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变形抗力高耐腐蚀的6系铝合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35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低变形抗力高耐腐蚀的6系铝合金,其按质量百分比计,主要合金成份如下:Si 0.40%~0.45%,Fe≤0.15%,Cu 0.15%~0.20%,Mn 0.05%~0.10%,Mg 0.80%~0.85%,Cr 0.05%~0.10%,Zn 0.15%~0.25%,Ti≤0.05%,单个杂质≤0.05%,杂质合计≤0.15%,余量为Al;Mg元素与Si元素的比例在1.85~2.10之间。经实际生产验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6系铝合金,在挤压速度可以达到6061合金下限成份的情况下,力学性能可以达到与6061合金中值性能接近,同时其耐腐蚀性能远远优于接近性能的中值成份6061合金。性能的中值成份6061合金。

A 6-series aluminum alloy with low deformation resistance and high corrosion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变形抗力高耐腐蚀的6系铝合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
,尤其涉及一种低变形抗力高耐腐蚀的6系铝合金。

技术介绍

[0002]铝合金,因其具备重量轻(钢铁的1/3)、不生锈不易腐蚀、易回收使用、可以通过加工硬化或者热处理提高强度(高的强度

重量比)、加工性能好(适合于铸造、挤压、冲压、锻造和机械加工等不同的生产工艺)、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无磁性、表面易于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耐蚀性能良好等诸多优势,在船舶与交通轻量化的制造应用中越来越发展壮大。
[0003]在铝合金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添加不同合金元素及通过不同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强化;如,2系、5系、6系、7系铝合金等等。其中,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中高强度6系合金主要是6061合金,但是因为6061合金含Cu元素,而且Cu元素的固溶温度低,所以在挤压过程中基本Cu元素处于一个完全固溶的状态,会显著增大变形抗力。同时6061合金的成份配比中,Mg元素的下限含量为0.8%,在6系内属于偏高的Mg含量,而Mg元素的固溶量大,且固溶后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大于Si元素,所以6061合金无论如何调配成份,因为Mg元素的下限含量较高,其变形抗力都较大。
[0004]目前,针对工业用挤压型材,需要的结构强度越来越高,实际型材的结构形状也越来越复杂,甚至出现了内部多腔体多筋位的结构。这种复杂结构如果使用较低强度的6系合金生产善可,而如果使用6061合金生产因为本身的变形抗力大,会导致生产难度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现有的6061合金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强度大且变形抗力小的高耐腐蚀6系铝合金。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低变形抗力高耐腐蚀的6系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合金成份如下:Si 0.40%~0.45%,Fe ≤0.15%,Cu 0.15%~0.20%,Mn 0.05%~0.10%,Mg 0.80%~0.85%,Cr 0.05%~0.10%,Zn 0.15%~0.25%,Ti ≤0.05%,单个杂质≤0.05%,杂质合计≤0.15%,余量为Al;Mg元素与Si元素的比例在1.85~2.10之间。
[0008]更为优选的是,在铸造铝合金铸锭时,将以上合金成份熔融并使用电磁搅拌设备搅拌均匀,静置10

15分钟后除杂处理。
[0009]更为优选的是,铝合金挤压前进行均质化处理,均质化处理工艺为:530℃

550℃,保温时间6

12小时。
[0010]更为优选的是,均质后快速转移至冷却室进行快速冷却,快速冷却速度需要大于300℃/h。
[0011]更为优选的是,快速冷却方式为强风冷或强风冷加雾冷的方式。
[0012]更为优选的是,铝合金挤压生产时,型材出料口温度高于520℃;型材出料后进行快速淬火,淬火冷却速度大于300℃/min。
[0013]更为优选的是,铝合金挤压后进行人工时效,人工时效工艺为:一级时效温度为160℃~170℃,保温3

