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线管、衰减力调整机构以及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89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48
模制线圈具备绕线管、线圈以及外装部件。线圈卷绕于绕线管,通过通电而产生磁力。外装部件覆盖线圈和绕线管。在绕线管与外装部件之间设置有第一接缝和第二接缝这两个接缝。第一密封部件配置在第一接缝的上游侧且配置在罩部件与外装部件之间。第二密封部件配置在第二接缝的上游侧且配置在定子铁芯主体的凸缘部与外装部件之间。与外装部件之间。与外装部件之间。

Solenoid, attenuation force adjusting mechanism and attenuation force adjusting buff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螺线管、衰减力调整机构以及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


[0001]本公开涉及例如螺线管、衰减力调整机构以及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四轮汽车等车辆在车身(簧上)侧与各车轮(簧下)侧之间设置有缓冲器(阻尼器)。作为这样的车辆的缓冲器,例如有根据行驶条件、车辆的动作等可变地调整衰减力的衰减力调整式液压缓冲器。衰减力调整式液压缓冲器例如构成车辆的半主动式悬架。衰减力调整式液压缓冲器通过利用衰减力可变致动器调整衰减力调整阀的开阀压力,从而能够可变地调整产生衰减力。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用于衰减力可变致动器的螺线管。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11352号公报(日本专利第60847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螺线管具备通过通电而产生磁力的线圈。在此,例如,考虑通过模制成形而用合成树脂制的外装部件覆盖线圈以及卷绕有线圈的绕线管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不希望水从外部浸入绕线管与外装部件的接缝。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相对于绕线管与外装部件的接缝的密封性的螺线管、衰减力调整机构以及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螺线管具备:线圈,所述线圈卷绕于绕线管,通过通电而产生磁力;外装部件,所述外装部件覆盖所述线圈和所述绕线管;可动件,所述可动件配置在所述线圈的内周侧,并设置为能够沿轴向移动;收纳部件,所述收纳部件收纳所述可动件;定子,所述定子吸引所述可动件;控制阀,所述控制阀通过所述可动件的移动而被控制;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配置在所述外装部件的轴向一端侧;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位于所述外装部件的轴向另一端且位于配置有所述控制阀的一侧;以及第三部件,所述第三部件覆盖所述外装部件的径向外周侧,在所述绕线管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设置有第一接缝和第二接缝,在所述第一接缝的上游侧且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一密封部件,在所述第二接缝的上游侧且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二密封部件。
[0011]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衰减力调整机构具备:线圈,所述线圈卷绕于绕线管,通过通电而产生磁力;外装部件,所述外装部件覆盖所述线圈和所述绕线管;可动件,所述可动件配置在所述线圈的内周侧,并设置为能够沿轴向移动;收纳部件,所述收纳部件收纳所述可动件;定子,所述定子吸引所述可动件;控制阀,所述控制阀通过所述可动件的移动而被控制;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配置在所述外装部件的轴向一端侧;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位于所述外装部件的轴向另一端且位于配置有所述控制阀的一侧;以及第三部
件,所述第三部件覆盖所述外装部件的径向外周侧,在所述绕线管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设置有第一接缝和第二接缝,在所述第一接缝的上游侧且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一密封部件,在所述第二接缝的上游侧且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二密封部件。
[0012]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具备:缸体,所述缸体封入有工作流体;活塞,所述活塞能够滑动地设置在该缸体内;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该活塞连结并向所述缸体的外部延伸;以及衰减力调整机构,所述衰减力调整机构对通过所述缸体内的活塞的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以产生衰减力,所述衰减力调整机构具备:线圈,所述线圈卷绕于绕线管,通过通电而产生磁力;外装部件,所述外装部件覆盖所述线圈和所述绕线管;可动件,所述可动件配置在所述线圈的内周侧,并设置为能够沿轴向移动;收纳部件,所述收纳部件收纳所述可动件;定子,所述定子吸引所述可动件;控制阀,所述控制阀通过所述可动件的移动而被控制;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配置在所述外装部件的轴向一端侧;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位于所述外装部件的轴向另一端且位于配置有所述控制阀的一侧;以及第三部件,所述第三部件覆盖所述外装部件的径向外周侧,在所述绕线管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设置有第一接缝和第二接缝,在所述第一接缝的上游侧且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一密封部件,在所述第二接缝的上游侧且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二密封部件。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高相对于绕线管与外装部件的接缝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表示组装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螺线管以及衰减力调整机构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的纵剖视图。
