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国专利>正文

一种等高线立体与平面演示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583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高线立体与平面演示模型,包括:基座、山体模型、线圈、连接绳和握杆;山体模型设于基座上,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山体模型的外周面上设有多条等高线;线圈为多个,多个线圈与多条等高线一一对应且形状吻合,每个线圈均可拆卸地外套在山体模型上与之对应的等高线处;任意相邻的两个线圈之间连接有软绳以使得多个线圈连接成一体的线圈组,线圈组与握杆之间连接有连接绳。本模型可实现等高线在立体与平面两个维度之间的展示转换,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等高线的思维模型,直观的让学生理解相关地理知识,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A solid and plane demonstration model of contour lin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高线立体与平面演示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等高线展示
,尤其是涉及一种等高线立体与平面演示模型。

技术介绍

[0002]在地理教学当中,等高线是许多学生很难理解的问题,课本中有等高线的平面示意图,但是这也让学生们很难想象其立体形状,以及现实中的海洋、高山、山谷等具体的相应关系,不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易于等高线平面与立体展示的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高线立体与平面演示模型。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等高线立体与平面演示模型,包括:基座、山体模型、线圈、连接绳和握杆;所述山体模型设于所述基座上,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所述山体模型的外周面上设有多条等高线;所述线圈为多个,多个所述线圈与多条所述等高线一一对应且形状吻合,每个所述线圈均可拆卸地外套在所述山体模型上与之对应的所述等高线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线圈之间连接有软绳以使得多个所述线圈连接成一体的线圈组,所述线圈组与所述握杆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绳。
[0005]进一步地,所述等高线上设有海拔高度。
[0006]进一步地,所述线圈为金属件,且表面涂有颜色。
[0007]进一步地,所述山体模型包含山顶、山脊、山谷和陡崖,所述山体模型的山腰处还设有山包和洼地,所述山包和所述洼地处分别设有所述线圈。
[0008]进一步地,所述握杆可通过所述连接绳垂直提起和下落所述线圈组,且所述线圈组中的每个所述线圈在提起以及下落过程中均保持水平状态。
[0009]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首先将线圈组外套在山体模型上时,并且要使得每个线圈均外套在对应的等高线处且形状要吻合,然后向上提拉线圈组,使得线圈组脱离山体模型,此时线圈组仍保持在立体状态,从而可展示立体的等高线,然后可继续将立体的线圈组放置在一张白纸上,此时线圈组中的每个线圈均可与纸面接触,从而可展示平面的等高线,此时可还沿着每个线圈勾绘线条,以描绘出平面等高线,从而可与山体模型上的等高线进行对比。
[0011]本模型可实现等高线在立体与平面两个维度之间的展示转换,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等高线的思维模型,直观的让学生理解相关地理知识,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001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山体模型的立体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线圈组的立体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线圈组的俯视图;
[0018]图5是本技术的线圈组放置到纸面上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的纸面上的等高线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基座;2、山体模型;3、线圈;4、连接绳;5、软绳;6、线圈组;7、山顶;8、山脊;9、山谷;10、陡崖;11、山包;12、洼地。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竖向”、“周向”、“径向”、“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6]下面参考附图图1

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等高线立体与平面演示模型,包括:基座1、山体模型2、线圈3、连接绳4和握杆(图中未示出)。
[0027]山体模型2设于基座1上,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山体模型2的外周面上设有多条等
高线;线圈3为多个,多个线圈3与多条等高线一一对应且形状吻合,每个线圈3均可拆卸地外套在山体模型2上与之对应的等高线处;任意相邻的两个线圈3之间连接有软绳5以使得多个线圈3连接成一体的线圈组6,线圈组6与握杆之间连接有连接绳4。
[0028]具体在演示时,如图1所示,首先将线圈组6外套在山体模型2上时,并且要使得每个线圈3均外套在对应的等高线处且形状要吻合,然后如图3和图4所示,向上提拉线圈组6,使得线圈组6脱离山体模型2,此时线圈组6仍保持在立体状态,从而可展示立体的等高线,然后可继续将立体的线圈组6放置在一张白纸上,如图5和图6所示,此时线圈组6中的每个线圈3均可与纸面接触,从而可展示平面的等高线,此时可还沿着每个线圈3勾绘线条,以描绘出平面等高线,从而可与山体模型2上的等高线进行对比。
[0029]本模型可实现等高线在立体与平面两个维度之间的展示转换,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等高线的思维模型,直观的让学生理解相关地理知识,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0030]本实施例中,等高线上设有海拔高度。
[0031]本实施例中,线圈3为金属件,金属件便于弯曲成型,而且不易断裂,此外,线圈3的表面涂有颜色,从而易于辨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高线立体与平面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山体模型、线圈、连接绳和握杆;所述山体模型设于所述基座上,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所述山体模型的外周面上设有多条等高线;所述线圈为多个,多个所述线圈与多条所述等高线一一对应且形状吻合,每个所述线圈均可拆卸地外套在所述山体模型上与之对应的所述等高线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线圈之间连接有软绳以使得多个所述线圈连接成一体的线圈组,所述线圈组与所述握杆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高线立体与平面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张汉文包守峰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