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的环保型路基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5036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基于海绵城市的环保型路基处理方法,包括:在预处理地基上预设桩基,然后将桩筒打入所述桩基内,使得水流渗入所述桩筒内后被集中排至市政管网;其中,所述桩筒由外层为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土工织物,以及被包覆于所述土工织物内的填充散体材料构成。其优点是:解决传统建设模式下,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集中排水的限制,解决一般表面土层蓄水排水的限制,充分发挥地下蓄水功能,调节城市气候,建设海绵城市。设海绵城市。设海绵城市。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bgrade treatment method based on sponge 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海绵城市的环保型路基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交通建设
,具体地说是基于海绵城市的环保型路基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环境变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思想,使现代城市具有应对气候变化、极端降雨的防灾减灾、维持生态功能的能力。现有的涉及海绵城市的雨水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发达的市政管网排水系统、建立蓄水池对储水处理及再利用、区域内水循环(铺设透水砖、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坛等)等,目前的一些雨水处理方式基本属于地表层蓄水排水,在遇雨洪灾害时并不能有效的截留雨水,即使建立发达的市政排水系统,但属于粗排放,并不完全符合海绵城市的内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基于海绵城市的环保型路基处理方法,通过渗水、蓄水、排水,解决城市内涝、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多个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基于海绵城市的环保型路基处理方法,包括:在预处理地基上预设桩基,然后将桩筒打入所述桩基内,使得水流渗入所述桩筒内后被集中排至市政管网;
[0006]其中,所述桩筒由外层为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土工织物,以及被包覆于所述土工织物内的填充散体材料构成。
[0007]优选地,所述填充散体材料为碎石、钢渣或矿渣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08]优选地,具体步骤如下:
[0009]S1、路面层处理:地基顶面以上部分从下至上依次设碎石垫层、密实基层、防水封层、透水基层、沥青透水层构成路面结构,且在透水基层于沥青透水层均设置有用于引导路面雨水渗流的横坡;
[0010]S2、桩体施工:在横坡边缘施工桩基,并将桩筒打入该桩基,使得横坡内的水汇聚后渗入该桩筒内;
[0011]S3、集水室设置:在桩筒远离设置横坡的一侧设有集水室,且集水室设于桩筒上部1/4~1/3位置处、并与其相连,所述集水室内设泄水孔,用于将桩筒内的水汇聚至集水室后通过泄水孔排至市政管网;
[0012]S4、将桩筒的上方、以及路基、集水室的上方均铺筑砂石垫层并找平,以构成“W”型排水方式。
[0013]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横坡的坡度为0.5%~2%。
[0014]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桩筒靠近行车路面一侧的净距离小于等于50cm。
[0015]优选地,具体步骤如下:
[0016]S1、桩体施工:在有构筑物的路基处施工桩基,并将桩筒打入该桩基;
[0017]S2、路面层处理:桩筒顶面以上部分从下至上依次设碎石垫层、透水土工布、透水基层、沥青透水层构成路面结构,在路面中间为构筑物,构筑物四周设置防水封层;构筑物两侧水流依次经过其沥青透水层、透水基层、透水土工布、砂垫层后进入桩筒内,形成自上而下的“V”型渗水通道后将水流排至市政管网。
[0018]优选地,具体步骤如下:
[0019]S1、桩体施工:在路基处施工桩基,并将桩筒打入该桩基;
[0020]S2、路面层处理:桩筒顶面以上部分从下至上依次设碎石垫层、透水土工布、透水基层、沥青透水层构成路面结构,路面水流方向依上而下构成用全透式排水方式排至市政管网。
[0021]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环保型路基处理方法,其优点是:
[0022]1、本专利技术处理方法,解决传统建设模式下,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集中排水的限制,解决一般表面土层蓄水排水的限制,充分发挥地下蓄水功能,调节城市气候,建设海绵城市;
