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系铝镁硅合金的棒材生产的铸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5454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6系铝镁硅合金的棒材生产的铸造工艺,属于6系铝合金熔铸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棒材铸造前温度控制、铸造过程温度控制、铸造过程气压控制、铸造过程速度控制、铸造过程冷却控制、铝钛硼丝添加几部分。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的实施,在6系铝镁硅合金的棒材的生产过冲中,完全消除了棒材的中心裂纹,解决了棒材通裂问题,合金元素分布均匀无偏析,棒材无气孔,无夹渣,无羽毛状晶,晶粒度1级,显著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产品质量明显改善,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经济效益。的经济效益。

Casting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6-series aluminum magnesium silicon alloy b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6系铝镁硅合金的棒材生产的铸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6系铝合金熔铸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6系铝镁硅合金的棒材生产的铸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铝合金棒材铸造研究的重点之一是研究和采用各种铸造工艺,消除棒材的裂纹,合金元素分布均匀无偏析,去除铝液中的气体和夹杂物,降低杂质含量,制备的棒材无气孔,无夹渣,无羽毛状晶,提升棒材晶粒度。这也是提高铝合金棒材产品质量和成品率的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0003]铸造工艺是保证棒材产品质量和成品率的关键技术,引起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优化铸造工艺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铸造裂纹,净化铝液,细化晶粒,提升产品质量。
[0004]现有的6系铝镁硅合金棒材生产铸造工艺中的不足有:1、晶粒尺寸大,普遍在80

120μm;2、偏析层厚度过厚,普遍在120

180um之间;3、该产品主要用于轮毂生产,单只轮毂重量大,25

27kg/个。通常是因为浇铸温度范围过宽、溜槽及铸盘预热不充分、铸造气体及铸造冷却水流量设置不合理、喂丝量不足等工艺导致现有存在这些问题的,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6系铝合金熔铸生产
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6系铝镁硅合金的棒材生产的铸造工艺,以解决现有6系铝镁硅合金的棒材生产过程中开裂成品率不高,产品质量低的问题;与传统铝合金6系铝镁硅合金的棒材生产的铸造工艺相比,产品无铸造裂纹,无气孔,无夹渣,无羽毛状晶,合金元素分布均匀无偏析,晶粒度达1级,明显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产品质量显著改善,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6系铝镁硅合金的棒材生产的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1),棒材铸造前温度控制:铝液内部温度740

750℃,铝液表面温度790

800℃,并对溜槽、分流盘、铸盘进行预热;
[0009]步骤(2),铸造过程温度控制:铸造温度:4月

10月铸造温度为705℃
±
5℃;11月

次年3月铸造温度为710
±
5℃;所述的铸造温度为铸盘尾部温度;
[0010]步骤(3),铸造过程气压控制:铸盘气体压力为4.4

4.6bar;
[0011]步骤(4),铸造过程速度控制:浇铸开始,引锭头启动牵引,牵引速度58

62mm/min;待引锭头牵引位移达到长度349

351mm,浇铸进入稳定阶段,将牵引速度提升76

78mm/min;浇铸进入浇铸结束阶段,调整牵引速度为59

61mm/min;
[0012]步骤(5),铸造过程冷却控制:水温控制在10

30℃,浇铸开始阶段控制水流量5.5

6.3m3/h;浇铸进行稳定阶段后,控制水流量11.8

12.5m3/h,之后保持该水流量;
[0013]步骤(6),铝钛硼丝添加:浇铸开始手动添加铝钛硼丝,添加量为9.8

10.2kg/炉
次,之后自动添加铝钛硼丝,添加量为11.8

12.2kg/炉次。
[0014]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1)中,对溜槽、分流盘、铸盘预热至100

150℃;
[0015]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3)中,铸盘气体压力4.5bar。
[0016]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4)中,浇铸开始,引锭头启动牵引,牵引速度60mm/min;待引锭头牵引位移达到长度350mm,浇铸进入稳定阶段,将牵引速度提升77mm/min;浇铸进入浇铸结束阶段,调整牵引速度为60mm/min。
[0017]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4)中,浇铸长度为7100mm,待引锭头牵引位移达到长度7060

