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动装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6577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4:53
一种新型自动装车系统,包括稳定外框架、装车内框架、吊架组件以及第一驱动组件。稳定外框架包括有外立柱,于外立柱的顶端设置有外纵梁;装车内框架包括有内轨道,装车内框架还包括有限位轨道,于内轨道上可滑动地设置有内立柱,内立柱以两个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内立柱之间设置有微调纵轨,于微调纵轨上设置有内横梁,沿内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设置有吊台;吊架组件包括有吊架,于吊架上设置有长度可控的吊绳;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于外立柱上,用于驱动外立柱在外纵梁上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新型自动装车系统能够代替人力装货、卸货和码放货物,极大地提高了货物转运、码放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减轻了操作人员工作负担。减轻了操作人员工作负担。减轻了操作人员工作负担。

New automatic load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自动装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运输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自动装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厂中的货物需要转运时,通常会使用叉车对货物进行转移,如果是货物装车,同样也会使用叉车进行装车操作。叉车在进行货物转运时,使用叉车货叉从货物底部的将托盘托起,这种货物转运方式,会与货车相互阻挡,叉车只能将货物装到货车车厢上,叉车不能进一步将货物向货车车厢内部移动,更加不能将货物码放整齐。在车厢内,仍然需要人工将货物进行移动并码放整齐。同样的,仓库中的货物进行码放移动时,叉车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无法完成完整的装卸货和码放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技术问题
[0004]综上所述,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人工装货、转运和码货工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的现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动装车系统,该新型自动装车系统包括:
[0007]稳定外框架,所述稳定外框架包括有外立柱,所述外立柱以两个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外框架,所述稳定外框架包括有外立柱(1),所述外立柱以两个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所述外立柱间隔设置,所述外立柱设置有多组,全部的所述外立柱沿纵向直线间隔排列设置,于所述外立柱的顶端设置有外纵梁,所述外纵梁设置有两根,所述外纵梁与同一侧的全部所述外立柱的顶端连接,在两个所述外纵梁之间设置有外横梁(2),所述外横梁与所述外纵梁垂直设置;装车内框架,所述装车内框架包括有内轨道(3),所述内轨道设置于所述外立柱的内侧,所述内轨道纵向设置,所述内轨道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内轨道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用于车辆通过的装车空间,所述装车内框架还包括有限位轨道(4),所述限位轨道与所述内轨道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限位轨道设置于所述外横梁上,于所述内轨道上可滑动地设置有内立柱(5),所述内立柱的顶端与所述限位轨道滑动配合,所述内立柱以两个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所述内立柱沿纵向间隔设置并设置在同一侧的所述内轨道与限位轨道之间,所述内立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内立柱分设于所述装车空间的两侧,同一组的两个内立柱之间设置有微调纵轨,于所述微调纵轨上设置有内横梁(6),沿所述内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设置有吊台(7);吊架组件,所述吊架组件包括有吊架(8),于所述吊架上设置有长度可控的吊绳(9);第一驱动组件(1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外立柱上,用于驱动所述外立柱在所述外纵梁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动装车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石周德强刘飞柴寿辰娄兵兵孙运营徐丰
申请(专利权)人:华晟智能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