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角排列的500kV双回路耐张钻越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201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角排列的500kV双回路耐张钻越塔,属于输电工程钻越塔技术领域,包括塔腿、瓶口、塔身、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所述瓶口连接在塔腿上方,塔身连接在瓶口上方,所述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从塔身顶端向下依次连接,所述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分别设置在所述塔身两侧;可以优化线路路径,降低工程造价。降低工程造价。降低工程造价。

A triangular arrangement 500kV Double Circuit tension drilling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角排列的500kV双回路耐张钻越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工程钻越塔
,具体涉及一种三角排列的500kV双回路耐张钻越塔。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不断发展,新建双回500kV线路钻越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时,钻越点选择非常困难,通常采用绕行、升塔改造、双回局部变单回等方式。上述方式存在技术方案复杂、停电周期长、施工难度大、投资高、不方便运行维护等问题,因此通过研究一种双回500kV钻越塔,钻越已有线路时,对钻越点的要求更低,钻越位置选择更加灵活便利,使500kV线路的路径方案更加优化;避免了停电升塔改造或局部将双回路拆分为两个单回路的钻越方案,减小了设计施工难度,降低了工程投资,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三角排列的500kV双回路耐张钻越塔。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三角排列的500kV双回路耐张钻越塔,包括:塔腿、瓶口、塔身、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所述瓶口连接在塔腿上方,塔身连接在瓶口上方,所述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从塔身顶端向下依次连接,所述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分别设置在所述塔身两侧。
[000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在塔身左侧的下导线横担设有第一挂点组件为第一双联刚性跳线串、第一耐张绝缘子串,所述在塔身右侧的下导线横担设有第二挂点组件为第二双联跳线串、第二耐张绝缘子串,所述在塔身左侧的上导线横担设有第三耐张绝缘子串,塔身右侧的上导线横担设有第四耐张绝缘子串,所述在塔身左侧的地线横担设有第三双联刚性跳线串,在塔身右侧的地线横担设有第四双联跳线串,所述第三耐张绝缘子串和第三双联刚性跳线串为第三挂点组件,所述第四耐张绝缘子串和第四双联跳线串为第四挂点组件。
[000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挂点组件和第二挂点组件均为两组,且两组的第一挂点组件与两组的第二挂点组件分别布置在下导线横担上,第三挂点组件和第四挂点组件为一组,且第三挂点组件与第四挂点组件以各自的地线横担和上导线横担为中心线两侧布置。
[00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双联刚性跳线串、第三双联刚性跳线串为八字形双联刚性跳线串。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在塔身两侧的地线横担上方均设有第一地线挂点。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左侧地线横担的支架的下翼设有第二地线挂点,右侧地线横担的支架的下翼设有第三地线挂点,所述塔身设有第四地线挂点,第二地线挂点、第三地线挂点和第四地线挂点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申请在满足电气间隙、防雷保护、绝缘配合、电磁环境等方面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塔头高度,塔全高最高控制到34米(呼高18米),钻越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点选择容易,不需要双回路线路拆成两条单回线路,不会对被钻越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任何改造,方便施工和运行,且本专利是0