7070mm,浇铸进入浇铸结束阶段,调整牵引速度为59

61mm/min
[0018]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5)中,浇铸开始阶段水流量5.8m3/h,浇铸稳定阶段水流量12.0m3/h。
[0019]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6)中,铝钛硼丝的直径添加量为10kg/炉次。
[0020]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6)中,手动添加铝钛硼丝时,将铝钛硼丝剪切成1米/根,平均分成4组,3组在出铝口溜槽内添加,1组在除气箱前溜槽内添加。
[0021]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6)中,自动添加铝钛硼丝时,采用喂丝机进行添加,喂丝机添加位置为一号除气箱进铝口前面4.8

5.2米位置,开始填充除气箱铸盘时喂丝机喂丝速度为1216

1226cm/min;待浇铸进入稳定阶段调整喂丝机喂丝速度为608

613cm/min,之后保持该速度。
[0022]本专利技术中铝液表面温度通常是指表面8

10cm内的温度,铝液内部温度通常是指离表面30

40cm的温度。
[002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0024]通过本专利技术工艺的实施,在6系铝镁硅合金的棒材的生产过冲中,完全消除了棒材的中心裂纹,解决了棒材通裂问题,合金元素分布均匀无偏析,棒材无气孔,无夹渣,无羽毛状晶,晶粒度1级,显著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产品质量明显改善,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0025]现有技术晶粒尺寸普遍在80

120um之间,偏析层厚度普遍在120

180um之间,下游客户生产的产品抗拉强度330

360MPa,延伸率12

14%,疲劳测试:重载2.8系数在40

70万转之间;本专利技术工艺实施后,晶粒度尺寸在60

80um之间,偏析层厚度普遍在90

120um之间,下游客户生产的产品抗拉强度360

380MPa,延伸率14

16%,疲劳测试:重载2.8系数我司在70

100万转之间。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现有技术生产得到的铝镁硅合金棒材的电镜图;其中,a为金相图,b为金相晶粒尺寸视场,c为金相偏析层厚度视场;图中标尺为100μm;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得到的铝镁硅合金棒材的电镜图其中,a为视场1金相晶粒图,b为视场1金相晶粒尺寸图,c为视场2金相晶粒图,d为视场2金相晶粒尺寸图,e为金相偏析层厚度视场;图中标尺为100μm。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6系铝镁硅合金的棒材生产的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棒材铸造前温度控制:铝液内部温度740

750℃,铝液表面温度790

800℃,并对溜槽、分流盘、铸盘进行预热;步骤(2),铸造过程温度控制:铸造温度:4月

10月铸造温度为705℃
±
5℃;11月

次年3月铸造温度为710
±
5℃;所述的铸造温度为铸盘尾部温度;步骤(3),铸造过程气压控制:铸盘气体压力为4.4

4.6bar;步骤(4),铸造过程速度控制:浇铸开始,引锭头启动牵引,牵引速度58

62mm/min;待引锭头牵引位移达到长度349

351mm,浇铸进入稳定阶段,将牵引速度提升76

78mm/min;浇铸进入浇铸结束阶段,调整牵引速度为59

61mm/min;步骤(5),铸造过程冷却控制:水温控制在10

30℃,浇铸开始阶段控制水流量5.5

6.3m
³
/h;浇铸进行稳定阶段后,控制水流量11.8

12.5m
³
/h;步骤(6),铝钛硼丝添加:浇铸开始手动添加铝钛硼丝,添加量为9.8

10.2kg/炉次,之后自动添加铝钛硼丝,添加量为11.8

12.2kg/炉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系铝镁硅合金的棒材生产的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对溜槽、分流盘、铸盘预热至100

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征李俊柯伟顾宏吕熊攀李宗宏和龙云马选瑞盛鑫杨德顺保苏瑞杨珍清李文华肖龙孙啸飞万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铝泽鑫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