4小时;二级时效温度200℃~210℃,保温1~2小时。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Mg、Si、Cu元素的含量都限制在下限值附近,以减小铝棒挤压过程中的变形抗力;并通过添加0.15~0.25wt%的Zn元素来提高型材的强度。型材强度的提升不像现有技术那样通过Zn元素与Mg元素形成化合物来提升强度,因为这同时也会导致变形抗力的提升。而是在时效过程中,Zn原子取代β”相内部Si3/Al原子使Zn原子进入β”相中发生掺杂,同时Zn原子也会在界面上发生占位。而Zn原子发生掺杂可以降低相的形成焓,掺杂后Zn原子可以增大共价键强度,提髙相稳定性,提高时效响应速度,从而促进时效过程中β”相的形成,最终起到提升型材强度的效果。这种型材强度的提升技术,在提升强度的同时,几乎不提升变形抗力,从而达到一个性能与变形抗力的平衡。
[0015]2)Mg元素与Si元素的比例在1.85~2.10之间,由于Mg/Si比超过了β

Mg2Si的1.73比例,Mg存在明显过剩,而当Mg元素含量过剩时,可以提升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同时,合金内添加一定量Zn元素时,因为不形成传统意义上的MgZn化合物,所以其不会在晶界形成腐蚀通道从而恶化晶间腐蚀与剥落腐蚀性能,甚至耐腐蚀性能还能较不添加Zn元素时稍有提升。
[0016]经实际生产验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6系铝合金,在挤压速度可以达到6061合金下限成份的情况下,力学性能可以达到与6061合金中值性能接近,同时其耐腐蚀性能远远优于接近性能的中值成份6061合金。
附图说明
[0017]图1所示为对比型号1的型材断面示意图。
[0018]图2所示为对比型号2的型材断面示意图。
[0019]图3所示为对比型号3的型材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0022]一种低变形抗力高耐腐蚀的6系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合金成份如下:Si 0.40%~0.45%,Fe ≤0.15%,Cu 0.15%~0.20%,Mn 0.05%~0.10%,Mg 0.80%~0.85%,Cr 0.05%~0.10%,Zn 0.15%~0.25%,Ti ≤0.05%,单个杂质≤0.05%,杂质合计≤0.15%,余量为Al。
[0023]与现有的6061铝合金相比,本专利技术最重要的创新点在于:将Mg、Si、Cu元素的含量都限制在下限值附近,以减小铝棒挤压过程中的变形抗力;并添加一定量的Zn元素(0.15~0.25wt%)来提高型材的强度。
[0024]需要说明的是,特点含量的Zn元素的添加所带来的好处是,型材强度的提升不像现有技术那样通过Zn元素与Mg元素形成化合物来提升强度,因为这同时也会导致变形抗力的提升。而是在时效过程中,Zn原子取代β”相内部Si3/Al原子使Zn原子进入β”相中发生掺
杂,同时Zn原子也会在界面上发生占位。而Zn原子发生掺杂可以降低相的形成焓,掺杂后Zn原子可以增大共价键强度,提髙相稳定性,提高时效响应速度,从而促进时效过程中β”相的形成,最终起到提升型材强度的效果。这种型材强度的提升技术,在提升强度的同时,几乎不提升变形抗力,从而达到一个性能与变形抗力的平衡。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Mg元素与Si元素的比例在1.85~2.10之间,Mg/Si比过低会导致耐腐蚀性能下降,Mg/Si比过高会导致力学性能下降。由于Mg/Si比超过了β...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变形抗力高耐腐蚀的6系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合金成份如下:Si 0.40%~0.45%,Fe ≤0.15%,Cu 0.15%~0.20%,Mn 0.05%~0.10%,Mg 0.80%~0.85%,Cr 0.05%~0.10%,Zn 0.15%~0.25%,Ti ≤0.05%,单个杂质≤0.05%,杂质合计≤0.15%,余量为Al;Mg元素与Si元素的比例在1.85~2.1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变形抗力高耐腐蚀的6系铝合金,其特征在于,在铸造铝合金铸锭时,将以上合金成份熔融并使用电磁搅拌设备搅拌均匀,静置10

15分钟后除杂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变形抗力高耐腐蚀的6系铝合金,其特征在于,铝合金挤压前进行均质化处理,均质化处理工艺为:5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晶哲梁豪辉刘才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澳美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