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止推针卡死的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20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推针卡死的机构,属于推针输送线技术领域。一种用于防止推针卡死的机构,包括固定体和转动体;固定体的一端为第一连接部;转动体具有一铰接端和一自由端;所述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组件和限位件;弹性复位组件包括作用于转动体的弹性复位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机构,设置于输送轨道的对接处,当载具的挂钩与推针发生卡紧时,就会对转动体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使得转动体转动,形成避让空间,从而使得挂钩与推针之间避免产生卡死,使得挂钩能够从第一线性轨道顺利地过渡到第二线性轨道,保证了传输作业的顺畅进行,避免了驱动装置的卡死以及用于设置推针的链条的损坏。死以及用于设置推针的链条的损坏。死以及用于设置推针的链条的损坏。

A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the pushing needle from getting st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止推针卡死的机构
[0001]本申请要求了优先权,在先申请的申请号为“2021106535081”,申请日“2021

06

11”,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防止推针卡死的机构”。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推针输送线
,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推针卡死的机构。

技术介绍

[0003]在空中物流输送系统、电商新零售输送系统和仓储空中输送系统中,推针式输送线是使用较为广泛的输送线之一。推针式输送线可将物品由一条输送线路转送到另一条输送线路,输送线主要包括主输送线路、副输送线路、道岔和升降段等,各个输送线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同步运行,完成物品的输送工作。推针式输送线通常包括上部推针线和下部物品承载轨道,载具挂于承载轨道,推针线上的推针带着挂在载具上的物品进行移动,实现物品的传送。
[0004]然而,专利技术人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载具由一个输送轨道向另一个输送轨道传送时,在输送线对接处,推针与载具上的挂钩经常发生碰撞甚至卡紧不动的情况,严重时会使得推针断裂、驱动装置卡死或用于联接推针的运输链条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止推针卡死的机构,该机构可以有效防止推针式输送线的对接位置上的推针与载具挂钩卡紧或卡死,从而保证生产效率、减少维修次数。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防止推针卡死的机构,用于衔接两个线性轨道;所述机构包括固定体和转动体;所述固定体的一端为用于连接第一线性轨道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的转动体具有一与所述固定体转动连接的铰接端和一远离所述铰接端的自由端;所述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组件和使转动体的自由端不高于相邻轨道的限位件;所述的弹性复位组件包括作用于所述转动体的弹性复位元件。
[0007]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线性轨道是指用于输送挂钩的一条轨道。优选的,第一线性轨道是指用于输送衣架挂钩的下游轨道。
[0008]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防止推针卡死的功能是这样实现的:1、转动体一端为铰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还包括弹性复位组件和使转动体的自由端不高于相邻轨道的限位件;2、在所述转动体受推针的压力时,基于上述结构,转动体向下转动,使得挂钩避让所述推针;3、在所述转动体所受压力减弱时,基于上述结构,通过所述弹性复位组件为转动
体提供复位的弹力;4、在所述转动体不受推针的压力时,基于上述结构,通过限位件使得转动体的自由端处于不高于相邻轨道的状态。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转动体靠近所述铰接端的端部设置有限位部。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固定体具有容置所述转动体的活动区,并将所述转动体的转动限制在所述的活动区内。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转动体由主体部和延伸部一体连接而成,所述的铰接端设置于所述的主体部,所述的自由端设置于所述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翘起于所述的主体部,并悬空于所述的固定体。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固定体的另一端为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的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自由端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的限位件;所述的弹性复位元件设置在固定体上且位于所述自由端的对应之处。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弹性复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自由端用于衔接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压块。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优选,所述的弹性复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端部用于承接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底片和设置在所述自由端用于衔接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压块;所述的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端部。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弹性复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片用于容置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弹性件安装块。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固定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侧的夹片;所述的转动体包括与所述的夹片活动连接的转动体本体;所述的压块设置在转动体本体远离所述夹片的一端。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转动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体本体两侧的活动夹片,所述的活动夹片靠近所述夹片的一端设置有衔接片。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弹性复位元件通过弹性件连接座设置在所述的底片上,所述的弹性件连接座包括用于设置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连接座本体和用于连接所述底片的安装部,所述的安装部具有穿过所述底片的螺纹段和与所述螺纹段配合的锁紧螺帽,弹性件连接座通过所述的螺纹段和锁紧螺帽设置在所述的底片上。
[0019]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机构,设置于输送轨道的对接处,在载具沿着第一线性轨道向第二线性轨道输送时,当载具的挂钩与推针发生卡紧时,就会对转动体产生较大的作用力,此时转动体受力,克服弹性复位元件对其的作用力,使得转动体转动,形成避让空间,从而使得挂钩与推针之间避免产生卡死,使得挂钩能够从第一线性轨道顺利地过渡到第二线性轨道,保证了传输作业的顺畅进行,避免了驱动装置的卡死以及用于设置推针的链条的损坏;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固定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段轨道的各一端,并且固定体具有活动区,而转动体受限在该活动区内转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案中,第一线性轨道的一端设有固定体的第一连接部,第二线性轨道的一端部设有限位件和弹性复位元件,转动体同样设置在固定体上,转动体的自由端与所述的限位件和弹性复位元件配合连接;上述两个方案中,当载具的挂钩与推针发生卡紧时,转动体都能转动,形成避让空间,从而
使得挂钩与推针之间避免产生卡死。也就是说两个方案的区别在于:第一方案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通过固定体实现连体式连接;第二方案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是断开式连接的,在正常工作时,借助弹性复位元件使自由端与设置在第二端部的限位件搭接;而这种搭接通常在力的传递上会使力的大小发生显著性的衰减,能够在卡死状态的瞬间,显著地减小轨道的受力;3、本专利技术的转动体由主体部和延伸部一体连接而成,延伸部翘起于所述的主体部,并悬空于所述的固定体;基于上述结构,能让转动体在推针卡死时具有更小的转动幅度、复位快、载具经过时更顺畅;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止推针卡死的机构,对连接的两段轨道的运行方向或摆放角度无特别要求,可以随意安装,即可以将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弹性复位组件按照需要实际需要进行配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爆炸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正常使用状态参考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防卡死状态参考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局部爆炸分解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弹性件连接座的示意图;图中,1

固定体,2

转动体,3

弹性复位组件,4

限位件;5

推针输送线;11

第一连接部,12

第二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止推针卡死的机构,用于衔接两个线性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包括固定体(1)和转动体(2);所述固定体(1)的一端为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线性轨道的第一连接部(11);所述的转动体(2)具有一与所述固定体(1)转动连接的铰接端(21)和一远离所述铰接端的自由端(22);所述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组件(3)和使转动体(2)的自由端不高于相邻轨道的限位件(4);所述的弹性复位组件(3)包括作用于所述转动体(2)的弹性复位元件(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推针卡死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2)靠近所述铰接端(2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部(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推针卡死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体(1)具有容置所述转动体(2)的活动区(13),并将所述转动体(2)的转动限制在所述的活动区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推针卡死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体(2)由主体部和延伸部一体连接而成,所述的铰接端(21)设置于所述的主体部,所述的自由端(22)设置于所述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翘起于所述的主体部,并悬空于所述的固定体(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推针卡死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1)的另一端为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二连接部(12);所述的第二连接部(12)靠近所述自由端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的限位件(4);所述的弹性复位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端文褚如昶吕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衣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