°‑
90
°
转角塔,可以优化线路路径,降低工程造价。
[0013]本申请外角侧采用八字形双联刚性跳线串,内角侧采用通用的跳线串,既满足电气绝缘间隙要求,解决跳线风偏对铁塔构件间隙不满足要求的问题,还进一步降低了塔头高度,从而使钻越更加方便。
[0014]本申请采用“不对称阶梯式”地线挂法,即非钻越时,地线挂置在地线横担的上底面,挂置点高,防雷效果好,钻越时,地线挂置在地线支架的下翼,降低了钻越档塔头尺寸,综合考虑被钻越线路的屏蔽作用仍能满足防雷要求。
[0015]本申请中,将钻越档导线的排列方式由三相垂直改为中下相水平的三角排列,节省了对地距离。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塔腿,2.瓶口,3.塔身,4.地线横担,5.上导线横担,6.下导线横担,7.第一双联刚性跳线串,8.第一耐张绝缘子串,21.第四耐张绝缘子串,22.第二双联跳线串,23.第二耐张绝缘子串,24.第三耐张绝缘子串,25.第三双联刚性跳线串,26.第四双联跳线串。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1]本申请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表示区别而已,并不是结构不同。
[0022]如图1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三角排列的500kV双回路耐张钻越塔,其中瓶口2与塔腿1相连,塔身3与瓶口2相连,地线横担4、上导线横担5和下导线横担6分别与塔身3顶部向下依次相连。
[0023]进一步而言,在塔身3左侧的下导线横担6设有第一挂点组件为第一双联刚性跳线串7、第一耐张绝缘子串8,所述在塔身3右侧的下导线横担6设有第二挂点组件为第二双联跳线串22、第二耐张绝缘子串23,所述在塔身3左侧的上导线横担5设有第三耐张绝缘子串24,塔身3右侧的上导线横担5设有第四耐张绝缘子串21,所述在塔身3左侧的地线横担4设有第三双联刚性跳线串25,在塔身3右侧的地线横担4设有第四双联跳线串,所述第三耐张
绝缘子串24和第三双联刚性跳线串25为第三挂点组件,所述第四耐张绝缘子串21和第四双联跳线串为第四挂点组件;其中,双联刚性跳线串与双联跳线串区别在于双联刚性跳线串的水平段为刚性材质,双联刚性跳线串可以采用八字型双联跳线串,具有刚性水平段的双联刚性跳线串,使相线和跳线保持在设计范围内晃动,防止跳线和相线与塔身3接触,造成漏电。
[0024]具体而言,外侧三相导线中的两相经下导线横担6上的端部耐张绝缘子串牵引连接到对应的八字型双联跳线串的水平刚性跳线上,另一相导线经上导线横担5上的端部耐张绝绝缘子串牵引连接到对应的八字型双联跳线串的水平刚性跳线上;内侧三相导线中的两相经下导线横担6上的端部耐张绝绝缘子串牵引连接到对应的双联跳线串的跳线上,另一相导线经上导线横担5上的端部耐张绝绝缘子串牵引连接到对应的双联跳线串的跳线上;三相导线成三角排列;在满足电气环境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塔头高度,塔全高最高控制到34米(呼高18米),地线采用“不对称阶梯式”地线挂法,高度可以减少3米,钻越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点选择容易,不需要双回路线路拆成两条单回线路,不会对被钻越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任何改造,方便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角排列的500kV双回路耐张钻越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腿(1)、瓶口(2)、塔身(3)、地线横担(4)、上导线横担(5)和下导线横担(6),所述瓶口(2)连接在塔腿(1)上方,塔身(3)连接在瓶口(2)上方,所述地线横担(4)、上导线横担(5)和下导线横担(6)从塔身(3)顶端向下依次连接,所述地线横担(4)、上导线横担(5)和下导线横担(6)分别设置在所述塔身(3)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角排列的500kV双回路耐张钻越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塔身(3)左侧的下导线横担(6)设有第一挂点组件为第一双联刚性跳线串(7)、第一耐张绝缘子串(8),所述在塔身(3)右侧的下导线横担(6)设有第二挂点组件为第二双联跳线串(22)、第二耐张绝缘子串(23),所述在塔身(3)左侧的上导线横担(5)设有第三耐张绝缘子串(24),塔身(3)右侧的上导线横担(5)设有第四耐张绝缘子串(21),所述在塔身(3)左侧的地线横担(4)设有第三双联刚性跳线串(25),在塔身(3)右侧的地线横担(4)设有第四双联跳线串,所述第三耐张绝缘子串(24)和第三双联刚性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张立光冯伟王炜盛尊华吴晓锋董钊董松昭梁培松薛腾磊马叶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