上、中、下三层导线横担上。下横担按最低15米高度计算,考虑下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上导线横担和地线横担的层间距离,同塔双回路耐张塔的全高将达到32米;220kV输电线路钻越档的下导线按最低6.5米高度计算,同样考虑下导线、中导线、上导线和地线的层间距离,同塔双回路的地线高度将达到24米。
[0003]当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需要钻越500kV输电线路或其他重要设施时,这种耐张塔高度及地线高度对钻越点的选取造成了极大的制约,更改钻越点的位置或者改造被钻越的500kV输电线路都会影响整条220kV输电线路的技术经济性,如:路径方案不够合理,改造方案更加复杂,经济造价偏高,影响原有输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需要钻越时耐张塔高度太高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单层横担同塔双回路耐张塔,可以将耐张塔高度控制在满足钻越的高度要求,施工方便,经济性好。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单层横担同塔双回路耐张塔,包括塔头、塔身和塔腿,塔身采用为方型布局,塔身四角下侧布置四个塔腿,塔身上侧与塔头呈T型布置,单层导线横担对称分布于塔头左右两侧;每侧导线横担前后两侧设置三组相对的导线耐张串挂点,每侧三组导线耐张串挂点挂一回输电线路的三相导线;在每组导线耐张串挂点中间设置一个跳线悬垂串挂点;每个导线横担端部设置一个地线支架,每个地线支架前后两侧设置两个地线耐张串挂点,挂一根地线;导线横担上平面与塔身连接节点处有四个节点,每个节点处设置一个地线耐张串挂点,前后相对的两个地线耐张串挂点上挂一根地线。
[0006]本技术在同一层导线横担上合理地布置六相导线的位置,使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布置在耐张塔单层导线横担两侧,有效降低了耐张塔的高度,可以满足钻越的高度要求,降低了对钻越地点选取的制约,从而降低整个输电线路施工的成本,使输电线路更加可靠,布置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0008]其中:1、塔头;2、塔身;3、塔腿;4、导线横担;5、地线支架;6、地线耐张串挂点;7、导线耐张串挂点;8、跳线悬垂串挂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单层横担同塔双回路耐张塔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0]参照图1,本技术的耐张塔由塔头1、塔身2和塔腿3组成,整塔呈T型布置。塔身采2用典型的方型布局,单层导线横担4对称分布于塔头左右两侧。耐张塔全高可以控制在13米,钻越档的地线高度可以控制在10米以下。
[0011]本技术的耐张塔每侧导线横担4上布置一回输电线路的三相导线,水平布置,每相导线设置两个导线耐张串挂点7,以及一个跳线悬垂串挂点8,两个导线耐张串挂点7分居导线横担的前后两侧,跳线悬垂串挂点8位于相应的两个导线耐张串挂点7的中间位置。每个导线横担端部设置一个地线支架5,每个地线支架前后两侧设置两个地线耐张串挂点6。
[0012]该耐张塔布置四根地线,其中两根地线分别挂在左右侧地线支架的两个地线耐张串挂点6上;导线横担上平面与塔身连接节点处有四个节点,四个节点处各设置一个地线耐张串挂点6,另外两根地线分别挂在前后相对的两个地线耐张串挂点6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层横担同塔双回路耐张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头(1)、塔身(2)和塔腿(3),塔身(2)采用为方型布局,塔身(2)四角下侧布置四个塔腿(3),塔身(2)上侧与塔头(1)呈T型布置,单层导线横担(4)对称分布于塔头左右两侧;每侧导线横担(4)前后两侧设置三组相对的导线耐张串挂点(7),每侧三组导线耐张串挂点(7)挂一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春阳赵风雷张健韩志军杨礼东赵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