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正虎专利>正文

一种怪坡现象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227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怪坡现象演示装置,涉及教学教具的设计与技术创新领域。一种一种怪坡现象演示装置,所述怪坡现象演示装置包括硬板Ⅰ、硬板Ⅱ、底板、硬棒Ⅰ、硬棒Ⅱ、球体、直角梯形硬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硬板Ⅰ以及硬板Ⅱ,硬板Ⅱ的高度高于硬板Ⅰ的高度,硬棒Ⅰ搭接在硬板Ⅰ和硬板Ⅱ之间,硬棒Ⅱ搭接在硬板Ⅰ和硬板Ⅱ之间,硬棒Ⅰ以及硬棒Ⅱ之间形成10

A demonstration device of strange slope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怪坡现象演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教学教具的设计与技术创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怪坡现象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缺少一个模拟教具来演示怪坡视觉现象的装置,老师在讲解怪坡现象的原理时,很苍白无力,且学生的参与性较差,知识的接受度较低。因而需要一个可操作演示的装置,用教具直观演示怪坡现象,来解释怪坡这一物理现象其中的科学原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怪坡现象演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个模拟教具来演示怪坡视觉现象的装置,老师在讲解怪坡现象的原理时,很苍白无力,且学生的参与性较差,接受度较低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怪坡现象演示装置,所述怪坡现象演示装置包括硬板Ⅰ1、硬板Ⅱ2、底板3、硬棒Ⅰ4、硬棒Ⅱ5、球体6、直角梯形硬板7,所述底板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硬板Ⅰ1以及硬板Ⅱ2,硬板Ⅱ2的高度高于硬板Ⅰ1的高度,硬棒Ⅰ4搭接在硬板Ⅰ1和硬板Ⅱ2 之间,硬棒Ⅱ5搭接在硬板Ⅰ1和硬板Ⅱ2之间,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之间形成 10
°‑
12
°
的夹角,硬板Ⅰ1、硬板Ⅱ2、底板3、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围合形成倾斜向上的轨道,球体6放置于轨道的最低点处,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的下端连接有直角梯形硬板7,直角梯形硬板7的斜边和硬棒等长对齐。
[0005]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硬板Ⅰ1顶面的竖直宽度为球半径的1.2~1.3 倍,硬板Ⅱ2顶面的竖直宽度为球半径的2.1~2.3倍,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间的高度差为球半径的0.2~0.3倍。
[0006]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卡槽9,卡槽9和直角梯形硬板 7的直角边相适配,直角梯形硬板7和底板3通过卡槽9进行卡接。
[000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硬板Ⅱ2上设置有凹槽8,凹槽8等距设置,硬棒Ⅰ4一端和硬板Ⅰ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硬板Ⅱ2通过凹槽8搭接;硬棒Ⅱ5 一端和硬板Ⅰ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硬板Ⅱ2通过凹槽8搭接。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怪坡现象演示装置,通过硬棒Ⅰ4、硬棒Ⅱ5以及竖立的梯形形成怪坡的临近参照系,球体6 运动相当于在怪坡上运动的物体,从而从现场演示了怪坡现象,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且便于探究怪坡现象形成的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本演示装置揭示了怪坡的原理,把宏观的场景用微观可操作的实验演示,直观、形象,实验可操作重复进行,遵循科学原理,符合事实,也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从现象中分析其中的科学原理,这样的装置演示也是有利于学生展开科学探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1]图3为本技术的底板结构图。
[0012]图中:1