[0023]2、通过将碎石桩周围包裹一层具有横向约束力、抗拉拔能力及耐酸碱、耐腐蚀等可以长久、稳定使用的土工布,以获得相比原有的碎石桩提供更高的承载力,因土工布的横向约束而使碎石材料用量可控,且碎石材料可置换为矿渣、钢渣等废料,更加节能环保;
[0024]3、本专利技术的桩筒主要应用在软基上,具备挤密、固结、排水、桩基承力四大机理,可减少碳排放量和不破坏地下水系流通,属于环保型桩体,适于推广、应用;
[0025]4、本专利技术因能够将路面水有效排至桩筒内及桩筒周边土体,减小传统路面结构路拱横坡1%左右,提高行车舒适度。
[0026]5、将本专利技术方法应用于城市建设,不仅适用于各类土质的地基处理,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要求,更能将雨水通过桩体渗入到桩筒周边土体和地下水系中,在一般雨季中,基本可截留全部雨水,遇雨洪灾害时,截留效果也极为显著,可大大减轻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
附图说明
[002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路基的纵剖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路基的纵剖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路基的纵剖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0031]图4为桩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
[0033]碎石垫层1、透水土工布11、密实基层2、防水封层3、透水基层4、沥青透水层5、桩筒6、土工织物61、散体材料62、集水室7、泄水孔71、构筑物8。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
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5]实施例一
[0036]适用于公路路面的“W”型排水方式(如图1、图4所示)的方式,其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0037]S1、路面层处理:地基顶面以上部分从下至上依次设碎石垫层1、密实基层2、防水封层3、透水基层4、沥青透水层5构成路面结构,各层分层填筑压实,且在透水基层4与沥青透水层5均设置有用于引导路面雨水渗流的横坡;其中,碎石垫层1厚度可选范围为30~50cm,横坡的坡度为0.5%~2%,具体选择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且该横坡的低点位于行车道边缘,道路两侧对称设置该横坡,用于将水流汇聚至横坡后进行排水操作;
[0038]该步骤中沥青透水层5厚度为6

12cm,具体面层厚度根据累计交通量计算确定;而透水基层4厚度为30

60cm,该透水基层4所选用材料为级配碎石、砾石等,且透水基层4视压实机具、交通荷载等情况分两层或三层铺筑,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验收弯沉;
[0039]S2、桩体施工:桩筒6为土工布材料制备;在横坡边缘施工桩基,并将制备的桩筒6打入该桩基,打入地基内的桩筒6个数不定,且优选等间距设置;而打入的桩筒6靠近行车路面一侧的净距离不大于50cm(具体距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因该段距离通过表层开挖或预留沟渠,待桩筒6施工完成后填筑砂石类透水材料,使路面雨水渗入后通过该段砂石料过滤到达桩筒6,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海绵城市的环保型路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处理的地基上预设桩基,然后将桩筒(6)打入所述桩基内,使得水流渗入所述桩筒(6)内后被集中排至市政管网;其中,所述桩筒(6)由外层为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土工织物(61),以及被包覆于所述土工织物(61)内的散体材料(62)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海绵城市的环保型路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体材料(62)为碎石、钢渣或矿渣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海绵城市的环保型路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S1、路面层处理:路基顶面以上部分从下至上依次设碎石垫层(1)、密实基层(2)、防水封层(3)、透水基层(4)、沥青透水层(5)构成路面结构,且在透水基层(4)于沥青透水层(5)均设置有用于引导路面雨水渗流的横坡;S2、桩体施工:在横坡边缘施工桩基,并将桩筒(6)打入该桩基,使得横坡内的水汇聚后渗入该外包土工布散粒体桩内;S3、集水室(7)设置:在桩筒(6)远离设置横坡的一侧设有集水室(7),且集水室(7)设于桩筒(6)上部1/4~1/3位置处、并与其相连,所述集水室(7)内设泄水孔(71),用于将桩筒(6)内的水汇聚至集水室(7)后通过泄水孔(71)排至市政管网;S4、将桩筒(6)的上方、以及路基、集水室(7)的上方均铺筑砂石垫层并找平,以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梦辉黄松峰徐林涛曾祥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