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橡胶复合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567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橡胶复合减震器。所述轨道交通橡胶复合减震器包括:复合减震器本体,所述复合减震器本体包括有金属连接板一、橡胶柱和金属连接板二,所述复合减震器本体是由金属连接板一、橡胶柱和金属连接板二组装而成,所述橡胶柱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圆形安装槽,所述金属连接板一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圆形连接孔,所述圆形连接孔与对应的圆形安装槽相连通,所述圆形安装槽与圆形连接孔内设有同一个内螺纹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橡胶复合减震器具有使用方便,能够简单有效的对复合减震器本体上的内螺纹套筒进行安装和拆卸,减少内螺纹损坏后更换整个复合减震器本体,节约资源,操作起来简单便捷的优点。操作起来简单便捷的优点。操作起来简单便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橡胶复合减震器


[0001]本技术属于橡胶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橡胶复合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金属橡胶复合减震器,属于结构减震
,上下连接钢板之间用弹簧连接,同时弹簧起到支撑的作用,接触盘与连接轴焊接,接触盘金属橡胶分为上金属橡胶和下金属橡胶,金属橡胶为主要减震构件,消耗地震产生的部分能量,金属橡胶外套有衬套,防止金属橡胶向外膨胀失稳,在衬套上顶板开口内侧放置聚四氟乙烯,放置衬套与连接轴摩擦受损,接触盘外侧设置环形缓冲垫和聚四氟乙烯,防止部件碰撞和摩擦受损,其各零件和配件均可在工厂预制,经济合理,减震的防护效果较好,安全系数较高,结构耐久性好,可长期使用。
[0003]但是,上述结构中还存在不足之处,由于上述结构中采用传统在橡胶柱内开设内螺纹,通过与相应设备的螺杆进行连接,然而由于复合减震器本体在使用过程中,橡胶柱上的内螺纹会因挤压而发生变形,容易出现滑丝的情况,容易与原连接设备脱离。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轨道交通橡胶复合减震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够简单有效的对复合减震器本体上的内螺纹套筒进行安装和拆卸,减少内螺纹损坏后更换整个复合减震器本体,节约资源,操作起来简单便捷的轨道交通橡胶复合减震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橡胶复合减震器包括:复合减震器本体,所述复合减震器本体包括有金属连接板一、橡胶柱和金属连接板二,所述复合减震器本体是由金属连接板一、橡胶柱和金属连接板二组装而成,所述橡胶柱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圆形安装槽,所述金属连接板一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圆形连接孔,所述圆形连接孔与对应的圆形安装槽相连通,所述圆形安装槽与圆形连接孔内设有同一个内螺纹套筒,所述金属连接板一上设有第一螺栓,两个圆形安装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方形通口,所述方形通口内设有半圆形挤压块,所述第一螺栓的顶端延伸至方形通口内,所述半圆形挤压块转动套设在第一螺栓上,所述方形通口内滑动安装有两个梯形防滑块,所述梯形防滑块靠近半圆形挤压块的一侧与半圆形挤压块相接触,所述梯形防滑块远离半圆形挤压块的一侧与内螺纹套筒相接触;
[0007]所述轨道交通橡胶复合减震器上的橡胶柱,采用一种复合减震器修边装置进行加工,所述复合减震器修边装置包括:
[0008]基座,所述基座的上方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液压缸,所述顶板的下方设有压板,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与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上设有调节机组,所述基座的下方设有往复机组;
[0009]所述调节机组包括有匚型架,所述匚型架滑动安装在基座上,所述匚型架上滑动安装有两个方形移动块,两个方形移动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固定套设有刮痕刀,所述第一连接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连接槽外,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一圆形齿轮,所述刮痕刀上固定安装有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与第一圆形齿轮啮合,所述方形移动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与匚型架滑动连接,所述匚型架上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连接槽外并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固定安装有从动条,所述从动条上螺纹安装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与方形移动块相接触;
[0010]所述往复机组包括有置放板,所述置放板设置在基座的下方,所述置放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上转动套设有第一环形块,所述置放板的上方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上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与第一环形块固定连接,所述匚型架上固定安装有拉环,所述拉绳远离第一环形块的一端与拉环固定连接;
[0011]所述基座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滑动套设有两个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上铰接有铰接杆一,所述铰接杆一远离第一活动块的一端与匚型架相铰接,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滑动套设有两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0012]所述第二连接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孔一,所述螺纹孔一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从动条上开设有螺纹孔二,所述螺纹孔二与第二螺栓螺纹连接,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吊杆,所述置放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匚型座,所述匚型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横杆,所述导向轮固定套设在第二横杆上。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方形通口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上滑动套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与对应的梯形防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上滑动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方形通口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圆形滑动孔,所述圆形滑动孔与第一螺栓滑动连接,所述金属连接板一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孔三,所述螺纹孔三与第一螺栓螺纹连接,所述金属连接板一与金属连接板二上均开设有两个定位孔。
[00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橡胶复合减震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第一螺栓、梯形防滑块和半圆形挤压块相互配合下,能够简单有效的将内螺纹套筒安装在复合减震器本体上,能够避免复合减震器本体的使用的过程中,减少内螺纹的损坏,且便于使用者更换;
[0017]2、本技术通过设置复合减震器修边装置,能够简单有效的对橡胶柱上的胶痕进行刮除,提高复合减震器本体的美观性,便于施工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0018]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橡胶复合减震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减震器修边装置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中提供的复合减震器修边装置中方形移动块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复合减震器本体;101、金属连接板一;102、橡胶柱; 103、金属连接板二;104、圆形安装槽;105、圆形连接孔;106、内螺纹套筒;107、第一螺栓;108、半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橡胶复合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减震器本体,所述复合减震器本体包括有金属连接板一、橡胶柱和金属连接板二,所述复合减震器本体是由金属连接板一、橡胶柱和金属连接板二组装而成,所述橡胶柱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圆形安装槽,所述金属连接板一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圆形连接孔,所述圆形连接孔与对应的圆形安装槽相连通,所述圆形安装槽与圆形连接孔内设有同一个内螺纹套筒,所述金属连接板一上设有第一螺栓,两个圆形安装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方形通口,所述方形通口内设有半圆形挤压块,所述第一螺栓的顶端延伸至方形通口内,所述半圆形挤压块转动套设在第一螺栓上,所述方形通口内滑动安装有两个梯形防滑块,所述梯形防滑块靠近半圆形挤压块的一侧与半圆形挤压块相接触,所述梯形防滑块远离半圆形挤压块的一侧与内螺纹套筒相接触;所述轨道交通橡胶复合减震器上的橡胶柱,采用一种复合减震器修边装置进行加工,所述复合减震器修边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方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液压缸,所述顶板的下方设有压板,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与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上设有调节机组,所述基座的下方设有往复机组;所述调节机组包括有匚型架,所述匚型架滑动安装在基座上,所述匚型架上滑动安装有两个方形移动块,两个方形移动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固定套设有刮痕刀,所述第一连接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连接槽外,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一圆形齿轮,所述刮痕刀上固定安装有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与第一圆形齿轮啮合,所述方形移动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与匚型架滑动连接,所述匚型架上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连接槽外并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固定安装有从动条,所述从动条上螺纹安装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与方形移动块相接触;所述往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光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昌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