[0015]图2是取出图1中的衰减力调整阀和螺线管而表示的放大剖视图。
[0016]图3是将图2中的III部的右侧作为上侧而表示的放大剖视图。
[0017]图4是将线圈、绕线管以及外装部件与模制成形的模具的一部分一起表示的放大剖视图。
[0018]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螺线管的与图3大致相同位置的放大剖视图。
[0019]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螺线管的与图3大致相同位置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以将实施方式的螺线管、衰减力调整机构以及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用于衰减力调整式液压缓冲器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图1至图6)是以符合设计图的准确性描绘的附图。
[0021]图1至图4表示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对组装有本实施方式的螺线管33以及作为衰减力调整机构的衰减力调整装置17的衰减力调整式液压缓冲器1(以下,称为液压缓冲器1)进行说明。
[0022]作为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的液压缓冲器1具备构成外壳的有底筒状的外筒2。外筒2的下端侧被底盖3使用焊接方法等封闭。外筒2的上端侧成为向径向内侧弯曲的铆接部2A。在铆接部2A与内筒4之间设置有杆引导件9和密封部件10。另一方面,在外筒2的下部侧,与
中间筒12的连接口12C同心地形成有开口2B。在外筒2的下部侧,与开口2B相向地安装有衰减力调整装置17。在底盖3设置有例如安装在车辆的车轮侧的安装环3A。
[0023]在外筒2内,与外筒2同轴地设置有内筒4。内筒4的下端侧嵌合安装于底阀13。内筒4的上端侧嵌合安装于杆引导件9。在作为缸体的内筒4内封入有作为工作液(工作流体)的油液。作为工作液,不限于油液、油,例如也可以是混合有添加剂的水等。
[0024]在内筒4与外筒2之间形成有环形的储存室A。在储存室A内,与油液一起封入有气体。该气体可以是大气压状态的空气,另外也可以使用被压缩的氮气等气体。在内筒4的长度方向(轴向)的中途位置,沿径向贯穿设置有使杆侧油室B始终与环形油室D连通的油孔4A。
[0025]活塞5能够滑动地嵌插在内筒4内。即,活塞5能够滑动地设置在内筒4内。活塞5将内筒4内划分(隔离)为杆侧油室B和底侧油室C。在活塞5上,沿周向分离地分别形成有多个能够将杆侧油室B与底侧油室C连通的油路5A、5B。
[0026]在此,在活塞5的下端面设置有伸长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螺线管,其中,所述螺线管具备:线圈,所述线圈卷绕于绕线管,通过通电而产生磁力;外装部件,所述外装部件覆盖所述线圈和所述绕线管;可动件,所述可动件配置在所述线圈的内周侧,并设置为能够沿轴向移动;收纳部件,所述收纳部件收纳所述可动件;定子,所述定子吸引所述可动件;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配置在所述外装部件的轴向一端侧;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位于所述外装部件的轴向另一端且位于配置有所述定子的一侧;以及第三部件,所述第三部件覆盖所述外装部件的径向外周侧,在所述绕线管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设置有第一接缝和第二接缝,在所述第一接缝的上游侧且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一密封部件,在所述第二接缝的上游侧且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二密封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线管,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件是面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部件是轴密封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线管,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件是轴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部件是面密封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线管,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部件配置在所述收纳部件、包围所述收纳部件的所述绕线管、所述外装部件以及所述第二部件之间。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线管,其中,所述外装部件被所述第一密封部件朝向所述第二部件按压而配置。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螺线管,其中,在所述第一接缝或所述第二接缝的任一方,在所述绕线管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形成有台阶。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线管,其中,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绕线管之间设置有所述外装部件。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螺线管,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都由磁性材料构成。9.一种衰减力调整机构,其中,所述衰减力调整机构具备:线圈,所述线圈卷绕于绕线管,通过通电而产生磁力;外装部件,所述外装部件覆盖所述线圈和所述绕线管;可动件,所述可动件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俊介根津隆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