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D25靶向多肽、分子探针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907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核医学显像剂领域,涉及一种CD25靶向多肽、分子探针及应用。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下:i)X1X2X3X4X5;或ii)在i)的N端或C端连接标签形成的氨基酸序列;其中,X1为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X2为苯丙氨酸、酪氨酸、苄基酪氨酸、卤代苯丙氨酸;X3为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X4为苯丙氨酸、酪氨酸、苄基酪氨酸、卤代苯丙氨酸;X5为苯丙氨酸、酪氨酸、苄基酪氨酸、卤代苯丙氨酸。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CD25多肽及其核素标记探针具有明显的肿瘤摄取,瘤本比清晰,有效提高了在影像诊断过程中的信噪比,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有较高应用价值。有较高应用价值。

A CD25 targeted polypeptide, molecular probe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D25靶向多肽、分子探针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核医学显像剂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类可用于靶向CAR

T细胞CD25靶点的多肽类衍生物、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CAR

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治疗,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是目前临床肿瘤治疗的研究前沿热点。据Clinical Trials官网统计,世界范围内有数百项的CAR

T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之中,其中不仅包括以CD19、CD20等为靶点的血液系统肿瘤CAR

T疗法,还包括靶向间皮素(Mesothelin,MSLN)、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

2)等靶点的实体瘤CAR

T疗法。
[0003]尽管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部分患者体内,CAR

T细胞的存活和持续扩增能力有限,或者产生过度的克隆性增殖,这对CAR

T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提出了巨大挑战。目前,与CAR

T细胞的增殖和良好的临床反应相关的预测指标和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并且有研究表明,CAR

T的疗效与患者年龄、早期治疗、p53基因突变、CAR

T细胞数量和其它风险因素并无显著相关性。但在预后良好的绝大部分患者中,回输CAR

T细胞的两周内伴随着CAR

T细胞大量激活扩增的现象。此外,CAR

T治疗的副作用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系统毒性以及脱靶效应等,都与CAR

T细胞在体内的激活扩增有关。因此,评价CAR

T细胞的激活与扩增,有望实现对于CAR

T疗效的早期预测,并在指导CAR

T疗法的开发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0004]现阶段临床评价患者对于CAR

T治疗的响应通常采用全血细胞计数和骨髓穿刺活检等手段,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且不能充分评价CAR

T细胞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和激活状态。目前国内外在评价T细胞激活状态的研究中通常采用长半衰期核素如
89
Zr、
64
Cu等标记抗体分子进行免疫显像,显像周期较长,且在CAR

T细胞激活增殖后信号被稀释,因此限制了其应用。
[0005]CD25是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

2)受体的α链,其在未激活的T细胞表面几乎没有表达,但在T细胞经抗原刺激激活之后大量表达。因此,CD25是优异的活化T细胞特异性显像靶点。在目前的研究中,利用各种放射性核素如
68
Ga、
18
F标记IL

2分子进行CD25显像是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是由于IL

2是一种生物活性分子,其经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后会产生一定的生物学效应,且在注射后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发热等不适感。且由于IL

2分子量相对较大,其在体内的清除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利用短半衰期核素标记IL

2分子,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优质的显像效果。小分子探针具有体内代谢清除快、脏器本底摄取低、生物安全性高、易于进行放射性标记、成本低等优点,设计CD25特异性的小分子探针,对于在体、无创和定量评价T细胞的体内分布及激活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阶段CAR

T显像探针通常为长半衰期核素标记的各类抗体分子,显像
周期较长且存在信号稀释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类靶向CD25多肽、靶向CD25多肽显像剂及其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CD25靶向多肽,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下:i) X1X2X3X4X5(SEQ ID NO:1);或ii) 在i)的N端或C端连接标签形成的氨基酸序列;其中,X1为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X2为苯丙氨酸、酪氨酸、苄基酪氨酸、卤代苯丙氨酸;X3为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X4为苯丙氨酸、酪氨酸、苄基酪氨酸、卤代苯丙氨酸;X5为苯丙氨酸、酪氨酸、苄基酪氨酸、卤代苯丙氨酸。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肽中至少有一个氨基酸为D型。其余氨基酸残基可以是L

型,也可以是D

型,或者是L

型、D

型的混合。
[0009]更优选地,X1、X5为L型,其余氨基酸中至少有一个为D型。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有1

2个氨基酸为D型,其余均为L型。
[0011]本专利技术的CD25靶向多肽中,所述标签通常指保护基,优选为羟基保护基,例如苄基。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分子探针,所述分子探针为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所述CD25靶向多肽;所述放射性同位素直接标记在所述CD25靶向多肽上,或者通过

L

Ch标记在所述CD25靶向多肽上,其中L为桥接基团,Ch为核素螯合基团。放射性同位素与核素螯合基团结合。
[0013]所述分子探针可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使所述CD25靶向多肽直接或通过共价连接放射性核素或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基团。
[0014]具体地,

L

Ch可共价连接在所述CD25靶向多肽的N端、C端或反应性侧链上。所述反应性侧链是指所述CD25靶向多肽的侧链上的反应性基团,如氨基、羧基。具有类似性质的氨基酸如赖氨酸。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X3为赖氨酸时,所述

L

Ch共价连接在X3上。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桥接基团为寡肽或NH2‑
(PEG)
n

COOH,更优选地,所述寡肽的氨基酸数目为1

4,n为1

4的整数。
[0016]所述核素螯合基团通常为双功能螯合剂形成的基团,所述双功能螯合剂可选自DOTA、NOTA、NODA、NODAGA、DOTP、TETA、ATSM、PTSM、EDTA、EC、HBEDCC、DTPA、SBAD、BAPEN、Df、DFO、TACN、NO2A/NOTAM、CB

DO2A、Cyclen、NOTA

AA、DO3A、DO3AP、HYNIC、MAS3、MAG3或异腈。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放射性核素优选为诊断用放射性核素;具体地,所述诊断用放射性核素为
68
Ga、
64
Cu、
18...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D25靶向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下:i) X1X2X3X4X5;或ii) 在i)的N端或C端连接标签形成的氨基酸序列;其中,X1为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X2为苯丙氨酸、酪氨酸、苄基酪氨酸、卤代苯丙氨酸;X3为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X4为苯丙氨酸、酪氨酸、苄基酪氨酸、卤代苯丙氨酸;X5为苯丙氨酸、酪氨酸、苄基酪氨酸、卤代苯丙氨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D25靶向多肽,其中,所述多肽中至少有一个氨基酸为D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D25靶向多肽,其中,X1、X5为L型,其余氨基酸中至少有一个为D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D25靶向多肽,其中,所述标签为保护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D25靶向多肽,其中,所述标签为羟基保护基。6.一种分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探针为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CD25靶向多肽;所述放射性同位素直接标记在所述CD25靶向多肽上,或者通过

L

Ch标记在所述CD25靶向多肽上,其中L为桥接基团,Ch为核素螯合基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子探针,其中,

L

Ch共价连接在所述CD25靶向多肽的N端、C端或反应性侧链上。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分子探针,其中,所述桥接基团为寡肽或NH2‑
(PEG)
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刘福涛王帅亮朱华王培王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