硬板Ⅰ,2

硬板Ⅱ,3

底板,4

硬棒Ⅰ,5

硬棒Ⅱ,6

球体,7
‑ꢀ
直角梯形硬板,8

凹槽,9

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4]如图1

3所示,一种怪坡现象演示装置,一种怪坡现象演示装置,所述怪坡现象演示装置包括硬板Ⅰ1、硬板Ⅱ2、底板3、硬棒Ⅰ4、硬棒Ⅱ5、球体6、直角梯形硬板7,所述底板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硬板Ⅰ1以及硬板Ⅱ2,硬板Ⅱ2的高度高于硬板Ⅰ1的高度,硬棒Ⅰ4搭接在硬板Ⅰ1和硬板Ⅱ2之间,硬棒Ⅱ5搭接在硬板Ⅰ1和硬板Ⅱ2之间,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之间形成10
°‑
12
°
的夹角,硬板Ⅰ1、硬板Ⅱ2、底板3、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围合形成倾斜向上的轨道,球体6放置于轨道的最低点处,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的下端连接有直角梯形硬板7,直角梯形硬板7的斜边和硬棒等长对齐。
[0015]选用两个相同笔直光滑的硬棒,一个表面光滑的空心球体6,两个长、宽相同,高不同的长方体硬板作为硬棒的支撑体,两长方体与水平放置硬板垂直国定连接,做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硬板7,直角梯形硬板7上下底和两个长方体的高相同,直角梯形硬板7的一斜边与硬棒等长对齐,直角梯形硬板7的另一直角边与水平放置底板3垂直相接,两个直角梯形硬板7粘接在硬板Ⅰ1以及硬板Ⅱ2 高的边上,硬板Ⅰ1、硬板Ⅱ2、底板3、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围合形成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空心五面体,把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成一定的角度固定在硬板Ⅰ1 以及硬板Ⅱ2上,模拟演示时将一个球放在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上面低的一端,松手开时球体6就会夹在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的轨道上运动,且越滚越快,球体6从硬棒接触点较低的一端滚向较高的一端,这种运动的轨迹是重力的作用和轨道的设计形成的。
[0016]所述硬板Ⅰ1顶面的竖直宽度为球半径的1.2~1.3倍,硬板Ⅱ2顶面的竖直宽度为球半径的2.1~2.3倍,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间的高度差为球半径的 0.2~0.3倍。通过尺寸的限制,保证了演示装置能完成怪坡现象的演示。
[0017]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卡槽9,卡槽9和直角梯形硬板7的直角边相适配,直角梯形硬板7和底板3通过卡槽9进行卡接。通过直角梯形硬板7和底板3通过卡槽9连接的设计,便于直角梯形硬板7的安装以及移除,移除两侧竖立的直角梯形硬板7,可以清晰的看到球体6移动的轨迹,便于学生在看到现场视角误差后积极探索,移开两侧竖立的直角梯形硬板7,可看到球体6的重心由高处位置向低处位置移动。
[0018]所述硬板Ⅱ2上设置有凹槽8,凹槽8等距设置,硬棒Ⅰ4一端和硬板Ⅰ1 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硬板Ⅱ2通过凹槽8搭接;硬棒Ⅱ5一端和硬板Ⅰ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硬板Ⅱ2通过凹槽8搭接。通过等距设置的凹槽8,便于调整硬棒Ⅰ4和硬棒Ⅱ5的端距,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0019]工作原理:硬棒张开一定角度放在硬板Ⅰ1以及硬板Ⅱ2上面,球体6放置于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围合形成的轨道的最低点处,球体6与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接触相切两点距离逐渐增大,使得球体6的重心由高处位置向低处位置移动,从而形成球体6重心下移,视觉球体6与硬棒Ⅰ4以及硬棒
Ⅱꢀ
5相切点由低处向到高处位置滚动,演示时人们的现场视觉是球体6由低处向高处滚动,这是由于眼睛以两根硬棒的摆放作为参照系来评定球体6由低处向高处滚动的,忽视了球体6重心的下移。
[0020]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怪坡现象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怪坡现象演示装置包括硬板Ⅰ(1)、硬板Ⅱ(2)、底板(3)、硬棒Ⅰ(4)、硬棒Ⅱ(5)、球体(6)、直角梯形硬板(7),所述底板(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硬板Ⅰ(1)以及硬板Ⅱ(2),硬板Ⅱ(2)的高度高于硬板Ⅰ(1)的高度,硬棒Ⅰ(4)搭接在硬板Ⅰ(1)和硬板Ⅱ(2)之间,硬棒Ⅱ(5)搭接在硬板Ⅰ(1)和硬板Ⅱ(2)之间,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之间形成10
°‑
12
°
的夹角,硬板Ⅰ(1)、硬板Ⅱ(2)、底板(3)、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围合形成倾斜向上的轨道,球体(6)放置于轨道的最低点处,硬棒Ⅰ(4)以及硬棒Ⅱ(5)的下端连接有直角梯形硬板(7),直角梯形硬板(7)的斜边和硬棒等长对齐。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正虎阳玉高李兴
申请(专利权)人:田正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